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现状及趋势
1.3.1 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第1阶段:电子邮件阶段。这一阶段可以认为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几倍的速度增长。
第2阶段:信息发布阶段。从1995年起,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发布系统爆炸式地成长起来,成为目前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第3阶段:电子商务阶段。把电子商务列为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是因为互联网的主要商业用途之一,就是电子商务。反过来也可以说,若干年后的商业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传递。互联网即将成为我们这个商业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
第4阶段:全程电子商务阶段。随着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模式的出现,软件纷纷登录互联网,延长了电子商务链条,形成了当下最新的“全程电子商务”概念模式。
第5阶段:智慧电子商务阶段。
2011年,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以及云计算机技术愈发成熟,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出现,i-Commerce(individual Commerce)顺势而出。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摆脱将传统销售模式照搬到互联网环境下的现状,以主动、互动、用户关怀等多角度与用户进行深层次沟通。
1.3.2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 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状况
电子商务目前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电子商务一经诞生就以超常速度发展,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呈指数规律增长。
尽管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不易准确统计,但电子商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保持了继续增长的势头。其中,企业间(B2B)电子商务在市场总份额中依旧占有最高的比例。从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B2B业务在电子商务总交易额中的比例高达80%~90%。企业与消费者间(B2C)电子商务虽然交易额比较低,但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
电子商务在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美国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和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全球所有电子交易额中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国家因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均衡和相对滞后而面临巨大的商机和挑战。电子商务具有高回报及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的特性,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视。信息产业发达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的电子商务近年都有较快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普及速度加快,与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由于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国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视,未来10年全球电子商务应用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局面。
2. 部分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简介
(1)美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美国是开展电子商务较早的国家,在许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其电子商务的应用较为成功,成为其他国家开展电子商务的典范。全球90%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美国,50%的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发生在美国。美国政府认为,电子商务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其作用甚至可以与200多年前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提并论。
1997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公布了一个互联网免税区(Internet-Tax-Free-Zone)政策,即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成交的商品不收取关税和商业税。这个政策已经得到了加拿大、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不同程度的支持。互联网免税区可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意义极其宽广和深远。1997年7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的电子商务策略报告,号召各国政府不要对互联网的商务活动进行限制和征税,强烈要求目前不应为互联网络强制规定技术标准或规章制度,并建议就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立一套国内和国际的指导措施。从1999年元旦起,美国政府将利用网络进行政府采购,这更是将美国的电子商务推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1997年,美国政府还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网上购物达到450万件,以培养网上购物的习惯。自1999年开始,美国每年至少有2000亿美元的政府采购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平均节省了10%的费用。电子电器、汽车、钢铁等行业的巨头们随后纷纷宣布网上采购计划。从2002年起,美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不再采用传统的文本交换,而采用电子贸易数据。在这种环境下,美国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以企业自律和市场驱动为主、政府自由放任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美国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美国企业纷纷使用电子商务来进行采购、销售和其他商务活动。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大公司纷纷利用互联网扩展自己的业务。如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芯片生产商英特尔公司,它每年的网上交易额高达100亿~150亿美元。如今,美国已有1/3的制造商在网上处理商务。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联合在网上进行采购,每年网上采购额近3000亿美元,由此节约的成本高达100亿美元。业内人士保守估算,通过电子商务至少可以为企业节约10%的成本。另外,美国电子商务网站在网络会员制营销、个性化营销和各种在线促销手段等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这些网络营销策略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日本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互联网的开发利用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过去,日本的计算机主要用于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削弱,电子商务被日本政府和私人机构推到了显要位置。1996年,日本成立电子商务促进委员会(简称ECOM),在诸如电子认证和电子预付款或“ECOM现金”协议等领域制定了规划和模型协议。1999年成立“下一代国际互联网政策研究小组”,确定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通过电子商务推动日本制造业走出困境,带动经济振兴。进入21世纪后,日本又实施三大战略,即E-Japan战略(提升基础建设)、U-Japan战略(构建安全网络通道)和I-Japan2015战略(提高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来推动IT立国。
随着日本信息化战略的实施,电子商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市场总规模超过5万亿日元,占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至2009年,日本全国通过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方式完成的零售消费总额已超过百货店、便利店等实体店铺的销售规模。网上金融证券交易发展迅速,趣味商品、杂货、家具、书籍、信息通信和电器等商品的网上交易也得到快速增长。
(3)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据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并且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我国各省市网民规模均有一定幅度增长,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省份已达25个,网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达13个,相比2012年增加了青海和河北两省——网民普及率分别为47.8%和46.5%。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为1844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4.2%,达到1083万,在中国域名总数中占比达58.7%。中国网站总数为320万个,全年增长52万个,增长率为19.4%。全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3.1%,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83.2%,固定宽带使用率为79.6%。同时,开展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6.8%,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0.9%。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17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21.6万亿元。驱动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a. 国内政策支持与引导。继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3月发布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后,商务部于2013年11月21日发布了《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并推出十大措施促进电商发展。商务部积极推进制定《电子商务法》,既对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给予法律约束,又能够保证消费者权益,通过规范网络购物行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b. 电商企业加速转型。从各电商企业的发展重点来看,各电商企业瞄准开放平台缓解电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压力,降低由自营产生的高费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扩充品类和单品数,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B2B企业方面,主要以促进平台交易为发力重点,同时增加增值服务,在平台大数据等领域继续深化发展。
c. 网络购物渗透率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同比增长42%,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8%,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
1.3.3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2013年,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应用和运营的阶段,开始进入稳健的成长期,未来若干年将继续高速发展并有望领先于世界。电子商务服务业正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信息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
1. 个性特点很强的专一化网站将会大量增加
个性化趋势是指个性化定制信息需求将会强劲,个性化商品的深度参与成为必然。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秩序型经济社会组织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使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有了一个更加有力的平台,也使消费者主权的实现有了更有效的技术基础。在这方面,个性化定制信息需求和修改商品需求将会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对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活动来说,能否提供多样化的、比传统商业企业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是决定今后成败的关键因素。
由于专一化网站具有较稳定的网民基础,个性特点很强,所以其不仅有着不可代替性,而且将会大量增加,并和若干大型综合性网站一起并存。专一化网站能够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社会的关注力及企业的潜在力等聚集在某一方面,从某一局部、某一专业进行发展,彰显局部优势,进而通过局部优势的能量积累取得竞争中全局的主动地位和有利形势。因此,它能较好地满足网民的个性化方面的深层需求,所以得到网民的喜爱。
2. 电商运营日趋规范化,消费者信任度得以提高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新型的消费问题,使得电子商务的立法进一步加快。同时,电子商务发展的这些年,消费者和电商企业也逐渐成熟,我国电商行业的运行也更加规范。2012年伊始,我国政府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网络交易的规章,进一步规范了网络电商市场,从9大方面来监管电子商务,主要有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建设、消费维权、案件管辖、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新兴业态、跨境交易、网络不正当行为、秒杀等。
消费者选择网购的最大因素是价格便宜,随着消费者的成熟,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电商品牌、物流等服务体验。所以,电商企业今后要提高产品、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质量。
3. 信息、功能、服务的全方位融合
融合化趋势指电子商务网站在最初的全面开花之后必然走向新的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少数企业最终胜出,处在弱势状态的网站最终免不了被吃或关门的结局。
第二,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等诸多方面虽然有很大优势,但这毕竟是相对而言的,与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相比还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些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网站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采取收购策略,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
第三,战略联盟。由于个性化、专业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两大趋势,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势必成为必然。
任何一个网站都不可能满足网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要求,都会遇到资源的空缺与内容的匮乏问题,只有融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种融合使得一种以方便客户为原则、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多方协同完成同一商务运作为目的的垂直型网站得到迅猛发展。
(1)信息更新及时。网民对信息更新的及时性要求会和各网站捕捉信息、更新信息和采集信息形成巨大的断层。不克服这个信息的断层,一周之内信息没有更新,网民就会有一种腻烦感,访问量就会锐减。
(2)网站服务功能的扩展。融合的深度发展,必然是市场的扩展和网站服务领域的延伸。电子商务将与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和移动通信等进一步融合,网站服务功能更全面。
(3)跨界合作,改革创新电商产业。在电子商务领域,不论是2B2,还是B2C、C2C,这三类商业形态都将发展成未来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当然,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当下维护电子商务发展的一方面。2012年8月,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谋划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试水互联网金融。除了比较传统的拓展销售渠道策略外,还针对“虚拟财产”开发新的险种。如果这些变为现实,将是金融产品电商化的春天。
4. 移动电子商务加速向普及化方向发展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继续快速发展。根据艾瑞网民行为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9月,国内PC端网站的日均覆盖人数基本保持在2.3亿人次上下,已趋于停滞。而移动端App的日均覆盖人数则持续上涨,已接近2亿。网民的注意力向移动端转移的态势已不可逆转。
(1)移动用户持续增长,“大流量消费”和“4G”来袭。CNNIC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64亿,环比增速达10.4%。网络环境的改善、流量资费的下降是移动互联网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运营商采取大额流量包赠送的营销策略刺激了用户对大流量的消费和需求,也为全国范围内的4G商用进行市场催熟。移动网民的流量消费或将重度偏移,3G时期运营三足鼎立的格局将在4G时代被打破。中国移动率先进行4G营销活动的目的是为一举改变3G发展受阻的状况,尽快吸引新用户并促进老用户的转化,抢占市场份额。但是从流量套餐的资费来看价格较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仍是较大的负担,4G真正深入普通移动网民用户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
(2)移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支付宝移动端便捷支付迅速发展。2013年以来,支付宝钱包用户量迅速提升,其用户增长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刺激:一是由于支付宝PC端转账需要收费,而移动端转账、还信用卡等服务均免费;二是由于余额宝的推出,用户需要随时关注其收益,支付宝钱包能够满足用户这一需求。微信5.0版本推出了微信支付宝,导致腾讯与阿里巴巴在移动支付领域产生了竞争的可能性。但目前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异,微信支付主要用于微信内部的支付情境,外部的支付使用情境较少,并且微信支付主要作为资金通道,没有资金沉淀;而支付宝钱包拥有沉淀的资金,账户与账户之间有资金流动,尤其是余额宝推出之后又增加了理财的功能,在消费之外增加了更为丰富的使用情境。因此短期来看,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存在差异性,直接竞争较小,但长期发展之后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不可避免。
(3)移动终端生活化,流量瓶颈渐消。伴随着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移动终端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随着运营商不断推出“流量赠送”活动,尽管流量资费依然很高,但流量瓶颈将逐渐被突破。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将被重塑,更多重度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将为整体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商业化和变现提速。
5. 电子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进一步融合,直接带动物流、金融和IT等行业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信用、支付、物流、IT和金融等领域,在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信息技术外包领域,将出现大量电子商务服务商,通过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个人和政府的电子商务应用需求,为电子商务应用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成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更进一步成为新的商业基础设施,为社会提供无处不在、随需随求、极其丰富和极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服务。
案例1-5
电商逼退百货业——美国梅西百货宣布裁员2500人
2013年圣诞购物季,美国实体百货店再次遭遇了寒冬——销售额增幅微小。与此同时,网购却依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实体百货不得不调整应对。2014年1月8日,美国百货业代表品牌梅西百货宣布,将裁员2500人,所裁员工占到总员工人数的1.4%。裁员之后,梅西百货每年可以节省一亿美元的开支。同时,在网售业务上增雇员工。梅西百货裁员背后,其实是实体零售商针对网上零售做出的积极调整。在实体裁员的同时,梅西百货将在网络零售部门增加雇用大批员工,增强和沃尔玛、亚马逊等网上零售商的竞争力。对于增强网络零售的决定,投资人给予积极支持,当天,梅西百货股价大幅上涨了5%。
据报道,和Penney和Kohl’s这些百货业对手相比,梅西百货近年来在网上零售上进行了创新,例如,由分布在各地的实体百货店负责配送网民的网上订单。另外,在圣诞购物季期间,梅西百货在打折上也“更加凶猛”。在网上零售的紧逼之下,裁员闭店,对于美国百货公司来说已经不算新闻。2013年年初,Penney裁员2200人,而在2012年全年,共有1.9万名员工丢失了饭碗。2014年10月,美国另外一个百货品牌塔吉特也宣布裁员150人。
【分析】通过美国百货业变革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影响力巨大,电子商务改变了商务活动方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电子商务快捷、方便的购物手段,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特殊化的需求,也促进实体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生产方式,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给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