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道茂造像碑
北周保定四年(564)镌刻,2010年在张卜镇贾家村一组村民赵军定家后窑背上出土。造像碑由造像石座、造像碑身和顶盖三部分组成,通高1.4米,碑身高1.05米,碑座高0.35米,四面均凿刻浮雕佛像。
造像碑身阳面凿有一佛二弟子,主尊正襟而坐,身着圆领褒衣博带式长袍,一手施无畏印,一手似持有一物,长耳垂肩,头部有背光,跣足。二弟子站立两侧,内着僧祇支,身着开襟广袖长袍,双手交会于胸前,面部丰盈,头部有背光。下龛为矩形龛,中部塑一力士,屈膝蹲坐,跣足,面部浑圆,双目圆突,双手举过头部,头顶仰莲,四肢肥硕有力。左右二狮相向而立,口吐长舌,憨态可掬。二龛上部及左右饰有线刻花卉纹饰,底层刻有供养人像及题名。造像碑身阴面为方形龛,凿有一佛二胁侍,主尊佛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上,头戴冠,身着圆领长袍,跣足,一手举于胸前,持一梅花状物,一手垂于膝部,二胁侍站立主尊佛两侧,头着帽,内着僧祇支,身着圆领褒衣博带式袍。最底层为发愿词(录文从略):“……食余之入保定四年,仰为先母,敬造四面石像一区,功德□□咸□道。”

孙道茂造像碑
造像碑座四面均线刻供养人像及题名。造像座阳面,以线刻和减地手法相间,饰有人物两组,均着交襟长袍,手持蒲扇,相向而视,中间阴刻石文:文疆咸□□母上官要妻。造像座右侧为茂息男题名。
造像碑四面凿龛造佛,雕工技艺精湛,手法娴熟,把佛之庄严稳重、至高无上的神态表达得栩栩如生。
佛国中,佛的位置虽然至高无上,但佛的神情一直是庄重不阿,又有严格规定的法相和手印,画工们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至于胁侍和供奉于佛前的菩萨,天性慈爱,司职又多,则给人们的想象与创造以无穷空间。在佛教东渐的漫长过程中,华夏民族便把自己的人间理想信赖地托付给菩萨,这是中国人对外来佛教的成功改造。综观孙道茂造像,人们不难发现,画工们以丰富的想象,在石屏或石龛上幻化出千姿百态如花一般的菩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