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影响的研究

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方面,Stijin Claessens(2002)认为互联网金融已对全球不同地方的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改变了金融服务提供者自身,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甚至是电子商务刚发展的地方冲击较大,而电子金融业务发展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弱的国家,如非洲部分国家,也将在未来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和冲击。Franklin Allen(2002)指出互联网金融可通过促使金融脱媒、联合银行业、增加信贷量等在一定层面上补充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未来金融业的行业内竞争会因为金融机构间的模糊界限和金融产品、服务业务的创新而更加激烈。传统金融机构须找到可超越物理位置及网络服务形式的差异化服务来保留自身的优势(LihuiLin, 2001)。近年来,Niko Ibrahim和Verliyantina(2012)通过对印度尼西亚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有积极作用,这将缩小银行的小微企业客户群,减少银行为其提供的服务。Tu&HungJen(2012)通过对金融服务领域渠道效应的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渠道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服务效应。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数据的迅速兴起,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机遇(Bons, Roger WH, et al,2012),传统金融机构应把握住现有机遇,积极转型。Momparler等(2013)认为商业银行可通过改进经营模式、建立专业化团队、提高效率、减少不良贷款等措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二、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影响的研究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其对传统金融体制的冲击是不可小觑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与正面促进作用两方面。

负面影响上,宫晓林(2013)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制,特别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后认为,短期内互联网金融不会动摇传统金融体制的根基,但在长期发展方向上,其势必取代原有的经营模式。其他学者多从贷款、储蓄及理财三个方面或资产、负债及利润三个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黄蕊,2014;赵清辉,2015)。冲击表现在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一场深层次的金融变革,传统金融市场因此转向更为大众化的发展,原有的分工化经营彻底转变为混业经营,风险的控制以及监管的难度因此而增加(周宇,2013)。屈庆等(2013)借由互联网金融对货币市场及债券市场影响的研究发现,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乘数被放大,对于货币的需求大大下降,最终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制定,并提高了国内债券市场的收益率。

正面促进作用方面,总体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体系而言是一个利好面(曾刚,2012)。王思(2011)认为发展网络贷款担保突破了传统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上的障碍。互联网金融模式使得以往被传统金融体制排斥在外的普通民众拥有了参与其中的机会,激活了金融体系的生命力,这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推动力,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互联网金融模式(谢平,2012)。曾刚(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制结构的优化和金融体制漏洞的弥补有促进作用。其他学者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加速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革新(袁博、张逸龙等,2013)。

无论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学者均认为“去中介化”“全智能化”和“泛金融化”是当今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彰显了其对于传统金融体制的巨大影响力。对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两者而言,能否互补共赢将是未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袁博,2013)。邱峰(2013)和洪娟(2014)认为二者应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三、文献评述

目前,国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大多仅限于理论分析。现有文献大多是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定义、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制的影响的研究大多也是宏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并且缺乏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本书在基于互联网金融理论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中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冲击,着重分析其对四川省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冲击,以及四川省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应对措施,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书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正确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更好地与互联网金融融合,从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