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三国大定,巴国出兵
“屈子,依你之见,寡人该是如何?”
一旁的屈原,他正拉着弓,瞄着前面的一头麋鹿。
苏代矮矮胖胖的,不善于狩猎,这一路就是跟着来观光的,而嬴荡,又是个新手,穿越秦武王,就只是继承了一副皮囊和一把子力气,至于拉弓狩猎的本事,一般般吧,就这样,一路上来,让屈原出尽了风头。
孔子云,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屈原是样样精通,能驾得了车,也能射得了箭,还懂得乐器,可不是在说这样的君子。
“回秦王,外臣以为齐秦联合,遏制我楚国,必然是明君所为,以大王的英武,定然会这样选,不过,眼下宋国战事将毕,我楚国的八万大军,就要撤回来了。
楚王虽不及大王如此英明,群臣也不似秦臣这般能干,但这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是懂得,大王进攻巴国,这八万人虽说不多,但必定能阻挡大王南路的兵锋。秦国接连两场大战,又将大军深入到洛邑之地,外臣敢问大王,秦国还有多余的兵力吗?”
屈原骑在马上,侃侃而谈。
这一番话,正是说在了嬴荡的心上了。
一月,最多两月,宋国就定,秦楚退兵,如此一来,楚国也能腾出手来,挥师援助巴国。
洛阳之地,秦国那六万战卒,要想阻挡楚国八万大军,根本是无稽之谈,这路途遥远不说,何况攻取巴国之战,就是要速战速决,拖延得久了,寡人等不起,嬴壮倒是等得起。
巴国北临秦国,东接楚国,西是蜀国,攻打巴国,只要说服楚国,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寡人很好奇,屈子既然说到秦楚联合,平白无故就能让秦国取了巴国,难道这楚国就不怕我秦国强大吗?”
听闻这话,屈原面色一正。
“回秦王,外臣来秦,一曰为秦楚联盟,二曰学习变法之道,秦孝公变法时,秦国在魏国的压迫之下,是岌岌可危,丢了河西,丢了函谷关,拱手让出了少梁邑,如今我楚国,不也正是如此。
丢一巴国,能使我楚国亡乎,断然不会,秦国没了少梁邑,若是魏人愿意,可直下关中,但秦国灭了吗,不仅没有,反而强盛,何也,专心变法也。
楚国国土,堪称华夏第一,楚国黔首,亦是华夏第一,楚国将士,也是华夏第一,然则有弱楚之称,何也,内不唯一,弱也。
秦楚联盟,楚国免于外事,我楚王可安心变法,学秦国以法为尊,学秦国收贵族之权,学秦国重新度量土地,学秦国练一支新军,学秦国设立国务府,总揽朝政。有此五学,以我楚国的国力,他日定在秦国之上。”
屈原说得振振有词,那边的苏代听了这话,陷入沉思。
少梁邑,位于河西,秦国没了此处,相当于将东北的大门敞开给魏国,楚国没了巴国,相当于将南边的大门拱手让给秦国,二者相比,的确是有相似之处。
难怪他不是去这里看看,就是去那里瞧瞧,居然是抱着这样的大志向来的,可惜,楚国变法失败。
历史告诉我们,楚国王权分散,楚怀王也称不上一个明君,这只是屈原的一个政治梦想罢了,过上几年,楚国旧贵族反应过来,屈原就要去秭归郁郁而终了。
想到这里,嬴荡不由得有些失落,国士如此,楚国该亡。
“寡人希望能有那一日,就看秦楚两国,谁的君主英明,谁的臣子有才,有的将士不畏死。”
这话,好像还是姬职说与嬴荡听的,他又说给屈原。
“外臣谢秦王。”
虽未明说,可这秦楚联盟,算是成了。
屈原拜谢,一旁的苏代却是哈哈大笑,令人疑惑。
“苏子何故发笑?”
“回秦王,外臣在笑屈子。”
秦楚联盟一成,苏代就来这样一出,屈原转而一想,明白了他的意思。
“苏子是觉得,以原之才,不足以行这变法之道,这就不劳你费心了,我楚国还有不少俊才。”
不曾想,苏代还是在那里哈哈大笑。
“屈子一股锐利之气,锋芒难当,学富五车,才华鲜有人及,这君子六艺,更是样样精通,如此英才,却不懂得识人之道。
楚王能比秦公否,你屈原能比商君否,还是贵国令尹能比肩公子虔,都不是,都不是也,过刚则易折,这道理屈子该明白吧,代以为,苏子变法,定不能成,而且以屈子的这股锐气,还有性命之危也。”
苏代这话,当真是让嬴荡侧目,屈原不正是因此而投江的吗?
战国以来,这样的忠臣,还真是找不出一个,若是这屈原得遇良君,一定是辅国大才也。
“代以为,秦王才是雄主,胸襟宽厚,能识人用人,能明天下大势,屈子不如就留在秦国,如此才能一展胸襟抱负。”
连日来,三人接触得多了,苏代对于嬴荡的了解也越多,真乃雄主也,他这话,尽是肺腑之言,此次屈原回去,怕是不出几年,就要终了。
“屈子来我秦国,假以时日,国务府必有屈子一席之位。”
嬴荡明知不行,还是提出了招揽之意,若是他答应了,就不是屈原了。
果然,屈原摇了摇头。
“外臣多谢秦王美意,原纵然身死,亦不能改国!”
说完这话,屈原一箭射出,正中靶心,死了一头野兔,之后策马追了上去,就只剩下苏代和秦王两人了。
“苏子啊,这番话不错,屈子在楚国,必不能长远。”
苏代面色一怔。
“秦王恕罪,外臣只是胡乱猜测而已。”
“不,你的猜测不错,浪费了你这么多时日,你可曾知道寡人的心思?”
苏代真是个聪慧之人,好像许多事情,他都能未卜先知。
“外臣明白,现在宋国战局无力回天,齐国已定,大王是不想巴国出错,所以会联合楚国,外臣敢问大王,巴国战争何时结束?”
“半年。”
这是司马错给他的确切数字,应该差不多了。
苏代点头。
“如此,那外臣半年后再来秦国,拜会秦王,商议连齐而遏楚之势。”
南有楚国一霸,齐秦联盟,是大势所趋,两国君王若是明君,臣子若是能臣,定然会走到这一步的。
楚国不是怕令尹掌权吗,那到时候两家联合出兵,楚国令尹必定会因此而出山,重新掌握大权,颠覆楚国的变法,不能真的让楚国变法成功了。
“如此甚好,那寡人静候与苏子的再度相逢。”
苏代拱手应承。
“外臣还有一私事,受家兄所托,若是秦王能连齐国而遏楚,连楚而取巴,那他将再度游历咸阳,拜会秦王。”
这真是个好消息,当年,苏秦联合六国,共同谋秦,挂六国相印,虽只是名义上如此,但依旧是个奇迹。
后来六国联军大败函谷关,苏秦就再也没有如此惊天动地的作为了,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他已是年过半百,虽说年岁大了,这智慧可不减当年,向寿过了六十,还不是能领兵攻打巴国。
他远在齐国,就能算准我秦国会有攻打巴国之举,果真是大才。
二十几年前,苏秦就与秦国有过一次邂逅,可那一次,惠文王还陷入车裂商鞅、这场动乱的泥潭中,一次都未曾见过苏秦,就这样给耽搁了。
后来苏秦不管身处何地,其主张都是攻秦,这样一个人,留在山东诸国,也不安全,招揽过来,才是最好。
“如此,寡人恭候。”
翌日,苏代回齐国。
几日后,秦楚联盟,屈原带着盟约回郢城。
再几日后,上将军向寿率领南郑大军,向巴国进发。
宜阳都督麾下,轩辕、白驹两军早已去往蜀地,算着时日,应该到了天府王城。
樗里疾西行,一路借粮,都到雍城,咸阳往西这一路上,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了南郑。
至于咸阳,城内有卫士九千,宫中有郎官五千,在咸阳以西,还有蓝田三万大军,足以守护国都。
宋国戴偃,彻底复国,秦国六万战卒,死伤一万余人,开始班师。
东线已安,只看南下。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