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透本质,可以保证财产安全
2018年,是互联网金融P2P平台的“爆雷”之年。据统计,从2018年6月1日到7月12日的42天之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牵涉资产7万亿元,上千万人受害。
P2P(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也有人认为是person to person的缩写),意为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又称点对点网络贷款,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种。
借助P2P平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流程时间,借款人可以快速拿到贷款,而投资人的资金则能集中起来,获得较高的收益。
作为新生事物,P2P始终以高利息作为宣传主打。在早期,年化收益率常常达到惊人的15%,甚至是20%,后来因为P2P平台增多,年化收益率下降,一般也能达到10%。而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般不到2%,余额宝也不过3%左右。
利息的本质是什么?
利息是别人使用你的资金而给你的报酬。
从法律角度来说,别人用了你的资金,必须要给你利息。
而从来源角度看,利息来自于使用你资金的人获得的利润。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既然是利润的一部分,那么高利息必然要求高利润。P2P平台上的利息已经超过10%,这可是纯利润率,那么,考虑到借款人还要获取收益,P2P平台还要抽成,现实生活中,投资标的的毛利润率得到40%以上。
如果有这种暴利机会,还能容纳大资金,那些有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人早就抢着投资了,哪里还有普通投资者的机会?而且还是层出不穷地在P2P平台上出现?
也就是说,高收益、大资金、长时期,是不可能同时具备的。
在P2P平台上,投资人还可以抽回资金,可谓低风险。而高收益必然有高风险,如果没有,那说明有些风险是你没有看到的。
那些“爆雷”的平台,很多都变成了庞氏骗局,到最后所谓的投资标的不过是P2P平台的自融行为,等到钱骗得差不多了,或者骗不下去了,“爆雷”就成为必然结果。
“你只要别人的利息,别人却要你的本金”。面对高息理财的诱惑,不妨把这句话当作警示多念一念。
个人看不清本质,生命和财产可能遭受损害。企业看不清本质,就可能面临亏损甚至是破产的命运。
2009年,云计算概念从国外传入国内,成为互联网界的热门概念,吸引了众多目光。作为新鲜事物,人们对其的理解极其有限。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时的百度并没有拥抱云计算,百度CEO李彦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框计算”,试图用“框计算”蹚出一条新路。
所谓“框计算”,百度解释为:
用户只要在“百度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这种高度智能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以及“最简单、可依赖”的信息交互实现机制与过程,称为“框计算”。
显然,百度提出的“框计算”还是搜索的概念,计算是百度的事情,跟用户没有关系。
当时,对云计算理解最深刻的(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是阿里巴巴的CTO王坚。王坚认为,计算是一种公共服务,就像工业时代的电力一样,是互联网时代的动力。人们用电并不需要自己购买发电机发电,只需要向电力公司买电,需要多少购买多少,多要时可以多买,少要时可以少买。与之相同,人们用计算能力,也不需要自己去买服务器,而是可以直接跟云计算公司购买计算能力,需要多少购买多少,多要时可以多买,少要时可以少买。
可以看到,对于计算的理解,王坚和李彦宏完全不同。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王坚的认识毫无疑问更符合云计算的本质。多家巨头都在发展自己的云服务,他们的思路跟王坚的理解大同小异。“框计算”已经无人提及,百度也在发展自己的百度云。而腾讯也在2018年,将云计算作为公司的战略方向,阿里巴巴在云计算方面成为中国的头牌,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
看错了本质,就容易走偏,投入的资源打了水漂,多年的努力注定徒劳。
易到是中国网约车行业的先行者,但是,并没有成为网约车行业的领导者。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现在,易到陷在资金短缺的泥潭里艰难维持,而市场的后来者滴滴,已经成为估值100亿美金的公司。
创始人周航后来在复盘易到没有赢得网约车竞争的时候说:
“有很多人认为易到最后没打赢这场仗,是外因造成的。外因当然是存在的,但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易到所做的事情不是最适合我的。从这点来看,我就没有那么大的遗憾了。”
如果当年的周航有这种认识,他大约不会砍掉出租车业务,会快速融资拿到更多的钱,或者会让别人来做公司的管理者,或者像现在的神舟租车一样,坚持商务方向,强化为高端群体服务,网约车行业的格局或许会与现在不同。
周航的反思是很深刻的,因为它指向的是自己。企业不成功,可以找各种原因,但最终的根源一定在管理者身上。比如2018年年底深陷退款风波的共享单车ofo,如果不是创始人戴威坚持“成功一定在我”的理念,或许摩拜已经与ofo合并,或许早拿到了投资人的钱,也就不会陷入如今供应商要货款、用户排队退押金的困境了。
看透本质,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外部事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避陷阱,不会被各种奇谈怪论所忽悠,处于安全的不败之地。很多人之所以遭遇困境,不是不够努力,不是没有资源,而是与最根本的规律背道而驰,不管怎么做,都注定会是失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