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元年”?
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转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全球经济重心转移所驱动的,因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日益提高并日渐富有。与此同时,既有秩序的弱点愈发凸显。
这轮转型的结局仍不甚明朗。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最终会达成一个新的平衡,即美元继续作为领导性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与欧元一道作为二线的主要国际货币。或者,人民币的地位可能继续上升并最终在国际货币舞台上与美元分庭抗礼,而欧元则会扮演重要的区域性货币的角色。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一个新的图景,即人民币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国际主导货币,而美元和欧元则沦为区域性的货币,发挥辅助支撑性的作用。无论未来呈现哪种结果,它都会导致人们在话语和行动上展现出侵略性,对美国和中国政府来说尤是如此。
当经济的基本面发生变化时,当前的制度安排和紧迫的经济需要之间就会呈现一种紧张关系。既有的制度体系固然需要保持稳定,但当今的时代又需要灵活性,尤其是货币管理在国际事务中影响重大。
正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那样,历史上每一次全球货币体系的变迁都伴随着经济动荡甚至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但到目前为止,种种迹象都表明此次变化令人颇感乐观。尽管美国抵制建立新的多边机构来补充既有的体系,但美国官方表示乐见一个国际化的人民币的出现,并把这当作是一个市场问题(将会在下面详细讨论)。与此同时,中国继续播撒和平的词藻,并与其他国家保持合作,支持新建一批迫切需要的制度性基础设施。然而,现有秩序及其含意的转变非常复杂并充满了内在风险。我们只希望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不会蔓延到货币领域。
变化的步伐
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因为制度惯性的存在而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换句话说,公众倾向于使用某一特定币种,因为其他人也使用它。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货币体系会迅速地发生剧烈的变化。如美国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得美元在短短十年之内就从一种几乎不被境外使用的货币一跃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Eichengreen and Flandrean,2011)。这和传统观点明显不符,后者认为英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仍然充当着主要的国际货币。事实上,只有英镑和美元曾充当过真正的全球性货币。尽管我们不能单从两个案例中得出一般性结论,但我们也可以从其历史中借鉴经验。
美元的崛起主要发生在1913年至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872年时,美国的出口份额已经超越了英国,但依旧缺乏“有深度、富有流动性、可靠而开放的”金融市场。纽约票据交换所仍然是“私人银行家的银行”,却履行着中央银行的角色。这使得私人资金位于美国的货币等级结构(4)之巅(Mehrling,2014)。直到1913年美联储成立后,政府公共资金才有缘登顶。这种改变的意义在于,流动性的最终来源变为政府所提供的支付担保,而不再是私人公司的承诺。
在1913年《联邦储备法》颁布之前,美元在美国境外几乎不被使用,它也不是美国对外贸易结算的主要币种。在19世纪,加拿大是除美国之外唯一一个使用美元的国家。(加拿大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拥有自己的货币。)
以1913年《联邦储备法》为代表的政策变化对于美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此后,“美国借给英国和其他参战国的大规模战争贷款扭转了19世纪的债权与债务关系,并赋予了美元以强势货币地位”(Frankel,2012)。然而,国际金本位制仍使得私人资金位于国际货币等级结构的顶端(Mehrling,2014)。
1913年《联邦储备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之前国家货币委员会大量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它的出台对美国产生了许多重大的影响。首先,它推动了美国银行体系的国际化与进一步发展。比如,委员会建议新的美联储采取英格兰银行的做法,即通过购买商业承兑汇票来熨平利率。然而这种战略的推行要求商业承兑汇票由美元计价,而这首先取决于美国银行参与贸易融资的程度。因此,《联邦储备法》授权至少有100万美元股本的美国银行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去购买高达他们自有资金一半价值的承兑汇票。
这两项措施为美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创造了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为美国的金融业创造了需求。随着美国从一个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并成为一个主要的净出口国,美元的贸易融资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与此同时,欧洲的贸易融资却被战争打断(Eichengreen,2011)。
战时英镑的不稳定状态是推动美元国际化的第三个因素。来自南美洲与亚洲的贸易商愈发希望使用美元来进行贸易融资,这是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黄金通过贸易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
第四个因素是美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迅速建立,到1920年时已经有181家海外分支机构在世界各地运营。他们鼓励当地贸易商放弃伦敦的账户转而接受美元贷款。
由于以美元计价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不断扩张以及其流动性的增强,美国银行收取的利息开始下降。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资者在纽约融资的利率比在伦敦低了整整一个百分点。随着美国成为战后重建的首要融资来源,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国际联盟是获取战后重建融资的主要备选者。)
对此,艾肯格林曾指出:“从1914年开始起步,到1925年美元已经取代了英镑。”(Eichengreen,2011)
让我们从历史中回到现在,我们可以将正在进行的人民币国际化与20世纪早期美元的经历进行对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十年之内中国的名义经济规模也将成为世界之最。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且已经建立了许多必要的支持性机构及制度。鉴于从英镑过渡到美元只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人民币将在多久之后与美元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