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西医对高血脂病因的认识
(一)中医病因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多食、久食肥甘厚味、酒酪之品,超出脾胃的运化能力及身体所需,就会酿生湿痰,瘀阻,化生“痰浊”、“血瘀”、“血浊”、“浊脂”,形成“肥人”。高血脂的发生与痰浊、瘀血、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主要病因可概述如下:
1.情志失调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使水湿运行不利,痰浊内生,阻于脉道,脉道不利,随之瘀血内生,造成痰瘀互结,导致膏脂运化、输布失常,停聚体内。肝与胆相表里,肝病可影响到胆,胆病不能净浊化脂,也可引起血脂升高。
2.饮食不节 若喜静、少动、贪睡、久坐,气机失于疏畅,脾气郁结,积食难化,以致膏脂转化、利用不及,沉积在体内,则易变生为“浊脂”;或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克乏脾胃,脾胃运化失司,使水湿不化,痰浊内生,阻于中焦,导致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使水津失布,浊阴弥漫,郁滞不畅,清浊不分,久停体内,则变生“浊脂”,从而使膏脂过多地停留于体内。
3.年老体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五液,脾为后天之本,主受纳,主运化,二者统领全身,但二者阳常不足,阳虚使津液、膏脂运化迟缓。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气血亏虚,运血无力,致气虚血瘀,精微物质不能化生为机体所需,久停体内,变生“浊脂”。精血同源,二者相互资生,若肾精不足,则精亏血少,脉络空虚,血行不利,久而成瘀,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则会变生为“血浊”或“浊脂”。
(二)西医病因
高血脂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高血脂主要与遗传、饮食、环境、精神因素等有关;继发性高血脂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同时和饮食、环境、精神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1.遗传因素 许多高血脂的发生都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脂的升高。多为发生在细胞表面上的脂蛋白受体缺陷;或者细胞内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有的是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基因缺陷。
2.饮食因素 大多数患者的血脂异常都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如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受到影响,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增多,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胆固醇、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都会加速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
3.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血脂的影响通常表现在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在冬季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至夏季达最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在早春最高,夏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在秋、冬季高,春、夏季则低。
4.吸烟因素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以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从而增加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导致三酰甘油升高。吸烟后,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又会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加重血脂的升高
5.药物因素 糖皮质激素、双氢克尿噻、利血平、心得安和硝苯地平等药物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血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
6.年龄、性别因素 人体中的脂质及脂蛋白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差异对体内脂质分布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雌激素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
7.情绪因素 情绪紧张、争吵、激动、悲伤等均可促使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反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