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年鉴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民政信息化发展概况

2017—2018年,民政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求和部署,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顺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趋势,不断拓展、深化应用,紧密结合民政事业发展,完善民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民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取得积极进展。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顶层设计取得重大进展】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完善民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制度机制

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规划》《大数据行动纲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要求,编制《民政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民政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出台《民政部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民政部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规划〉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民政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明晰归口管理制度和职责分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建立民政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有效发挥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作用。

(二)出台《民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加强民政部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改革和创新民政信息化发展理念、方式和途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政策要求,民政部深入开展了多层级、广覆盖的调查研究,充分借鉴部委和地方经验,结合部门实际情况,于2017年10月制定出台了《民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构建民政信息化“横纵联动一盘棋”和“为民爱民一张网”的整体发展格局编制了顶层设计。

(三)积极推进民政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根据国务院关于政务信息共享和系统整合共享有关要求,民政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民政领域信息共享备忘录》,制定民政部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落实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清理自查有关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组织开展民政部部本级信息系统自查、摸底,清理“僵尸系统”,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形成共享数据库,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社会组织登记信息、火化证明信息、困境儿童信息和婚姻登记信息等政务信息的共享。加快推进与扶贫办、残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间跨部门信息共享,成为15个国家部委试点应用部门之一,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网络通、数据通”。

(四)出台《“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决策部署,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互联网与民政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民政服务管理水平和推动模式创新,实现民政现代化发展,2018年5月,民政部制定出台《“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强力推行“互联网+民政服务”,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社区治理、区划地名等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民政服务,着力构建“互联网+民政服务”平台和网络,为开启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化支撑和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情况】

(一)持续推进数据资源和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建设

全面梳理民政数据资源,完成5类206项民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清单,初步形成民政信息资源体系框架,并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结合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要求,持续开展地方报送信息汇聚、清洗、整合和质量评估工作,实现18类民政业务约2.3亿条数据集中汇聚,有序推进民政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同时,深入开展民政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基础性研究,编制《民政信息化标准建设指南》《民政业务基础元数据标准》《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标准》3项基础性标准规范(草案),为规范和指导民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填补了民政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空白。

(二)信息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民政政务云平台建设,有效盘活现存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调配,完成全国最低生活保障、涉外婚姻登记、全国流浪救助等信息系统的云端迁移。升级更新网络设备、完善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管理策略,进一步提升了民政部信息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网络连通力。

(三)网络安全检查防范处置能力不断加强

进一步健全民政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抓好已出台有关网络安全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完善网络安全检查与评估制度,强化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不断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能力,防止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

【全面开展实施“金民”工程等重大工程】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金民”工程一期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2017—2018年,全面启动“金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以民政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为指导,遵循统筹规划、数据集中共享、应用整合兼容的原则,加强民政信息资源统筹整合,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民政信息系统由分散、分割向集中、动态、关联转变,实现数据精准、业务协同、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积极推进民政部电子政务内网项目实施,完成了项目软硬件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内网门户网站、综合办公系统、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等建设任务。

【民政信息化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推动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全国联网的社会组织法人基本信息库初步建成,实现全国76万多家社会组织信息一网查询。建立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并推广应用,注册志愿者达6200万名。全国低保信息系统继续深入推进应用,2017年低保数据完整性达到98.4%,先后与教育部、扶贫办、残联等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界线、界桩数据入库,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界线、界桩数据入库任务。深入推进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出台《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平台建设规范》,指导地方加强两项补贴信息平台建设。在民政部网站建立民政部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信息公开专栏,将彩票公益金资金管理办法、使用情况、各级项目使用管理信息等向社会公开。组织开发殡葬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试用版,研究制定殡葬行业关键标准。大力推进“互联网+救助寻亲”服务,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人员及时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和“今日头条”发布寻亲信息。组织开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与低保、扶贫、残疾人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

【“互联网+民政服务”建设情况】

2017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围绕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救助寻亲等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服务事项开展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层级的应用服务,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互联网+民政服务”应用成效初步显现。重点围绕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社区治理、康复辅助器具和在线教育等百姓关心、社会关注事项开展典型应用和试点示范。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政企合作和优势互补,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不断提升民政服务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