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宜宾县委党校 赵玉生赵玉生,中共宜宾县委党校党群办主任。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书名如警世之钟,在旁征博引、丝丝入扣的论证中表达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地感受到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联——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日趋加剧,世界政治格局中主体国家的主权观念空前强化。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我们更新思维观念,尤其是要在基于对人类命运深刻思考的前提下,形成一种健康的未来发展意识,而这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而言都尤为紧迫。

当前,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不同文明形态间的交往日益紧密的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这些问题的出现及其所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而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经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当前时代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国际力量对比,也日益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都治理失灵、问题成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国际社会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彷徨。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中国的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更是明确向世界各国呼吁:“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针对不同场合、着重不同阐述角度的这些讲话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论述体系,一方面表现了当代中国领导人的世界情怀,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各国只有通过进一步推进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互鉴,人类才有光明的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主席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同时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倡导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第二,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安全上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各国应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化危机为生机,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共护的安全新路,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第三,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平衡共赢的发展前景。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优化发展伙伴关系,最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地区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全球经济治理应当秉承开放精神和互惠原则,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第四,在文化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和而不同是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根本精神,仇恨和偏见是影响文明交流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平共处与和谐共生。

第五,在生态上,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应当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走人类永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四、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理念。为此,2015年中国外交活动遍及世界七大洲,双边与多边外交齐头推进,全面开花,成果累累。据统计,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总共出访11个国家,接待了26个国家元首以及越共中央总书记来访,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亚非领导人会议、G20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中国—非洲合作论坛、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等九场重大国际性活动。中美在多领域达成49项共识。

在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又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设立总额为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在未来五年内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

为了更好地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和平与发展两件大事,促进中国和各国的互利共赢,促进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良性互动,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征程,谱写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篇章。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进出口总额达到3.69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0%,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事实证明,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发展好,反过来只有中国发展好,世界才能变得更好。

G20杭州峰会再次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2015年,中国以崭新面貌活跃在世界舞台,由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开始向积极引领者转变。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和区域会议上,中国都成为会议的主要角色,其发出的倡议也都获得热烈响应,展示了发展中的中国始终不渝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积极承担自己肩负的国际责任的决心和信心。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对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维护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