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少林养生六合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武医同源——经脉奇正相生纵横论

中国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学紧密相连,两者间均以易经阴阳之道为其生化根本。传统武术的练习讲究文练和武练,文练则是学习拳理和做人处世的武德修炼之道,武练则是练习功力和精气神韵的搏击与养生之法。

武术的内外双修之道是其修身养性与明心见性的根本法则,修炼武功的基础理论离不开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以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与经脉学说为指导,贯通气血,养生延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联络脏腑,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内外相连,因其与脏腑各自有直属表里对应关系,其行走路线均有各自所属的正常路径,在排列顺序上又都是按少阴、厥阴、太阴和阳明、少阳、太阳的阴阳互根关系所对应。十二正经分别是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以上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表里互应对照关系。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如此阴阳平衡,共称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和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这8条经脉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十二正经的气血,使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表里相合,以奇制正,生克制化。古代修行的智者以十二正经作为导引气血的路径,以意念引导气血在十二正经中有规律地循行,配合呼吸吐纳共称导引吐纳术,以呼吸吐纳的规律结合经络的循行方向,来调理经脉与脏腑之间的本末关系。初学者吸气聚于小腹丹田处,呼气以意念引导气血从胸走手沿手臂内侧向下循行至手指梢节,此为手三阴经络从胸走手的循行方向。吸气以意念引导气血从手指梢节顺手臂向上走至头部,此为手三阳经络从手走头的循行方向。这一过程一呼一吸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表里阴阳互应关系。接上式呼气以意念引导气血从头走足至脚趾,此为足三阳经络从头走足的循行方向。吸气以意念引导气血从足走腹至脐下丹田,此为足三阴经络循行方向从足走腹的循行方向。纵观以上十二正经的气血循环过程亦称大周天呼吸法,在古代导引吐纳术中也多有此种方法,然而少林六合功的练习是以进退、沉浮的运动规律与意念呼吸三者合而为一的,在进步的时候是呼气,退步的时候吸气,下沉的时候呼气,欲起身浮起时吸气,进步时呼气,如此形成开合吐纳,导引气血的养生作用。

奇经八脉的8条经脉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其循行路径,以肚脐以上为主;第二类是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其循行路径,以双下肢为主。在治疗疾病时主要以第二类的经脉为主,通过针灸的刺血、火针、灸疗等方法调理奇经。打通经脉使脏腑中的气血在经脉中畅通循行,从而使奇经的气血再灌注于十二正经。导引吐纳之术练习的养生价值在于吐纳术是练习脏腑的生理功能,导引术是练习十二正经的功能状态。这样就能分清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在调理脏腑与经脉、经络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在奇经八脉的分类中带脉是一条特殊的经脉,在诸经脉之中只有带脉是横向循行的经脉。带脉围周身而横行,内合丹田外通于神阙穴与命门穴,是人体的中心部位亦是卫护人体的无形之带,在神阙穴两侧分别是贯通天地之气的天枢穴,带脉以圆的特性把诸经脉捆绑在一块,如此可知带脉具有合纵连横调理气血的枢纽作用。《甲乙经》云: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带脉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经曰: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在六合功的练习过程中身法的旋转全在于腰的转动,人体气血与劲力传导之关键在于腰与胯的配合。腰部便是带脉之总部,腰不活则带脉不通,人体十二正经与诸奇经气血循环皆能受其阻碍,练功时带脉气血的畅通取决于腰的协调转动。如此人体之上下以百会穴与涌泉穴相连,前后以神阙穴与命门穴相连,左右以腰部两侧的带脉穴相连。这样无论是含胸收腹还是拔背提裆均能保持身法的中正,使得含胸拔背与收腹提裆前后对应相合。人体的中心点在神阙穴与命门穴的连线中点,这个中心点便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交汇的核心点。

拳谚云:太极练圆,八卦走圈,少林守中,道家练返还。说的就是修炼经脉奇正相生的气血纵横循环规律。武林前辈有言,练功夫者能守住中了,也就练到“中”了。习练六合功时吐纳导引须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在动静之中变化自如。保持意念、呼吸、动作均以守中为法则,使气血在纵横多变的经脉之中畅通循行,练得吐纳益五脏、导引开百关的养生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