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将教育学列入《德国学术概观》丛书中,不仅体现了丛书对教育学的尊重,同时,也显示了主编独到的学术眼光。确实,教育学在德国与其他学科有着同样光荣的历史。与其他国家如英、美相比,德国教育学的学科意识更为自觉,更为强烈,也更为独特,因而值得关注。
本书主要关注启蒙运动到当代的德国教育学发展。我们知道,从启蒙运动开始,近现代德国几乎经历了人类近现代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形态:1871年之前的封建割据;1871—1919年的帝国,1919—1933年的民主的魏玛共和国,1933—1945年的国家社会主义,1945—1949年的被占领国家;1949—1989年的东德社会主义及同时存在的西德资本主义;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政治形态的变迁对其教育思考产生了根本影响,从而也使得德国教育学思考更加丰富,当然也更加复杂。
本书目的不仅要概观德国教育学发展全貌,同时要突出德国教育学的特色,因而采取了适当的取舍详略,使之既具有概观性,又具有一定的深入分析。因为当我们“概观”时,固然要观其大略,但目光总会有所停留,总会情不自禁地说:“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 ”(语出《浮士德》,意为“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概观”,也有必要的“停留”,第二部分则是对现代德国教育学的“停留”。这种取舍详略不仅有德国教育学发展的内在的依据,同时也是受国内教育学对我的无法消除的作用史的影响。例如,本书详细探讨了德国教育学的三大流派以及本纳(Dietrich Benner)对教育自身逻辑的捍卫,略去了德国与英美大致类似的、国内已经较为熟悉的后现代的诸教育思考。
本书的写作受到德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本纳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感谢。2007年,我在本纳教授那里做洪堡基金项目研究时,他甚至帮助我拟定了本书的大致框架,馈赠了很多资料,并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通过电子邮件回答我的问题。可惜的是,本人心大力小,最终未能完全落实他的想法。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书中有些观点来自与本纳先生的交流,或受其激发,但无法注明其出处,书中多以“本纳先生认为”标示。
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王立刚和任鹏编辑的辛苦校对和叶隽先生的指正,感谢上海市哲社基金(价值多元与价值统一:德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2009BJY005)、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德国教育哲学研究”项目)的资助。
彭正梅
于上海
201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