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村庄
一、城郊型村庄概况
代营隶属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城郊乡,位于县城西2公里。该村属于城控区村,位于产业集聚区,S333线、高速引线呈十字交叉穿村而过。社旗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代营作为其城乡接合部,发展出以四大经济支柱为特征的城郊村脱贫经济结构。在城市化时代,代营与河南省其他地区一样,进城农民工主导了城市化,但这一趋势遭遇到在乡农民工的强力阻碍,形成了带有鲜明城郊村特色的城市化道路。2004年,起源于河南邓州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中央和河南省委倡导下在代营普及,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为代营村庄治理的基本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汇地,代营兼收并蓄的村庄文化和风俗习惯颇具特色。
1.代营村庄区位与行政隶属
代营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部边缘,地处东经112°,北纬32°。西邻大冯营乡杨树庄和桥头镇泥河村,东接城郊乡双庄,南邻大冯营乡梁杜庄,北接城郊乡谭营村。
代营处于华北平原与长江流域过渡地带的汉江上游,属于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类型保持对中原地区一定的独立性。
代营东距社旗县城仅2公里,处于城乡接合部。社旗县主导产业是农业,缺乏大型工矿企业。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中心,社旗县城无论是聚集功能还是辐射功能都较弱,对全县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但对代营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由于距离县城很近,代营的产业和就业受到县城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从区位上来看,代营至南阳市23公里,受南阳市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南阳市地处豫西南,属于地级市,其工业并不发达,但半个小时的车程,使得代营成为南阳市的蔬菜、花卉供应地。南阳市工业品的市场半径覆盖代营,是代营村民外出务工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代营距武汉和郑州的车程均为2.5小时,受到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南北双重辐射。自古以来,尤其在清代,南方水路运输终端和北方陆路运输起点在社旗,是南来船运与北去马运、驼运的中继站。赊旗镇(1)上“天下第一”的山陕会馆、清廷设立的厘金局、“蔚盛长”领衔的“中原华尔街”、“中原瓷都”的瓷器街、镖行天下的广盛镖局,见证了古代赊店镇商业的极度繁盛。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近代铁路运输取代古代南船北马的运输方式,使得南北方贸易线路东移,经赊旗镇的贸易线路才衰落下去。尽管历史上形成的贸易联系衰落,但代营经济受两大经济区的交错影响随处可见。
代营作为一个行政村,下辖六个自然村:代营、杨树岗、隋庄、马桥、新庄和冷庄,代营自然村实际是中心村,村部就设在这里。每个自然村又设立若干村民小组,第一至第六组归代营,第七组和第八组归杨树岗,第九组和第十组归隋庄,第十一组归马桥,第十二组归新庄,第十三组归冷庄。
2.代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据代营村部提供的材料(2),2014年全村总户数957户,总人口3521人,其中男性人口1748人,女性1773人。17岁及以下人口为720人,18~59岁人口2173人,60岁及以上人口628人。全村总劳力2200人。各自然村人口:代营为1598人、杨树岗540人、隋庄680人、马桥288人、新庄280人、冷庄135人。2011—2014年年均总人口增加107人。
2015年,全村拥有土地5724亩,现有耕地4854亩。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薯类,小麦良种繁育面积3000余亩,小麦单产900斤,玉米单产980斤。经济作物有蔬菜和花卉,蔬菜以大白菜和大葱为主要作物。代营大葱因质优而远近闻名,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产值突破800万元。蔬菜(大葱)种植、花卉种植、小麦良种培育和牲畜养殖是全村支柱产业,蔬菜种植700余亩,苗圃、林果种植面积500余亩。农业机械在播种、收割和农产品加工、运输等重要环节都得到了普及。代营有4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代营机械合作社、代营化肥合作社、代营农药合作社和代营种子合作社;1个蔬菜产销协会;1个渔业养殖合作社;2个花卉产业合作社。
近年来,花卉种植成为代营村民增收的一个新增长点。利用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代营通过土地流转,集中1000亩土地发展花卉种植业。其中,与兴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流转土地247亩,与厚阳花卉种植合作社签约流转土地320亩,与南阳果田农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流转土地312亩,其余为本村内部土地流转实现花卉规模种植。签约年数为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剩余时间,流转土地每亩年租金为1400元。三家外来单位流转的879亩土地,年总租金123万元,不仅稳定增加了代营土地流转户的收入,且游离出大量劳动力用于发展工副业或外出务工经商,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代营养殖业以家庭养殖为主,养殖品种体现出南方和北方主要畜禽兼备的特点。较大规模的养殖专业户有养猪专业户10户、养鱼专业户2户、养鸡专业户7户、养兔专业户5户,养羊专业户3户,也有少量农户养牛。(3)
代营2015年到县以外务工人数222人(4),其中代营自然村155人、杨树岗0人、隋庄15人、马桥村6人、新庄34人、冷庄12人。近三年来,代营外出务工人数持续增长,2012年为250人,2013年增长到270人,2014年猛增到386人,2015年7月初为300~350人。(5)在本村从事工副业的共30户,主要有榨油坊、磨坊、餐饮业等。全村有大中型超市3家,小商店13家。从事运输业的有50户。(6)
2014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GDP)3011万元,总收入30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72元。(7)同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社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084元(8),代营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1320元,高于社旗县农民纯收入488元。近三年来,代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年均增速为12%。代营是一个贫困村,共957户,2015年由村民小组筛查的贫困户就达33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5.4%,第一批扶贫户120户,占总户数的12.5%。
代营村村通道路以及村内道路尚未硬化,还是土路,雨天难以出行。全村饮用水靠打机井,然后通过自来水管线通往各户。2012—2015年,全村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共打井30眼,配套15眼,危旧房改造8户,道路建设5.3公里。有线电视网已经接入,互联网宽带已经开通。村部建设基本达标,设有党员活动室、两委会议室、图书室、科教宣传室,配备了相应的器材、桌椅、图书、资料和电视电脑设备。
2012—2015年,代营村政府征地及拆迁安置工作成绩显著。征地200余亩,公路建设拆迁安置70户,农户土地流转近千亩,其中花卉种植879亩,道路建设200余亩。协助政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临时用地取土570亩,2014年已全部还耕。
社会保障方面,2014年代营养老保险参保率占应保人数的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总人口98%以上。全村“五保”对象共27人,低保人数129人。2013年危房改造6户,即马桥村的王正伟,新庄的郭跃林,代营自然村的金雪太、魏海州、魏丰龙和冷庄的王长欣,2014年危房改造2户,即代营自然村的张彦平和杨树岗的林树明。
代营集体经济名存实亡。自1998年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各自然村和村民小组预留的机动地已用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得以重建。集体企业、事业和集体福利均不存在,也无集体收益分红。集体经济的丧失同样否定了集体生产力,像花卉种植业、蔬菜种植业和较大规模养殖业全部采取农户经营形式或以农户为基础通过土地流转来开展。集体缺乏经济实力,是造成代营作为贫困村的制度性原因,基础设施建设、危旧房改造、鳏寡老人的赡养、残疾人救助、医疗养老和社会福利均需政府项目资金解决。
3.县城乡接合部的村庄经济
代营经济的结构特点受城乡接合部的区位影响。首先是代营经济的乡村性,种植业、养殖业都是乡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代营经济的基础部门;其次是代营经济的城郊性,种植业、养殖业的自给率低,商品率高,服务于城市需要,同时,利用县城优势发展工商服务业;最后是乡村性与城郊性的结合,既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接纳城市经济的辐射,社旗县城和南阳市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既在代营经济结构中得到释放和检验,又在城乡互动中得到增强。
从种植业来看,利用城郊接合部的区位优势,代营选择的经济作物有蔬菜和花卉两大产业。在4854亩总耕地中,小麦玉米是复种,面积达到3000亩,每亩纯收益约为1200元,年纯收益总额为360万元。蔬菜种植700余亩,年产值800余万元,年纯收益500余万元。仅蔬菜种植一项,所占耕地面积不到粮食所占耕地面积的1/4,纯收益却超过粮食种植140万元。花卉种植共流转土地879亩,年总租金收入达到123万元,所占耕地只有粮食种植用地的29.3%,收益却达到粮食种植收益的34.2%,这还不计被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务工收益,远高于粮食种植收益的蔬菜种植和花卉种植。得益于城市郊区的区位优势,蔬菜和花卉主要销往社旗县和南阳市。
从较大规模的专业户养殖来看,2015新庄专业户刘保同养猪100余头,马桥自然村专业户谢金兰和隋庄专业户成耀养殖獭兔约700只,代营自然村专业户焦明东养鱼水塘面积38亩,代营自然村专业户魏衣养鸡4000只,隋庄专业户赵霞养羊40只。专业养殖户畜禽产品主要供应社旗县和南阳市场。养殖业成本低、收益高,同样得益于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既有城市市场需求,又有村庄饲料保障。
当然,距离市场较远的农村也可以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但不可否定的是,城乡接合部距离市场最近,有级差地租Ⅰ(9)的存在,级差地租Ⅰ是城乡接合部区位优势的经济实现。
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还体现在代营工商服务业的发展上,社红路代营段南北集中了代营大部分工商户,数量达到90户以上,工商服务业发达。这些在家门口就能从事非农产业的代营村民,从县城辐射功能中获得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和动力来源,再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县城市场,增强了城市的聚集功能。如果以户均年纯收入5万元计,90余家商户年总收入可达450万元。
作为城乡接合部,代营经济发展直接接纳了城市功能的辐射。在品种改良、化肥农药、农用机械、机井技术、防疫技术、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等方面,社旗县和南阳市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各种涉农企业将技术服务送到各户。
社旗县和南阳市供应了代营从事工商服务业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或者社旗县城和南阳市直接制造这些设备,或者通过城市聚集功能,从外地输入设备,保证了代营从事工副业所需设备的供应。
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平板玻璃、地砖、铝材、木材的供应,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供应,养殖业需要的饲料、防疫器械和药品等,均需要县城和南阳市的相关企业和部门来满足。代营大部分超市和商店均从社旗县进货。
南阳市和社旗县的金融部门还为代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融资服务,县农信社发放的贷款,支持了代营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和发展生产需要,而外出务工、农产品销售、工副业的货币收入都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社旗县政府部门如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劳动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和县医院等定期发放各种政策性补贴和社会保障金并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费用进行报销。
代营除300~350名劳动力到县外务工外,还有部分人进入社旗县城务工经商。例如,代营自然村魏大力就在县城一家烤面包房打工,月薪2500元,每天骑摩托车在家和面包房之间奔波。即使到县外务工经商,南阳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地。杨树岗的赵松组建了一支15人的建筑队,南阳市2012年全国农民运动会广场的铺设,就有该建筑队承揽的项目。
以服务城市为市场,以城市服务为支撑,可以说是我国农村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时代发展村庄经济的一个特点。但是,对于代营来讲,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在服务城市过程中有着级差地租的经济优势,因而农产品商品率更高,出现了完全为满足城市需要的蔬菜、花卉种植业和多样化的养殖业;而利用城市服务所发展出来的工商服务业更加发达,使一个行政村出现了具有一定聚集效应的工商服务业一条街;更为重要的是,河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进城农民工输出省份,在代营村遇到了在乡农民工的阻碍,尽管这种阻碍没有减缓农民工外出的基本趋势。这些特点,正是代营经济作为城乡接合部的体现。
城乡接合部村庄经济受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强弱的不同影响,具有不同的结构。县城郊、市城郊、省城郊、区域中心城郊和京城郊的村庄经济具有共性,但由于城市经济实力不同,城郊村庄经济的差异很大。城市功能强大的省城郊、区域中心城郊和京城郊的村庄,可能完全成为城市的菜园、果园、花园、苗圃和养殖场,甚至是种植某一两个品种蔬菜瓜果就能养活一个村,外出打工现象大大减少;在乡农民工成为这些功能强大的城郊村庄农民工的主要形式,并吸纳大量外来的进城农民工,本村的工商业聚集更为明显,甚至有整个村庄呈现出工商业园区外观的趋势。由于村庄经济实力的提升,与城市经济联系的增强,这些村庄最有可能在行政区划调整中被并入城区。社旗县和南阳市的工业不发达,城市功能较弱,因此,代营经济结构作为县城乡接合部的村庄经济,应是一个典型。粮食种植仍是它的基础,供应城市的商品性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增收最具潜力的部门,在乡农民工发展出来的工商服务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部门,而外出务工的现象没有完全消失,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形成了四大经济支柱。
4.四大经济支柱
代营经济的四大经济支柱是:粮食种植业,蔬菜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社红路代营段工商服务业一条街,代营农民工劳务输出。这种划分不是按照产业部门或产品结构做出的,而是按照收入来源划分的,能够体现出县城城郊型村庄经济的结构特征。第一项与城郊区位无关,是县城带动力不足的表现,中间两项是城郊经济的典型收入来源,最后一项只是当地县城带动力不足的结果。
社旗县作为农业大县,县城只有赊店老酒一家大型企业缺乏工业基础,城市功能较弱,还不能够对代营经济产生足够强大的带动作用,表现在代营4854亩耕地中,尚有3000亩耕地(占61.8%)用于粮食种植。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的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这13个粮食主产区。河南省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亿斤,不仅养活了河南1亿人口,每年还调出400亿斤。(10)代营所在的南阳盆地又是河南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营的县城城郊村庄经济性质不能改变其粮食主产区的地位。
代营粮食种植品种主要是小麦和玉米。2014年3000亩耕地一年两熟的粮食总产量,小麦为270万斤,玉米294万斤,总产量564万斤,总收入约为647.4万元,扣除成本,粮食种植纯收入约为360万元。2014年代营人均耕地1.38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52亩,略高于河南省1.23亩,人多地少,粮食种植的意义重大。按照人均年消耗粮食600斤计算,2014年代营养活3521人需要粮食211.3万斤,余粮352.7万斤可用于出售或用作饲料。
对于人多地少的省份来说,蔬菜种植具有普遍性。山东省人均耕地1.21亩,略低于河南省,河北省人均耕地1.40亩,略高于河南省,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农村种植蔬菜相当普遍。但是,蔬菜种植不可能遍及所有村庄,这是因为蔬菜市场需求主体主要是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大多自己能够种植,无须大量依靠市场供应。因此,只有靠近道路、运输方便、运输成本较低、运输路途较短的城郊村,具有种植蔬菜的比较优势。大葱是代营蔬菜主打品种,代营大葱以味美、葱白长而驰名。但是,蔬菜种植,国家没有保护价收购政策,市场风险很大。例如,2013年代营村委副主任李成旭家种植大葱0.5亩,收获后价格为每斤2元,总产量5000多斤,半亩地毛收入达到1万元。2014年他家大葱扩种到0.6亩,价格却出现大幅下跌,在跌到每斤0.4元时,曾出售了200多斤,收入83元,后来价格进一步下跌,剩余的大葱全部扔掉了,损失极为惨重。
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市场需求主体也主要是城市居民。代营花卉种植面积上千亩,其中879亩花卉种植耕地流转到本村以外的公司与花卉种植合作社,花卉种植业的主要收入不属于代营。但是,流转土地每年每亩有稳定的1400元租金收益,年租金总收益达123万元,旱涝保收。
代营的养殖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专业户规模养殖与农户分散养殖。规模养殖的品种主要有:猪、獭兔、鸡、鱼、羊,均为商品性养殖;而农户分散养殖,自给性占比较高,主要用于改善农户膳食结构,增加肉禽奶蛋的消费。
蔬菜、花卉种植和养殖业的共同点在于“离粮不离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人多地少的省份,提高粮食单产的意义远远小于提高单位土地纯收益的意义。“离粮”的蔬菜、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需要一定的土地,但是蔬菜、花卉种植的单位土地收益远高于粮食,这是“离粮”的经济动因。从代营的情况来看,一亩耕地用来种粮,即使是一年两收,小麦和玉米所带来的纯收益不过1200元左右,可是,如果种植蔬菜,每亩收益可高达5000~7000元。代营自然村的魏金宝种植特种蔬菜,并采用大棚种植技术,1.2亩土地年收益可达3万~4万元,合每亩收益2.5万~3.3万元。租赁代营土地用于花卉种植的外来公司,每亩土地支付的租金就高于粮食种植纯收益。养殖业的收益高于粮食种植,这从专业养殖户那里能够得到证实。
社红路代营段工商服务业一条街,涉及行业众多。农资供应、种子公司、建材销售、粮食收购、磨坊油坊、餐饮饭店、通信服务、电动车代销、家具销售、超市商店、服装加工、废品回收、美容美发、电器修理、五金销售、丧葬服务等无所不涉,商户总数达90余户,保守估计,年总收益450余万元。这个数字仅是业主的经营收益,如果考虑这些商户租用门面所支付的租金收入,则代营工商服务业一条街的收益会更高,这些门面房的所有者全部为代营村民。例如,路南立马电动车销售部的门面房就是从杨树岗农民代保建那里租赁来的,月租金1000元,年总租金1.2万元;路南洪涛家具店的门面房主是杨树岗赵六林长子赵伟民,店主杜洪涛每年需支付租金1万元;路北已经关闭的门面房房东是赵六林的次子赵二明,因他的房租太贵,原租户不得不退租。调研发现,工商服务业一条街的聚集功能在日益增强,是代营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例如,代营自然村魏大力的媳妇朱琳,即将在这条街上租用门面房准备加工蛋糕,她做蛋糕的设备齐全,已经在家做蛋糕两年多,技术是从丈夫魏大力那里学来的,她做的蛋糕口味好,业务越来越多,尤其秋冬季节更加繁忙。
农民工劳务输出是代营经济的又一支柱。这里的劳务输出,是以县为界划分的。在社旗县境内,即使离开代营村或者城郊乡务工经商,在统计上都属于在乡农民工范畴,出县方为进城农民工,又称劳务输出。代营2015年7月初劳务输出300~350人,据城郊乡乡长吴凯和村会计聂成增提供的数据,代营在乡农民工月薪平均为1500元,进城农民工月薪平均为3000元。若按劳务输出300人计算,外出务工人员年总收入为1080万元,在目前代营四大经济支柱中居于首位(见表1-1)。
表1-1 代营2014年四大经济支柱

四大经济支柱不等于代营经济的全部,此外还包括:在本村以外本县以内的在乡农民工务工收入,一条街门面租金收入,没有在一条街上开设门面的运输户、建筑户和其他工商户的收入,如果加上这些项目,2014年全村总收入可达到3000万元。
5.代营经济发展趋势
由表1-1可知,劳务输出是代营经济第一大支柱,其次是蔬菜、花卉种植和养殖业,再次是工商服务业一条街,最后是粮食种植业。
如果说粮食种植是代营经济的基础,粮食种植提供了基本农产品,那么,随着供养人口越来越多,粮食种植的意义也越大。但在市场经济中,只有能够带来一定货币收入的产品才能够得以生产,只有能够支付成本价格的商品需求才配得到供应;而在资本运作下,只有能够支付成本价格且有余额的商品需求才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对于农产品生产来说,才能获得土地、劳力等资源的配置。如果资本在粮食种植以外的其他各业中所获利润超过了粮食种植,粮食种植所带来的收入占代营总收入的比重就会下降,投入的土地就会减少,投入的劳动力就会转移。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至少存在生产使用价值、生产商品和生产利润三重界定。代营粮食种植投入耕地面积最大、劳动力最多,但收入占比最低,因此,从基本农产品供应安全角度来看,粮食种植受到各业比较利益的侵蚀。如果单纯依靠经济力量自身来调节,即粮食产量减少后,粮价提高、种粮收益增加重新导致播种面积扩大,那么这个过程必然会伴随基本农产品供应的紧张,严重时甚至发生饥馑。政府注意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意义,在将农业生产推向市场化和资本化时,适时制定了粮食种植补贴政策,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2015年代营种粮每亩可获得补贴126元(11),此外还有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等。(12)尽管每年会出台各种政策,但粮食种植收益仍远低于经济作物,因此,粮食种植的基础地位不是按照农民增收确定的,它不构成收入增长点,在代营2014年四大经济支柱中收入占比最低,只有13.8%。从事粮食种植的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这种转移在代营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离粮不离土”,蔬菜、花卉种植和养殖业,就属于这种形式。在代营2014年四大经济支柱中,蔬菜、花卉种植和养殖业的收入占比为27.7%。蔬菜花卉种植占用耕地只有粮食种植占用耕地的56.7%,收益却是粮食种植的1.73倍。劳动力“皆为利往”,纷纷离开粮食种植,转向蔬菜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
二是“离土不离乡”,在工商服务业一条街上就业的劳动力属于这种形式。这里,“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还应包括:在社旗县境内但在本村以外务工的在乡农民工,以及虽未在工商服务一条街就业而分散在各自然村的运输户、建筑户和其他工商户劳动者。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可被概括在“在乡农民工”(13)范畴之内。代营的在乡农民工不超过400人,但创造的收益同样高于粮食种植业,在四大经济支柱中,收入占比为17.2%,高于粮食种植业3.4个百分点。
三是“离土又离乡”,劳务输出就属于这种形式,可被概括在“进城农民工”(14)范畴中。代营的进城农民工从2012年的250人,持续增长到2015年的300~350人,三年增长100人,这与全国外出农民工的人数增长是一致的。(15)劳务输出是代营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其收入占比高达41.3%。
从代营调查来看,在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是相通的,前者的存在及其增长对后者的增长构成一种抵消作用。这种抵消作用在我们入户调查材料中可被概括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婚后女性从进城农民工返乡转化为在乡农民工,另一种是部分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冷庄的颜繁立初中辍学后曾到上海一家汽修厂打工,后来回到代营工商服务业一条街开设磨坊,属于典型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实现了从进城农民工向在乡农民工的转变。颜繁立的妻子聂冬云小学辍学后,曾到武汉、郑州、广州、东莞等地打工,2006年与颜繁立结婚,婚后为照顾孩子和老人,再也没有出去过,和丈夫一起在冷庄种地并经营磨坊生意。当然,在乡农民工转变为进城农民工的也大有人在。
不难发现,代营农民从粮食种植,经过“三离”(离粮、离土、离乡),先后转变为蔬菜种植专业户、花卉种植专业户、养殖户,再转变为在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发展趋势十分明显。这个趋势从否定意义上就是非粮化、非农化和非乡化,从肯定意义上就是城镇化。
我国城镇化道路有两条:进城之路与建城之路。进城农民工走的是前一条道路,在乡农民工走的是后一条道路。对于进城农民工,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原则下,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卫生和计生体系,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保障进城农民工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引导进城农民工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直接影响代营的劳务输出,目前已有300多代营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城市。但在调研中发现,外出务工的大多数代营农民进入的恰恰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严格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落户条件,能够享受到市民化政策的代营进城农民工并不多,而放开建制镇和县城落户条件,对代营农民又缺乏吸引力。
建城之路实际是就地城镇化。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尽管农民工总量增速继续回落,但在乡农民工增速快于进城农民工。全国在乡农民工总数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一改此前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8445万人的最低点开始回升,2010年达到8888万人,2013年突破1亿人,达到10284万人,2014年增长到10574万人。(16)像代营这样的城郊接合部村庄,在第一代农民工实力积累基础上和县城经济带动下,由在乡农民工发展出工商服务业一条街,为城镇化的建城道路增强了动力。可以想象,如果像这样的工商业街数量增多,实力增强,现在的城郊乡就可以转变为建制镇,当然更有可能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被划入城区。
所以,在目前代营农民城镇化的过程中,进城道路的现实意义反而小于建城道路,因为代营进城农民工大多进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他们受落户条件限制享受不到市民待遇,能够享受到的市民待遇的小城镇和小城市又不具吸引力。
在代营四大经济支柱中,劳务输出是那些缺乏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无力在工商服务业一条街租房开业的少地或无地农民,仅为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不得不外出务工。他们中的多数沦为雇佣工人,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抛家别亲,成为代营弱势群体。在工商服务业一条街的工商户,虽然多数是个体性的,很少雇工或者根本没有雇工,但收入水平较高,在社会分化中,他们最有可能成为富裕户。从事蔬菜、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专业户中,能够租赁较多土地、开展规模经营的,也会成为大户。多数只种植粮食和小规模进行蔬菜种植的农户,不敌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会沦为贫困户。贫富分化在代营已经出现,但总体来说尚处于初期。
贫富分化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竞争中必然出现的趋势,如果说,城镇化是代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趋势,贫富分化就是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贫富分化的结果,是代营出现了需要救济的“五保户”、低保户、危房改造户、专项资金扶贫户、年度救济户,产生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需要。在集体经济缺乏积累的条件下,不可能依赖代营内部经济力量来化解社会分化所带来的难题,只有仰赖政府财政。(17)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对代营村庄治理提出了新课题。
6.“四议两公开”的村庄治理方式
在村民自治制度下,2011年下半年代营村选举了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中共城郊乡党委在代营设立了支部。目前,村支部和村委会的主要干部有7人,支部3人,村委4人。支部书记李宗恒兼任村委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分包第五村民小组;支部副书记赵富岭主抓党建,分包第六和第八村民小组;支部委员聂成增为村会计,协助支部党建,负责养老保险与合作医疗缴费,分包第九和第十三村民小组;村委会副主任李成旭,负责村建和农业,分包第三和第四村民小组;村委会委员李丹,负责治安、民调和综合治理,分包第一和第二村民小组;村委会委员周金允为妇女主任,负责妇联和计生,分包第七和第十一村民小组;村委会委员王广远为民兵连长,负责民兵、征兵、殡葬和安全工作,分包第十和第十二村民小组。
“两委”是代营村庄治理的基本组织架构,“四议两公开”是代营村庄治理方式。“四议”是指代营村重大事项的决策方式,首先由村党支部会议提议,然后由“两委”班子会议商议,再召开村党员大会审议,最后是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是指重大事项决议结果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代营“四议两公开”决策所涉及的重大事项主要有: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村规民约的制订,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租赁,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集、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集体资产处理、集体借贷,旧村改造、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实,税费征缴和重大财务收支,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民主决策的其他事项。
社会分化造成不同利益群体,基层民主制度显然有利于不同利益诉求的表达,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落实。近年来,代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村庄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制度落实方面,突出抓好“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健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避免村级事务的“经验决策”和村干部“一言堂”现象。积极推行村务听证制度,对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实施、新农村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等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高基层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村级财务“两级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村级财务支出先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交村主任和村支书“双审双签”,最后由乡政府把关核销,形成运转有序、监督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三是健全监督制度。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由乡党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质询;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成员、配套组织成员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任用、工资直接挂钩,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或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罢免。实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由乡组成审计小组,对村干部任期内工作实绩、财务收支、工程建设项目等情况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政务公开方面,力求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让群众“明白”。只有群众弄个“明白”,村干部才能落个“清白”。代营村在规范党务村务公开上始终坚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严格公开程序。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情或项目,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首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项目内容,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讨论核实后再予以公开,并由村委会研究确定公开形式及时间。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在村内醒目位置设立了公开栏,并建立了“四簿一册一箱”(即村务公开簿、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簿、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登记簿、村民意见建议反馈登记册、意见箱),使公开进一步规范化。三是创新公开形式。在村务公开栏不定期公开的基础上,每季度至少一次以“入户单”或“致农户一封信”的形式向村民发放“明白卡”,公开村委财务账目、干部报酬、集体资产经营状况、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宅基地使用及救灾物资款项发放等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且入户率达90%。
代营村属于城控区,承担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范围大、面积广,而征地拆迁又极易引发矛盾。村支书李宗恒说,这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为做好征地工作,首先由村两委开会提议,大会讲小会说,村组干部走访到户,个别征求意见,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把拆迁征地的补偿条件、补偿标准公之于众,动用一切正常手段消除思想隔阂和误会,克服政策棚架现象。再让群众代表决议,以保障群众利益为前提,按照规定先兑现补偿再实施拆迁征地,如果被征土地当事人不愿要补偿款,可与愿转让土地的人结合,拿补偿款换取耕地。或者采取租用的办法每年领取租金,旱涝保收,让农民失地不失利,吃上“定心丸”。根据群众意见,村两委最终决议,实现了和谐征地、和谐拆迁。2012—2015年,为产业集聚区3个工业项目、2个社会公益项目和2个市政建设项目征(租)土地1600余亩,拆迁安置73户20000平方米。
2014年初,代营村争取到扶贫专项资金60万元,如何使用这笔资金,以发挥最大功效,村两委决定交由村民商议。经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最后决定将这笔资金用于道路修建,硬化冷庄至社红路、代营至社红路2条3公里道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代营在落实“四议两公开”的过程中,还将这个方法拓展运用于村民小组。2015年,县扶贫办通知上报贫困户名单,逐户实施精准扶贫。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由村民小组以“一提二审三通过”的办法,共计筛查339户贫困户,经公示无异议后,采集详细信息录入贫困人口数据库,建立精准扶贫台账。采取这一办法,妥善落实了代营村2015年第一批扶贫户120户,每户可直接享受4000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发展脱贫项目。
7.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汇之地
代营的文化形象由南北方文化交汇、城乡文化交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汇共同塑造,城镇化和社会分化在代营文化生活上烙下了历史印记。
地处南北方分界线的代营,南北方文化交汇特色鲜明。例如,在饮食文化中,米饭和面食同餐,北方凉菜、东北乱炖与南方腌制腊肉熏肉同桌,北方涮锅与南方炒菜同备。民居建设颇具特点:屋顶摆脱了北方平顶式样,采用南方民居的人字形式样,适应了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的气候特点。南方依河、依水塘而居,与北方依路而居交相并存。北方民居的四合院布局结构,与南方民居依地而建的楼层结构都能在这里找到。但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取代了土木结构。南方天井式民居结构与北方民居中轴对称的平面结构交错并置。
代营地处社旗县城城郊接合部,距南阳市不远,城市文化可辐射到村庄。这集中表现在工商服务业一条街上,稍不留意,很难区别这究竟是代营村还是社旗县城的一条街道。超市服务员和中国移动营业部的职员衣冠楚楚,与夏日里农村光膀子的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炎炎夏日里,洪涛家具店的空调和农资销售店老板的大蒲扇同收消暑之效。
现代化与传统性并存。锱铢必较的商业文化熏陶,没有排除通过收养孤寡三姓合一家的善行。农村结婚可以在家里大摆婚宴,也有人选择到社旗县城餐馆包间设宴,但迎亲均用彩车。社旗县城的歌厅内可以见到代营的青年,妇女晚间则在村内举办广场舞,更多的代营人休闲时间在玩麻将和一种在南方盛行的麻将纸牌。农村特有的扎堆现象犹存,而忙于业务的商户们却行色匆匆。南阳社旗殡仪馆的火葬与村内灵堂鼓乐声中的出殡土葬相并行。社旗县开展有骨灰寄存业务的海昊墓园金碧辉煌,与代营各户承包地里散落的坟茔遥相呼应,人世社会分化,不分阴阳两界。
外出务工导致了代营文化生活的淡旺季之分。春节是村里最热闹的节日,盖新房、娶媳妇忙得不亦乐乎,平日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村里清冷孤寂,远离工商服务一条街的自然村更是如此。
社会分化在代营一切文化生活中都凸显出来。就以农村盛行的礼金习俗为例,再穷也要包礼金,但富裕户、贫困户和低保户礼金数额相差巨大,高的达数万元,低的只有数百元。有的人已经住上数百平方米的乡间别墅,有的则是简陋危旧房。有的高档轿车出入,有的自行车代步。富裕人家的女孩金戒指金项链,保养白皙,美甲纹臂,穷人家的姑娘为学费做力工汗流浃背,满面黝黑。
经济、政治变革最终会在文化变革中得到总结和巩固,代营经济发展的两个趋势赋予其当代文化生活以特定的历史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