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读经典做临床。中医药学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根基,是对中医药学创立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医各家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用药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融入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丰富内涵,代表了当时中医药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不同年代的经典,通过历代医家的丰富和发展,可以反映出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熟读经典,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通过熟读经典,可以掌握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辨证论治方法,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只有通过熟读经典,才有可能把握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而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中国历代名医,对于经典著作不仅耳熟能详,更是驾轻就熟。临床实践是培养优秀临床人才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必须有大量的临证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临床水平、辨证论治能力,只有在解决临床难题中才能得到锻炼;处方用药是否合理,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名医之所以成名,也必须通过临床实践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临床课,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建立与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灌输式讲授,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期末考试又是以考查课本上的知识为评分的唯一标准。整个教学过程,从老师来说是以讲授为主,而从学生来看,是以背书为主。换句话说,中医内科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给学生灌输了课本内的有限知识,学生在学习上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并没有掌握用中医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教师也一直延续着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鲜活的临床课程,变得没有生气。
《从经典到临床——中医名家内科临证辑录》,是要把读者已经具备的经典理论、理法方药知识运用到治疗内科疾病上来。掌握开发性(或称为运用性)的学习方法;培养中医内科学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达到独立运用中医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内科临床问题的能力。书稿将临证常见的24个病证,按照从辨证抓要点;从经典找思维;从临证识分型;从名医悟医道;读典拜师临证谈体会五个轴线解读。力图为老师提供一本经典中医内科学的参考教材;为学生提供经典中医内科学习的思维模式;为临证医生提供独立运用中医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内科临床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