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重庆(增订版·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重庆话和成都话,区别到底有多大?

先讲个给成都人长面子的小故事。

很少有人知道,成都话只差一票,就能取代北京话成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想想如果中央电视台用软绵绵的成都话报道新闻联播,该是多么欢乐的事情)。

1955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会上,确定了要搞一个普通话出来。但是,以哪个地方的方言为这个普通话的基础,会上顿时热闹起来,各地代表打死也不相让。江浙说:当年孙中山定的“国音”就是以南京话为基础的吴方言;广东说:我们的方言里面,古音保留非常多,按照传统应该是我们;北京说:我们的语音结构最简单,你们那些方言,动不动就七八个声调、十几个声调,全国人民很难学会……

争来争去,相持不下。最后决定投票,从15种基础方言中,选一个做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投票结果如下:

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北京官话获得52票,居首位;

以成都话为标准音的西南官话获得51票,以一票之差居次位;

以苏州或者上海话为标准音的吴语,获得46票,排名第三;

以广州话为标准音的粤语,获得25票,名列第四。

不得不为成都话惋惜,一票之差呀一票之差。

◎ 先说说西南官话

重庆话和成都话,同属于西南官话区的成渝片,这是西南官话区里面人口最多的一个方言区。

中国人多嘴杂,方言就多。一般分为七个方言区:官话方言区(也叫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赣方言区、湘方言区。

其中,最大的是官话方言区。而西南官话区又是官话方言区中最大的一个子方言区。地球上说西南官话的人,超过2亿,比说日语和德语的人都多,连前段时间闹腾得很厉害的缅甸果敢地区,官方语言都是西南官话。

很多方言区,由于内部语音区别很大,就设有标准音以统一发音,比如粤方言区的标准音就是广州话。

但西南官话区,事实上则没有标准音,因为咱们这个方言区的人,无论打情骂俏还是讨价还价,基本都能够自如交流,语音差别没有那么大。

那为什么在前面说“以成都话为标准音的西南官话获得51票”呢?这是当时的一种假设。如果西南官话成为中国的普通话,总要有个标准音吧,西南官话内部虽然区别不大,但是重庆话和成都话、贵阳话、昆明话等等,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总不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今天说成都话,明天说重庆话,后天说贵阳话吧……要知道,西南官话共有12个下属方言区(也有说6个、7个、9个、11个的)。

西南官话落选普通话,成都话也就十分遗憾地与标准音失之交臂。

◎ 成渝方言,语音有区别

每一个成都人和重庆人都知道,成渝两地方言有差别,但差别不大,至少两地男女谈恋爱不需要人翻译。

有专家根据《汉语方言词汇》一书中收录的903个词汇,将重庆话中对应的903个词语,与普通话和18个不同方言点进行比较,发现重庆话和成都话的相同之处,高达92.5%,只有7.5%的词汇不同。

重庆话和其他方言的词汇,相同度超过50%的有:昆明(58.6%)、长沙(56.6%)、扬州(53.5%)、合肥(52.6%)、西安(52.4%)、济南(50.3%)、南昌(50.2%)。而同为北方方言的重庆话和北京话,相似度居然只有48%。这个分析,颠覆了我们通常认为的重庆话更近于北方话的认知,重庆话的血缘,居然和吴方言、赣方言更近!

这与当年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有关。有句俗话: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其实,很多江西、江浙人当年也通过湖广移民到四川、重庆,而由于重庆是这些移民到川的第一站,所以重庆的湖广、江西、江浙移民数量大于成都,重庆话里面,这些地方的口音痕迹也就比成都话要重得多。

回到正题。那么,重庆话和成都话,到底有哪些地方不同呢?这个话题,可以展开整一篇论文了,限于文章篇幅,所以在下就简而言之了。

先说语音。成都人说话,在一些特定韵母中,如有ɑn的字中,ɑn发英语里面的梅花音æ,成都话还要比重庆话多一个舌面音声母,所以一些成都话的舌面展得比较开,语音比较绵长,音调也比较低缓,代表的字音如三、安、短、全、版、饭、年、严……重庆话则短促有力,读这几个音,要比成都话快一倍以上。

语气助词不同。成都话和重庆话,在一句话结束时使用的语气助词大多一样,比如:啥、噻、迈、哈……大致相同,但是有一个字——哇,重庆人基本不用,成都人随时在用。比如成都人问:“你吃了哇?”重庆人问:“你吃了迈?”或“你吃没得”。以前听过一个笑话:成都妈妈给叫小青的女儿打电话:你是小青哇?小青答:是噻。你是母亲哇?

还有一些两地不通用的方言读音:比如“药、欲”,重庆话读音不一样,读“yó”和“yú”,成都话则读音完全一样,都是“yǒ”。

◎ “老妞儿”和“老婆”

除了语音、语气助词的区别,成渝两地一些词汇或俗语,由于历史、地点、文化习俗的不同,在成渝两地方言中也有明显的区别:

成都人把玉米叫玉麦,重庆则无;

成都人把老婆叫老妞儿,重庆人就老老实实喊老婆;

扣子扣错了,重庆话叫“请错客”,成都话叫“打错亲家”;

重庆言子:老太婆吃腊肉——撕皮,成都言子:老娘儿吃腊肉——横起扯;

重庆言子:白市驿的板鸭——干绷,成都没有白市驿,这句言子就成了:椒盐板鸭——干绷;

重庆言子:吃跑堂,成都言子:吃混堂锅盔;

同样是“打广子”,两地意思完全不同。重庆话的意思是思想开小差,成都话则有三个意思:一、到处闲逛;二、结交朋友;三、沾光得好处;

“龅牙巴咬虱子”的下一句,成都话是“碰端了”,重庆人不“端”,所以重庆话是“碰到了”;

成都话说“端端走”,重庆人直接说“对直走”;

成都还说“港火”(我怀疑是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货”转过来的):看他水下喝啤酒,港火!(《成都商报》2006年8月11日新闻标题);如果是重庆人取标题,就不会用“港火”,而是说“猫煞”。

对比成渝两地方言,是一件非常找乐子的事情。

语言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俗、历史、文化,甚至城市或区域的独特性格。成都人绵软幽默,说话做事比较间接,讲究文雅而留有余地;重庆人爽快粗犷,直截了当,喜欢三下五除二。这些性格,在两地的语言中都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