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高电压与触电急救操作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高电压对人体伤害的基本理论。
2.能够描述人体触电的基本形式。
3.能够描述触电后的急救基本理论与方法。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及时执行触电事故的处理与急救。
一、任务导入
如果你的一位工友在维修纯电动汽车时,因违章操作导致了触电事故,你知道应该如何救助他吗?
二、获取信息
引导问题1
人体能够承受的电压是多少V?交流电和直流电对人体的伤害一样吗?
1.人体安全电压
通常当人体接触到25V以上的交流电,或60V以上的直流电时,人体有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人体触电并不是指人体接触到了很高的电压,而是因为过高的电压通过人体这个电阻后,会在人体中形成电流,从而导致人体的伤害。因此必须注意的是,伤害人体的不是电压,而是电流。
在电网中,一直认为36V是人体安全电压。实际上,在高电压的新能源汽车中,这个电压值并不是科学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人体的电阻会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图1-1-1),例如胖的和瘦的,男的和女的,电阻值都不一样;另一方面,人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也会导致人体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例如在潮湿的夏天和干燥的冬天,人体的电阻就不一样,环境越潮湿,人体的电阻就会越小。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电流流过身体的反应也不一样,有一部分人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因此,目前国际上对安全电压通行的认识是直流60V以下,交流25V以下。
当电压高到一定值以后,就会有相应的电流流过人体。如图1-1-2所示,有大约5mA的电流通过人体时,就可视作“电气事故”,会产生麻木感。人体内通过的电流达到10mA时,到达了导出电流的极限,人体开始收缩,无法再导出电流,电流的滞留时间也相应增加。30~50mA交流电的长时间滞留会导致呼吸停止以及心室纤维性颤动。经过人体的电流达到80mA时,可认为是致命值。
从图1-1-2可以看出,电流越大对人体伤害就越大,电流大到一定值时会危及生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人体之所以导电,主要的原因是血液含有电解液成分,电解液成分导致了导电性。而人体的皮肤、肌肉也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整个身体的总电阻值是很低的,特别是有主动脉的地方(胸腔部位和躯干),而最大的危险发生在电流通过心脏时刺激心脏产生的异常颤振。
图1-1-1 人体电阻的差异性
图1-1-2 不同电流值对人体的伤害反应
1—感觉限值 2—松开限值 A—作用无感觉 B—作用有感觉,直至肌肉收缩
C—肌肉收缩,呼吸困难 D—心室颤动,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
如图1-1-3所示,人体皮肤电阻值为100kΩ~1MΩ,但是电阻值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降为零,尤其是当皮肤潮湿或破损时,电阻值会明显下降。
例如,当288V直流电压穿过人体(两手之间)后,可以通过欧姆定律粗略计算出通过人体的电流:
人体电流I=U/R=288 V/1080Ω=0.27A
0.27A,也就是270mA,将这个电流值参照图1-1-2可以发现,这个电流值如果在心脏的滞留时间达到10~15ms就会致命,如图1-1-4所示。
图1-1-3 人体基本电阻值
图1-1-4 288V电压穿过人体产生的电流
2.直流与交流触电对人体的伤害
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但是交流电压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却只有直流的一半。交流电压在人体内产生交流电,会促使肌肉组织和心脏产生颤动。交流电压的频率越低,危险性越高。交流电会触发心室纤维性颤动,若不及时进行急救很快就会致命。
通常情况下,高电压系统中的三相电动机由三相交流电压驱动。三相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由电压大小和频率控制。因为三相电动机处于运转状态,引发的电气事故相当危险。
如果电器设备的电压规格中注明了交流电压,则该电压指的是行业内通用的有效电压。但是,实际的接触电压会高得多,这取决于交流电压的波形(正弦或矩形)。
引导问题2
人是怎样触电的?触电后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1.人体触电的方式
人体产生触电的前提是人体与接触的电源之间形成了回路,有电流流经人体后才会导致触电。
新能源汽车的高电压系统与车身之间是隔离的,因此,在如图1-1-5所示的这种情况下,人体是不会产生触电的,原因就在于人体没有与直流电源之间形成回路。
图1-1-5 非触电情况
但是,当新能源汽车的高电压部件发生对车身搭铁故障时,人体在同样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如图1-1-6所示。
图1-1-6 触电情况
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避免因为操作导致自己与电压系统形成回路,如图1-1-7所示,这种触电方式是大多数维修人员能够理解的。但是图1-1-8所示的两种间接触电形式总被维修工人所忽视。
图1-1-7 避免直接形成回路
图1-1-8 避免间接形成回路
2.高电压对人体的伤害形式
能够最终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是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3种形式: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1)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的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2)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3)电磁场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较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所以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因为沿该条途径有较多的电流通过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其次是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的电流途径,如图1-1-9所示。
图1-1-9 最危险的触电形式
此外,触电后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
通常情况下,产生最多的伤害是电击事故,主要有以下类型:
1)电击效应。电流低于导通限值时,会有相应的电击反应,从而容易因肢体不受控制和失去平衡而导致受伤,如图1-1-10所示。
2)热效应。电流导入、导出点处会发生烧伤和焦化,也会发生内部烧伤,甚至造成致命的伤害。图1-1-11所示是类似电击产生的热效应形式。
图1-1-10 电击效应伤害
图1-1-11 类似电击产生的热效应形式
3)化学效应。血液和细胞液成为电解液并被电解,可能发生严重的中毒。中毒情况往往在几天后才能被发现,因此伤害极大。
4)肌肉刺激效应。所有的身体功能和人体肌肉运动都是由大脑通过神经系统的电刺激来控制。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过高,肌肉开始抽搐,大脑再也无法控制肌肉组织。后果:例如,握紧的拳头再也无法打开或者移动。如果电流经过了胸腔,肺会产生痉挛(呼吸停止),心脏的跳动节奏会被中断(心室纤维化颤动,无法进行心脏的收缩扩张运动)。图1-1-12是刺激效应的内部形式示意图。
5)发生静态短路的热效应。工具急剧发热,会导致材料熔化,从而可能发生烧伤事故。
6)由于短路引起火花。金属很快熔化,会产生飞溅的火花,飞溅出来的金属颗粒温度超过5000℃,可能引起烧伤并严重伤害眼睛。
7)带电高压线路接通和断开时所产生的弧光,如图1-1-13所示。光辐射可能造成电光性眼炎。
图1-1-12 刺激效应的内部形式
图1-1-13 高压击穿空气产生电弧
引导问题3
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处理?
如果不幸发生了人员触电事故,援救触电事故中受伤人员时,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绝对不要去触碰仍然与电压有接触的人员。如果可能,应立即将电气系统断电,或用不导电的物体(如木板、扫帚把等)把事故受害者或导电体与电压分离。
触电急救基本流程如图1-1-14所示。
图1-1-14 触电急救基本流程
1.脱离电源
人体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触电者不能自行摆脱电源。抢救触电者的首要步骤就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在新能源汽车触电施救过程中,脱离电源的方法是带上绝缘手套将触电人员脱开或切断高压电源。总之,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
施救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图1-1-15),获取专业的救援。
2.触电急救方法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力争在触电后1min内进行救治。资料表明,触电后在1min内进救治的,90%以上有良好的效果,而超过12min再开始救治的,基本无救活的可能性。现场急救的主要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法,严禁打强心针。
触电病人一般有以下4种症状,可分别给予正确的对症救治:
1)神志尚清醒,但心慌力乏,四肢麻木。该类人员一般只需将其扶到清凉通风之处休息,让其慢慢自然恢复。但要派专人照料护理,因为有的病人在几小时后会发生病变甚至突然死亡,如图1-1-16所示。
图1-1-15 拨打120急救电话
图1-1-16 专人照料
2)有心跳,但呼吸停止或极微弱。该类人员应该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进行急救,如图1-1-17所示。人工呼吸法可按下述口诀进行,频率是每分钟约12次:
清理口腔防堵塞,鼻孔朝天头后仰;
贴嘴吹气胸扩张,放开口鼻换气畅。
图1-1-17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3)有呼吸,但心跳停止或极微弱。该类人员应该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来恢复病人的心跳,如图1-1-18所示。一般可以按下述口诀进行,频率是60~80次/min。
当胸一手掌,中指对凹膛;
掌根用力向下压,压下突然收。
图1-1-18 体外心脏挤压法
4)心跳、呼吸均已停止者。该类人员的危险性最大,抢救的难度也最大。应该把以上两法同时使用,亦即采用“人工氧合”的方法。最好是两人一起抢救,如果仅有一人抢救时,应先吹气2~3次,再挤压心脏15次,如此反复交替进行。
发生电池事故后,还应该按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1)如果发生了皮肤接触,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
2)如果吸入了气体,必须马上呼吸大量新鲜空气。
3)如果接触到了眼睛,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至少10min)。
4)如果吞咽了电池内容物,喝大量清水,并且避免呕吐。
三、任务实施
1.实施要求
高压触电以后,会短时间让人体心脏骤停,恰当地在第一时间做心肺复苏可以成功挽救80%以上的触电人员生命。
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本任务主要练习在触电后突发事故情况下,如何正确执行急救。内容包括:
1)心肺复苏触电急救培训—胸外按压。
2)心肺复苏触电急救培训—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2.实施准备
1)防护装备:常规实训着装。
2)车辆、台架、总成:无。
3)专用工具、设备:塑料模特。
4)手工工具:无。
5)辅助材料:无。
3.实施步骤
教师演示心肺复苏基本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学生相互练习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1)胸外按压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步骤1(图1-1-19)。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图1-1-19 胸外按压步骤1
2)步骤2(图1-1-20)。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图1-1-20 胸外按压步骤2
3)步骤3(图1-1-21)。
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注意: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手背上,使第一只手的手指脱离胸壁,
以掌跟向下按压。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按压幅度:至少5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4)步骤4。按压职责更换: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2)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去除气道内异物:开放气道前,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1)步骤1(图1-1-22)。仰头抬颌法: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置于下颌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颌,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图1-1-21 胸外按压步骤3
图1-1-22 人工呼吸步骤1
2)步骤2(图1-1-23)。双下颌上提法(颈椎损伤时):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图1-1-23 人工呼吸步骤2
四、任务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