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千年名邑——高陵
前面说了,高陵远在公元前350年的时候,秦孝公就在这里设置高陵县,后来王莽改为千春县,三国时魏文帝又改称高陆县。最后复名高陵县,当在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到现在已有1400余年了。
现在的高陵老城区始建于北魏神四年(431),当初是从今城区西南二里的小古城村迁到现在这个地方,以此推算,今天的高陵旧县城有着1580多年历史了,是我国悠久的古县城之一。当时为什么要迁县城?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西汉武帝当初设置左冯翊郡的时候,左辅都尉府就设在今高陵城区西南二里的大古城村一带,与高陵县城分设(县城在小古城)。东汉末年,左冯翊郡从高陵迁到了临晋(今大荔县),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
四年(431),左冯翊府又从临晋迁到高陵县(当时还称高陆县)。这时的左冯翊郡治和县治住所同在一城,如果继续置于小古城,无论从人口的容量,官署的布局,城域的规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于是在这同一年,左冯翊府从临晋迁还高陵县的时候,县城也从今小古城村同时迁移至现在的城区。

民国时高陵县城北门

民国时高陵县城南门
最初的高陵县城,并无城郭,一直到了隋炀帝大业七年(611)才开始修筑城垣,面积周二里百二十步。此后历代对县城多有修葺。明清时,县城在原有的基础上,规模分别有所扩大,就是今天的县城老城。那时在城的正东南西北方向各修有城门楼,南门名迎翠门,北门通远门,东门距河门,西门接蜀门。城内城隍庙香烟缭绕,街道牌坊矗立,书院童声琅琅,城内外庙宇轩昂,昌连渠涓涓细流依通远门而下,愈显古朴之色。

清代高陵县城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