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8/29718338/b_29718338.jpg)
分裂不得人心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不久,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了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在茂县的张国焘和陈昌浩不同意中央的计划,坚持要南下。中央认为,战略方针的分歧影响全局,于是让张国焘赶来两河口面商。
在会上,周恩来做了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他着重指出,红四方面军决定西去懋功到西康,红一方面军决定到岷江东岸,这两个战略方针是不同的。他详细分析了建立新的根据地必需的基本条件,指出懋功一带不利于建立根据地,而川陕甘三省则具备优良条件。两军会合后,应该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创建川陕甘根据地。大家对周恩来的报告进行了讨论,均没有异议。张国焘也表示同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AFDBD/1642866970567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49_424.jpg?sign=1738867686-EjGVg0BFRcQAiDYUxTcbFF37L0mHNYgU-0-ade41b0f8525d3e76242eb27e1f45a2c)
1935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增补李先念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图为会议通过的决议
自从两军会合后,张国焘见红一方面军不足2万人,而他有8万多人,自恃兵强马壮,拥兵自重,篡党夺权的野心慢慢膨胀起来。他从两河口返回茂县后,不传达中央会议决定,继续散布错误言论,离间两个方面军的团结。特别是在中央慰问团到达红四方面军总部慰问时,他提出:要徐向前、陈昌浩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建议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7月中旬,又由陈昌浩出面,接连两次发电给中央,建议由张国焘任军委主席,朱德任前敌总指挥,周恩来兼参谋长;声称“坚决主张集中军事领导,不然无法顺利灭敌”。其司马昭之心暴露无遗。
为了团结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党中央在人事、军事上都做了变动。但随着张国焘的野心不断膨胀,分裂的闹剧愈演愈烈。1935年8月初,党中央将兵力分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党中央和红军前敌指挥部率领,陈昌浩、徐向前、李先念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由朱德和张国焘率领。
8月31日,李先念率红三十军占领包座,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9月1日,徐向前、陈昌浩、毛泽东当即致电朱德、张国焘,催促正在阿坝的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同时,徐向前、陈昌浩还令红四军派一个团,准备带上马匹、牦牛、粮食,穿越草地去接应左路军。但左路军撤离阿坝,刚进入草地,张国焘便借口葛曲河涨水,不能徒涉和架桥,令部队分三天返回阿坝,并致电中央反对北上,称“再北进,不但时机已失,且恐多阻碍”,“右路军即乘胜回击松潘敌,左路备粮后亦向松潘进”。这样,是北上还是南下的分歧,便开始明朗化起来。为争取左路军北上,中央和徐向前、陈昌浩多次致电张国焘,陈说利害,但他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坚持南下。
9月9日,中央致电张国焘:“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在东出不利时,可以西渡黄河占领甘、青交通新地区,再行向东发展。”同日24时,张国焘复电,仍坚持南下。这时,陈昌浩改变了态度,同意南下。徐向前不想把红四方面军分开,认为要么一起北上,要么一起南下。当毛泽东去徐向前的住地征求意见时,他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果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泽东便未再说什么。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AFDBD/1642866970567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P51_442.jpg?sign=1738867686-j5VXK3Ywf9Ji2QifpByBVGrXmqkaaWYO-0-db7c12e87d1ea1b78e7805382ad2a51e)
1935年8月,李先念率部发起包座战斗,歼敌4000余人,打开了红军北上通道。图为包座战场旧址
党中央为了贯彻既定的战略方针,于9月9日连夜行动,率领中革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即第一、第三军)先行北上。次日凌晨有人来报告,徐向前、陈昌浩才知道。李先念在包座接到指挥部的紧急电话,让他火速来巴西。李先念后来回忆说:“我去后,看到大家的脸色很难看,气氛很阴沉,好像太阳都无光了,人都发呆。陈昌浩对我说,一方面军连夜走了,我也傻了眼。当时有人打电话请示追不追?陈昌浩接到电话,就问徐帅,徐帅发了脾气,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谁要追击就枪毙谁!当时,就是我和徐、陈、李特四个人在指挥室里。”第一次遇上如此重大的事件,而且来得如此突然,李先念毫无思想准备,心情异常沉重。
9月下旬,李先念、程世才率红三十军撤离包座,抵巴西、班佑会同总指挥部等再次穿越草地。进入草地后的一天,徐向前同李先念坐在一个小山包上边休息边抽烟。徐向前忽然冒出一句:“我就不明白,红军和红军闹个什么劲!一个北上,一个南下,究竟哪个正确,我也搞不清楚!”李先念说:“总指挥,我们还是讲团结,维持现在的局面吧!”徐向前和李先念的心是相通的,都对张国焘反对北上、命令南下不满。
右路军第二次穿越草地,又牺牲了不少指战员,兵力损失近四分之一。抵毛儿盖稍稍休整后,翻越两座雪山,于9月下旬抵党坝、松岗地区,与左路军会合。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足木脚)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公开打出分裂的旗帜,另立中央。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等均进行了坚决而灵活的抵制和斗争。会后,徐向前即对张国焘表示,不赞成另立中央的做法。他说:“党内有分歧,谁是谁非,可以慢慢地说,总会说通的。把中央骂得一钱不值,开除这个,通缉那个,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即使中央有些做法欠妥,我们也不能这样搞。现在弄两个中央,如被敌人知道有什么好处嘛!”此后,他借口“头痛”,极少出席张国焘召开的会议。李先念也曾明确向徐向前、陈昌浩表示:“我们现在有党中央,为什么还另立中央?一国不能有二主嘛!”当时的红八十八师政委郑维山回忆说:“记得有次我问李先念政委:张国焘成立个中央,怎么比我们成立支部还简单?李政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但是从他当时的表情,一眼就看得出来,对于这事他是多么的痛心和愤慨。临走,他叮嘱我:‘要注意教育部队,掌握部队,要对党员、对干部进行加强团结的教育。’”
分裂不得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指战员提高了认识,更加珍视党和红军的团结,逐步形成一股反对分裂、坚持北上的强大力量。1936年6月6日,在党中央耐心说服教育下,在中央北上方针的胜利以及张国焘南下方针失败的情况下,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等人的坚持斗争下,张国焘最终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并同意红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