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院长手册(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的概念
医疗质量是医院全部工作所取得的医疗效果(高、低、优、劣)的集中表现。它是医院工作质量的核心,传统医疗质量的好坏是以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彻底,疗程的长短,有无差错事故以及医疗工作效率和费用的高低等来评价的。若用现代质量学的观点来看待传统医疗质量概念,一方面医疗质量范围与非医疗质量范围显得混淆不清;另一方面所有评价指标都是分解指标,而有些医疗质量特性(如中低及低风险死亡率、非手术感染的交叉感染或其他损害、第三方社会评价等)均未列入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因此,近年来有的医院管理专家从现代质量观点出发,提出了新的医疗质量概念,其特点是:第一,以病例为确认医疗质量单元;第二,按医疗质量单元将医疗质量各基本特性包含在质量判定之内;第三,区分医疗质量范围,并将非医疗质量范围的因素排除在质量判定之外;第四,医疗质量诸基本特性均以预定的技术标准为判定依据;第五,采用可行的数据化方法等为原则。
医疗质量的概念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两方面:狭义的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彻底;治疗时间是否适宜;有无因医疗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医疗业务内容的逐步扩展,医疗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原有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还包括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和对病人其他医学服务满足的程度。这就是广义医疗质量的概念。医疗质量已成为医院形象、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对病人权益和价值观的尊重、环境设施条件、技术服务水平、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立体体现,它实际上是一个立体医疗质量的概念。其质量体系的管理组织、管理对象以及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是一个立体的架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孤立的、平面的、静止不动的。
二、医疗服务质量及其要素
(一)医疗服务质量的概念
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并非同一个概念,不可混同使用。医疗质量有着强烈的技术质量色彩,以追求医疗技术设备的先进性、追求医务人员的高技术性、追求卫生技术服务的高标准为其特征。而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背景下,提出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学技术与非医学技术的综合质量体。一方面医疗服务质量应包含高技术质量,另一方面又包含亲情的对待,主要涉及医患关系方面的因素,比如医疗结构、医疗过程、医疗结果、医疗状态、患者满意度等等。
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并得到广泛赞同的医疗服务质量概念有两个:一个是美国OTA(Official Technology Assessment)1988年提出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利用医学及有关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医疗服务过程增加病人期望结果和减少病人非期望结果的程度。”另一个医疗服务质量概念是医疗质量管理之父多那比第安(Avedis Donabedian)在1988年提出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利用合理的方法(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实现期望目标(恢复病人身心健康和令病人满意)的能力。”这两个概念虽然表述不同,但都能准确反映医疗服务质量概念的关键:一是医疗服务从 “提供者导向”(provider orientation)到 “病人导向”(patient orientation)的转变;二是医疗服务质量就是医疗服务在恢复病人身心健康和令病人满意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二)医疗服务质量的要素
医疗服务质量主要有13个要素:
1.医院编制规模,一般而言,医院规模越大,质量越高。
2.医务人员结构,包括人员学历、梯次、知名度等。
3.人员素质。
4.卫生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技术标推、规范、服务流程的贯彻执行情况。
5.物资供应,药品、器材等。
6.医疗设备的完好和先进程度。
7.医务人员思想作风和医德医风教育。
8.医院文化。
9.医院地理位置,城乡区别,大、中、小城市区别,主管部门区别,包括交通情况。
10.医院绿化环境。
11.医院建筑合理程度。
12.服务态度,为病人的服务意识强弱等。
13.医院卫生经济管理。
以上13个要素是构成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还有管理、医院公关、市场预测、医疗价格等。了解医疗服务质量要素的意义,有利于明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以便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