
十六、吸痰技术
(一)经口、鼻腔吸痰技术
【目的】
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改善通气功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
(1)患儿年龄、病情、配合程度。
(2)查看胸片,听诊双肺呼吸音及痰鸣音情况。
(3)检查患儿口腔、鼻腔部位有无红肿、硬结及溃疡。
3.用物准备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手电筒、听诊器、根据患儿年龄准备不同型号的吸痰管、10ml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2支、一次性薄膜手套、小毛巾。
4.环境准备 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5.核对医嘱。
6.辨识患儿,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经口鼻吸痰的目的及过程,以取得其配合。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患儿床前,核对患儿,正确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检查吸痰器性能。
2.根据患儿年龄、痰液黏稠度调节负压,小儿为0.033~0.040Mp(250~ 300mmHg)(图16-1)。

图16-1 调节负压
3.将无菌生理盐水打开。
4.撕开一次性吸痰管,暴露末端,右手戴手套(图16-2)。
5.右手持吸痰管与左手持吸引管连接,并用左手拇指控制吸痰管末端,用生理盐水浸湿吸痰管试吸,以观察导管是否通畅(图16-3)。
6.将患儿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左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头处),右手将吸痰管插入患儿口腔,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将口腔分泌物吸干净,再深插至咽喉吸引。插至咽喉时,可引起咳嗽,有助于肺部分泌物咳出,如咳嗽剧烈,应停止吸痰,休息片刻(图16-4)。
7.退出导管后,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管内痰液(图16-5)。
8.吸净口腔分泌物后,再分别吸两侧鼻腔分泌物(方法同前)。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图16-6)。
9.吸痰完毕,将手套反折,包住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

图16-2 撕开吸痰管包装

图16-3 左手拇指控制吸痰管末端

图16-4 吸口腔分泌物

图16-5 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痰液

图16-6 吸鼻腔分泌物
10.清理患儿面部。
11.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听诊双肺呼吸音。
12.整理用物,洗手,签字,记录口、鼻腔吸痰时间。
【评价】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2.操作柔和、无菌。未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
【健康教育】
1.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口、鼻腔吸痰的目的、操作方法;
2.告知患儿及家长口、鼻腔吸痰注意事项及吸痰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注意事项】
1.插管时如遇阻力,不可强行插入,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吸引的方法正确,应先插管后吸引、从深部左右旋转、上提吸引。
3.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完成1次吸痰全过程更换1根。
4.口、鼻腔吸痰时间(每次<15秒),注意观察患儿的吸痰效果、详细记录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黏稠度、量等。
5.口、鼻腔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若发生面色发绀、呼吸费力等情况,应停止吸痰。
(二)气管插管内吸痰技术
【目的】
协助机械通气的患儿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
(1)患儿年龄、病情、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2)查看胸片,血气值,听诊双肺呼吸音;
(3)呼吸机参数设定值;
(4)患儿意识状态及配合程度。
3.用物准备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或电动吸引器、听诊器、根据患儿年龄准备不同型号的吸痰管、10ml 0.9%氯化钠注射液2支、无菌手套。
4.环境准备 病室安全、安静、清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5.核对医嘱。
6.辨识患儿,向患儿解释技术执行的目的及过程,指导患儿配合。
【操作步骤】
1.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
2.吸痰前给予高浓度吸氧1分钟(提高基础氧浓度10%~20%)(图16-7)。

图16-7 将氧浓度提高至100%
3.检查吸引装置,根据患儿情况、痰液黏稠度调节负压。
4.打开无菌生理盐水。
5.撕开一次性吸痰管,暴露末端,右手戴无菌手套。
6.右手持吸痰管与左手持吸引管连接,并用左手拇指控制吸痰管阀门,用生理盐水浸湿吸痰管试吸。
7.助手松解呼吸机与气管插管,合理放置。
8.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管插管,边旋转边吸引边退出,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痰液情况。导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管内痰液(图16-8)。

图16-8 气管内吸痰
9.吸痰后,给予高浓度吸氧。连接呼吸机与气管插管,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再将吸入氧浓度调至原水平(图16-9)。

图16-9 吸痰后给予高浓度吸氧
10.吸引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图16-10,图16-11)。
11.吸痰完毕,将手套反折,包住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
12.清理患儿面部,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听诊双肺呼吸音。
13.整理用物,洗手,签字,记录吸痰时间。
【评价】
1.患儿体征及痰液清理情况良好。
2.未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

图16-10 吸引口腔分泌物

图16-11 吸引鼻腔分泌物
【健康教育】
1.向患儿介绍气管插管内吸痰的目的、操作方法。
2.告知患儿气管插管内吸痰注意事项及吸痰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吸引时先清除气管插管内分泌物,再吸引口腔及鼻腔分泌物。
2.小儿吸引器压力为0.033~0.040Mp(250~300mmHg)。
3.吸痰时间每次<15秒,注意观察患儿的吸痰效果,详细记录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黏稠度、量等。
4.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若发生面色发绀、呼吸费力等情况则应先暂停吸痰,用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
(三)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技术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 患儿年龄、病情、呼吸状态及痰液情况。
3.用物准备 负压吸引器、治疗盘、10ml 0.9%氯化钠注射液2支、根据患儿年龄准备不同型号的吸痰管2根、无菌镊子和纱布,必要时备雾化吸入装置(图16-12)。
4.环境准备 安全、安静、清洁。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等。
5.核对医嘱。
6.辨识患儿,向患儿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及过程,取得配合。

图16-12 气管切开吸痰用物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
2.检查吸引装置,根据患儿情况、痰液黏稠度调节负压(图16-13)。

图16-13 调节负压
3.协助患儿取平卧位,撕开一次性吸痰管,暴露末端,右手戴无菌手套。
4.右手持吸痰管与左手持吸引管连接,并用左手拇指控制吸痰管阀门,用生理盐水浸湿吸痰管试吸。
5.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助手松解呼吸机与气切套管,合理放置。
6.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管套管内,到达一定深度时打开吸引器,边旋转边吸引边退出,吸痰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痰液情况。导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管内痰液(图16-14)。

图16-14 气管套管内吸痰
7.吸痰后,给予高浓度吸氧,连接呼吸机与气管插管,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8.吸痰过程中及吸痰结束,随时用小毛巾擦净面部及颈部分泌物。注意观察气管黏膜有无损伤。
9.吸痰完毕,将手套反折,包住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图16-15)。

图16-15 包裹吸痰管
10.更换气切口敷料 患儿头偏向一侧,取出纱布,用75%酒精棉球清洁切管周围皮肤,之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洁气管套管口及周围皮肤,换上无菌纱布,检查气管套管松紧是否合适,一般系带与颈部之间以能进1只手指为宜(图16-16,图16-17)。

图16-16 清洁气管套管口

图16-17 检查气管套管松紧
11.安置好患儿,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12.洗手,记录患儿痰液的性质、量,记录气管套管的固定情况,签字。
【评价】
1.呼吸道通畅,无痰鸣音。
2.患儿无不适感觉。
3.气管套管固定好。
【健康教育】
1.告知患儿家长,为患儿吸痰时应严格控制时间,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及面色情况,发现面色不好应立即将吸痰管撤出,待面色稍缓解后再吸痰。
2.告知患儿家长,为保持气道湿润及通畅,患儿应戴人工鼻,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注意事项】
1.使用电动吸引器前须检查吸气管和排气管,不能接错,检查电源电压和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符,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
2.反复抽吸易造成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次,每完成一次吸痰全过程更换吸痰管1根。
3.雾化后痰液仍黏稠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滴入气管套管内,拍背,以利于痰液吸出。
4.家庭使用的吸引器应定期清洁,每日清洁消毒管道和贮液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