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个人、家庭和团队的领导力法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二

何辉老师具有一种“魔力”——她一眼就可以看透你,同时又发散出强大的亲和力,所有参加过她领导力之旅®的人,都能切身体会到何老师的“魔力”。

在过去近10年里,我多次参加过何老师的领导力之旅®。尽管每次的议程和内容都很熟悉,但每次从头至尾我都有全新的收获。确实,每次领导力之旅®,都是一次自我“冒险”的旅程。通过这样的“冒险”,能够让你对自我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认知和定位,让你清晰地看到本我最真实的内核——“我是谁”。

“冒险”总是从回归原生家庭及成长之路的内在探询开始,发现我们个性中难以被改变的或随着年龄以及职业变迁而带来的自我裹挟,使我们探索自己的内核,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得到对自我的再认知。通过这样的“冒险”与分享,团队的每个成员能在别人面前完全打开自己,跨越心与心之间最后3厘米的距离,使得每个人都因“不完美”而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使其内在的“不一样”能让他人认知、认同、包容。“冒险”让大家收获了彼此的信任。

“冒险”也贯穿于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场景的演绎中,从而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肢体语言最能真实反映个人内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潜意识的某个动作能在不经意间表达我们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不经意”却往往能打动无数“冷漠”的心灵,让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情感瞬间升华。

作为一个多次参加过冒险的“老朋友”,我目睹了领导力之旅®为团队践行领导力所塑造的强大信心。如何把团队每个人放到合适的位置,需要结合每个人特有的成长历程以及个性化特质来思考,如何不以能力“优劣”来看人而从不同人与岗位角色“匹配”的角度去识别,进而做到人尽其才、事半功倍,并更有效地提升团队效能,达成组织目标。同时,也能让领导者更容易获得团队的认同和拥戴,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洁、高效。在既往的领导力之旅®实践中,我们打造了一个个共同成长、从“自嗨”到“共嗨”的优秀团队,收获了自我和团队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心。

多年来,何老师的领导力之旅®在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实践,验证了其跨越不同文化和语言的“魔力”。每个参加领导力之旅®的成员,无论接受的是东方还是西方教育,使用的语言属于哪个语系,年龄、性别以及各自的职场经历如何不同,都能通过领导力之旅®探索到属于自己的真核,发现彼此的相似性,从而收获彼此联结的核心基础。领导力之旅®,让大家收获了彼此的信任、信心和共同的信念。

也许何辉老师最大的“魔力”就在于通过48小时,把每个成员从一个领导力的“接受方”变成一个领导力的“给予方”,由此开启实践领导力、塑造高效团队和自信人生的旅程。相信各位读者在读完此书后也都能从领导力的“接受方”成为领导力的“给予方”,成就自我,成就团队。

施晨阳[1]


[1] 施晨阳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本硕博横跨三个不同专业,23岁就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分别以科学家、博导、创业者、风险投资人、跨国公司总裁、公益倡导人等角色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篇章。施晨阳博士现任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CEO、百华协会主席、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常务理事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生物技术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