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7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公元前二七三年 戊子

周赧王 四十二年

魏安釐王 四年

鲁顷公 元年

韩釐王 二十三年

秦昭襄王 三十四年

赵惠文王 二十六年

楚顷襄王 二十六年

燕惠王 六年

齐襄王 十一年

卫怀君 十年


1 赵王国(首都邯郸〔河北省邯郸市〕)、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联合攻击韩王国(首都新郑〔河南省新郑市〕),包围华阳(河南省新郑市北)。韩王国向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求救,秦王国拒绝。韩王国宰相(名不详)对陈筮说:“事情紧急,你虽然有病,还是要勉强你亲自走一趟,好在路程极短,只一个晚上便到。”陈筮到秦王国后,晋见魏冉。魏冉说:“局势一定火急,所以连你也亲自出马。”陈筮说:“局势并不紧急。”魏冉怒火冲天,说:“你们还不紧急?”陈筮说:“如果真的紧急,韩王国早就投降了。正因为还没有十分紧急,才再派我来。”魏冉跳起来说:“我们立即发兵。”会同武安君白起、外籍顾问官(客卿)胡阳,率大军赴援,急行军八天,即到战场。就在华阳(河南省新郑市北)大败魏军,击败芒卯,俘虏三员大将,杀十三万人。白起继续攻击赵军统帅贾偃所部,把赵军二万人驱入黄河。

魏王国大臣段干子请割让南阳(指河南省修武县以西的黄河以北及太行山以南之间,非今河南省南阳市。今河南省南阳市,明年〔前二七二年〕,秦王国才设郡)给秦王国求和。苏代反对,告诉魏国王(四任安釐王)魏圉说:“想得到官印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王国。如果使想得到土地的人控制想得到官印的人,想得到官印的人却控制土地,魏王国的土地就会割让净光。用割让土地的手段讨好秦王国,好像抱着木柴救火,木柴不烧光,火也不熄灭。”魏圉说:“你说的对。然而,事已经决定,无法变更。”苏代叹息说:“这就好像玩扑克牌,大家所以都重视‘艾司’(A),因为形势允许时,他是老大。形势不允许时,他是老幺。大王用头脑,还没有用‘艾司’(A)灵光。”魏圉仍不接受,终于割让南阳求和(原文:“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赌博工具最具时间性,姑且用“艾司”代替“枭”,不尽相符,但可加强印象),而集中力量保卫修武(河南省获嘉县)


柏杨 曰:

苏代的真知灼见,千古犹新,没有人可以反驳。然而,形势比人强,谁愿投降?绳子拴到脖子上,不得不降,谁愿割地?战火烧到首都,不得不割。魏王国如果拒绝割让南阳(河南省修武县以西),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可能会被连根拔除。当有实力做后盾时,苏代的意见是一种当头棒喝,当没有实力做后盾时,任何意气轩昂的陈词都足以坏事。事到如今,拒绝割让比承诺割让的伤害更大。应该忍耐的时候,必须忍耐,才是负责态度。苏代才华如昔,只国际形势已不如昔。

然而,魏王国国家领导人的愚蠢,使人捶胸,自己已不堪一击,还先出拳击人,横挑强邻,灾祸都是自找。一场侵略战争,落得灰头土脸,十三万人的生命,作为愚蠢的代价。魏王国能有多少十三万人,经得起如此消耗?


2 韩王国国王(三任釐王)韩咎逝世,儿子(名不详)继位,是为桓惠王(四任)


3 韩、魏既然屈服,成为秦王国的尾巴国,秦国王(三任昭襄王)嬴稷,准备派白起率韩、魏两国军队,攻击楚王国(首都陈丘〔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还没有出发,楚王国的使节黄歇,恰巧抵达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听到消息,了解楚王国新受巨创,如果再承担三国联军的压力,可能亡国。于是向赢稷呈递一份报告,说:“我们都知道,极端的行为,必引起另一个极端的反应。冬夏交替,就是如此。拼命把棋子垒高,一定倒塌。天下之大,从最西到最北,全是秦王国的土地。开天辟地以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先王(楚国王)三世以来,一直利用跟齐王国(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区〕)接壤的地理形势,威胁抗秦阵线的主要成员。大王派盛桥当韩王国的宰相,盛桥促使韩王国割让土地给秦王国,是你不必打仗、不必发怒,就可轻松地得到土地百里,显示大王的卓越能力。后来,大王出动军队,向魏王国进攻,封锁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占领河内(河南省黄河以北)、燕邑(河南省延津县东北)、酸枣(河南省延津县)、虚邑(延津县东)、桃邑(河南省长垣市西北)、邢邑(河南省温县东),魏军在附近急得团团转,却不敢救援,显示大王的烜赫武功。过了两年,大王再发动攻击,占领衍城(河南省郑州市北)、蒲邑(河南省长垣市)、首垣(长垣市东北),进逼平丘(河南省封丘县东)、仁邑(今地不详)、黄邑(河南省开封市东)、济阳(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魏王国终于屈膝。大王接着占领濮水(古济水之分流,济水于河南省封丘县西分为南北二流,南流称济水或泲水,北流称濮水,濮水由封丘县流向东北,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再注入济水)、磨邑(今地不详)的北部,切断楚王国跟赵王国联络的脊椎,直指齐王国的腰部。国际间缔结过五次合纵同盟,举行过六次高阶层巨头会议,都无法挽救。证明大王的威力,举世无双。如果能持盈保泰,稍微克制,推行仁义,不但可以没有后患,而且,你可能使‘三王’凑成‘四王’,‘五霸’合成‘六霸’(三王:夏王朝一任帝姒文命、商王朝一任帝子天乙、周王朝一任王姬发,都是儒家系统肯定的最好君王,认为以后的君王,没有一个比得上他们。五霸:齐国姜小白、晋国姬重耳、秦国嬴任好、楚王国芈侣、吴王国吴光)。假如大王仗恃兵多将广、武器锋利,乘着摧毁魏王国野战军的声威,打算武力统一世界,使各国国王都向你臣服,恐怕麻烦就大了。《诗经》说:‘任何事情没有好的开头/便很少有好的结果。’《易经》说:‘狐狸过河,越走河水越深,终于连尾巴都湿掉。’指出开始时很容易,收拾摊子却十分困难。从前,吴夫差信任越王国,才出兵攻击齐王国,而且在艾陵(山东省莱芜市东北)战胜,等到班师,却被越国王姒勾践在三江(松江、娄江、东江。都在江苏省苏州市西)边上击败。智瑶信任韩、魏家族,联合攻击赵姓家族,包围晋阳(山西省太原市),胜利在望之际,韩、魏两家忽然背叛,在凿台之下,把智瑶斩首(参考前四〇三年)。而今,大王气愤楚王国竟没有灭亡,而忘了楚王国如果灭亡,韩、魏会跟着强大,我不以为大王没有考虑到此。事实上,楚王国是你的朋友,韩、魏那些邻国,才是你的敌人。你现在相信韩、魏对你已诚心归附,这正是吴夫差相信越王国的模式。怕的是,韩、魏故意巴结你、奉承你,表面上不过为了免除眼前灾难,实际上却在进行他们的阴谋。原因至为明显,大王对于韩、魏,并没有累积的恩德,却有无限的怨恨。韩、魏国内,父子兄弟祖孙,死在秦军刀锋之下的,有十代之多。韩、魏不亡,永远是秦王国的定时灾难。大王却重新武装他们,教他们攻击楚王国,难道不是一项错误?而且,从哪条路进攻?是不是向仇敌韩、魏借路?恐怕自从大军出动那一天起,你就要担心他们一去不返。假如不肯向你的仇敌借路,秦军只好进攻随水(河南省邓州市西)西岸,那一带是不毛之地,悬崖绝壁,寸步难行。是大王空有侵略楚王国的恶名,却没有获取土地的实惠。而且,大王攻击行动一旦开始,四国(韩、魏、齐、楚)势将全国动员,秦楚两国缠斗不懈,魏王国势将动手夺取留城(江苏省沛县东南二十五千米)、方与(山东省鱼台县)、铚城(安徽省宿州市西南。铚,音zhì〔至〕)、湖陵(山东省鱼台县东南)、砀邑(河南省夏邑县。砀,音dànɡ〔荡〕)、萧邑(安徽省萧县)、相邑(安徽省淮北市),于是原属宋王国的版图,全部吞并。齐王国也会抓住机会,向楚王国奇袭,则泅水流域一定被吞。这些都是肥沃的平原,一旦归入魏齐,所有国家,都强不过他们了。站在大王的立场,我建议最好把楚王国当成朋友。秦王国如果跟楚王国结盟,共同面对韩王国,韩王国会屈服到底。我们再控制东山(崤山)的关卡,用黄河沿岸渔业的和农业的利益,作为诱饵,韩王国势必降格作为秦王国管辖下的一个藩属。假如大王派出十万精兵,进屯新郑(韩首都·河南省新郑市),魏王国心战胆寒,全国将陷于混乱,许邑(河南省许昌市东)、鄢陵(河南省鄢陵县),都要紧闭城门;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和召陵(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东),都被隔断。此时,魏王国也将降格作为秦王国管辖下的一个藩属。大王一旦把楚王国当成朋友,就可以把两个拥有一万辆战车的王国,收作自己的藩属。然后把注意力投向齐王国,则齐王国西疆也可轻易到手。大王的国土,东从东海,西到西海(青海湖),号令天下,那时候,燕王国、赵王国得不到齐王国、楚王国的援助;齐王国、楚王国也得不到燕王国的援助。秦王国再对燕、赵稍加威胁,对齐、楚再施一点压力。这四个国家,不必流血,就可降伏。”嬴稷马上命白起停止开拔,向韩王国和魏王国致谢。送黄歇回国,跟楚王国缔结盟约。

公元前三世纪前二七三年 黄歇模拟秦攻魏作战计划

柏杨 曰:

战国时代末期,各国成了一群羔羊,面对着巨狼秦王国张大的血口,每天颤抖,君王和官员们从没有人想到改革内政、培养战力。只想到能过一天舒服日子,就过一天舒服日子。他们借着互相出卖的卑鄙行为,利用国际关系的矛盾,尽量拖延自己被吞食的时间,典型的“等我死了再天塌地陷”世界末日思想,连上帝都无法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