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修养,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编写了这本《文学欣赏》教材。

文学欣赏是一门人文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实现文学的社会作用。

本教材是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而编写的通用教材,主要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介绍文学常识和文学欣赏的方法。其旨在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让文学走向大众,走向人生,使文学与学生的心灵发生联系,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本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各种文学体裁的均衡和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比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点突出,以点代面

以体裁为编写模式,选取具有典范性的作家作品,并突出其民族特征(如第一单元,仅选择我国的诗歌)。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和不同国度的名家名篇进行欣赏,促使广大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体系完整,选文精准

在文章的选择上,尽可能的避开初、高中《语文》和大学语文教材所出现过的篇目。本教材中的篇目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今中外作品当中精选出来的,大都是耳熟能详的。通过阅读欣赏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三、体例新颖,脉络清晰

以“文学欣赏”为主线,本教材主要由作者(作品)简介、作品正文(或精彩片段)、注释、作品赏析、相关链接等几个部分构成。从文学的作用出发,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丰富知识面。

四、注重感悟,激发兴趣

本教材诗歌与散文将作者和读者空间联系起来,小说欣赏、戏剧欣赏和电影文学欣赏互为补充。小说欣赏中,采取中外对举方法,其体裁、时代、地域不尽相同,形式也各异,但从不同方面展示人生百态,贯穿人生哲理,或悲壮,或淡泊,或迷惘,或旷达,或进取。可以通过欣赏,从整体上感悟和把握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极大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五、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古代经典诗文,在知识链接中介绍了四大书院、江南三大名楼、华北四宝、千年古县、青铜器,具有文化标志的建筑和器物。这样足以展现中华文化光辉灿烂、一脉相承的特点。

本教材由高滨、秦素洁担任主编,杜威、周晓、吕晓峰、李嫣、杨燕担任副主编,白建辉、许立霞主审。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绪论、第一单元由高滨编写。第二单元由周晓、杨燕编写。第三单元由杜威编写;第四单元由秦素洁编写。第五单元由吕晓峰编写。知识链接由周晓、李嫣编写。高滨负责组稿,周晓负责统稿;杜威负责定稿。参加编写的还有郭雪芸、孙明、许艳、安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