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鉴定与收藏宝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翡翠皮壳:翡翠留给人世间的密语

皮壳是包裹在翡翠玉料表面的一种壳状的次生矿物。它是随着表生环境下风化演变而来的产物。无论是矿物成分、结构,还是它的特性,皮壳的皮与翡翠玉肉的形成机制和材质完全截然不同。这使得翡翠原石变得表里不一,披上了神秘的面纱。皮壳则是缅甸翡翠的一个特殊性的标志。这种特殊性使得缅甸翡翠与世界各地的翡翠之间有了显著的差异,其他地方的翡翠少有皮壳。翡翠皮壳多种多样,不同的翡翠原石具有不同的皮壳。皮壳由于厚薄不同、粗细不等、颜色各异,使得每一件翡翠原石都是世间唯一。于是没有任何标准可参考。然而因为皮壳是从翡翠的玉肉风化演变而来的,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什么样的翡翠,在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下生成什么样的皮壳,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或许就是缅甸翡翠留给人世间的密语。

2.2.1 皮壳都有什么颜色?

翡翠次生矿物都是翡翠在其生长的“皮化期”即表生地质阶段形成的。所以皮壳只出现于次生的砾石玉(包括山石、乌砂石、半山半水石以及水石),原生的岩石玉则没有皮壳。砾石玉皮壳的矿物成分反映了其形成机制。翡翠皮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蒙脱石、埃洛石、三水铝石、柯绿泥石及利蛇纹石等。它们分别构成不同翡翠的皮壳的颜色。比如白砂皮、黄白砂皮、黄砂皮、红砂皮、黑皮壳、蜡皮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皮壳呢?不同颜色是由于其矿物成分不同而造成的。白砂皮的矿物成分是三水铝石,大多处于矿区的表层(图2.2);黄白砂皮的矿物成分是三水铝石和埃洛石,大多处于矿区的浅层(图2.3);黄砂皮、红砂皮的矿物成分是埃洛石和蒙脱石,处于矿区的中间层(图2.4);黑皮壳的矿物成分是柯绿泥石,大多处于深层(图2.5),蜡皮壳的矿物成分是利蛇纹石(或含柯绿泥石),蜡皮壳的翡翠由于含有皂石的成分,而使得皮壳具有滑腻感(图2.6)。通常行家可以通过皮壳颜色判断其在翡翠矿区的开采层级。

图2.2 白砂皮的矿物成分是三水铝石

图2.3 黄白砂皮的矿物成分是三水铝石和埃洛石

图2.4 黄砂皮、红砂皮的矿物成分是埃洛石和蒙脱石

图2.5 黑皮壳的矿物成分是柯绿泥石

图2.6 蜡皮壳的矿物成分是利蛇纹石(或含柯绿泥石)

翡翠皮壳的分类命名主要是根据其砂皮特征,并结合玉石类型,运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进行的。山石的皮壳,主要有糠砂皮壳、盐砂皮壳、泥砂皮壳三大类型,由于山石皮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白色的黏土矿物,故其皮壳颜色以黄白色为主色调。半山半水石和水石皮壳,多采用形象化比喻来进行分类命名,如土豆皮壳、腊肉皮壳等蜡皮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皮壳类型。乌砂石皮壳,在矿区中赋存的部位较深,是以黑、灰色为主色调的各色砂皮壳,因其皮壳的矿物成分为绿黑色的柯绿泥石,故其皮壳主要呈灰、黑色调。

2.2.2 皮壳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在翡翠生长的表生地质阶段,翡翠因受地壳运动影响而风化使之从母岩体上崩落下来而形成砾石。后因受长期的埋藏作用,其表面的硬玉矿物发生水解而生成新的次生矿物,从而改变了翡翠的本来外貌(图2.7)。

图2.7 翡翠皮壳的颜色与环境和深度有关

白砂皮或黄白砂皮颜色的皮壳是如何形成的?当翡翠砾石被上面沉积物埋藏得不太深,且处于地下水面以上的氧化环境中,此时的水溶液呈酸性并有大量的游离氧存在,有利于氧化作用的进行。于是翡翠砾石表面的硬玉矿物便发生水解而游离出钠(盐基),并使一部分二氧化硅转入溶液,从而形成胶体黏土矿物——蒙脱石。而当钠(盐基)全部被剥离掉且二氧化硅进一步游离出来时,先前形成的蒙脱石再遭破坏而形成不含钠(盐基)的黏土矿物——埃洛石。如果硬玉矿物被彻底分解,其中的二氧化硅全部游离了出来,于是就形成了稳定的三水铝石。由于这些次生矿物皆以白色调为主,因而就形成了白砂皮或黄白砂皮等浅色调皮壳。

红皮壳是如何形成的?黄砂皮、红砂皮的矿物成分是埃洛石和蒙脱石,是白砂皮或黄白砂皮壳因土壤颜色(三价铁元素的混入)浸染所致。

黑皮壳是如可形成的?当翡翠砾石被上面沉积物埋藏的深度不断加深(达数百米乃至千米以上),且处于地下水位之下的还原环境中时,其水溶液因游离氧的逐渐减少而从酸性转为碱性,而且环境的温度和压力也超过了常温常压,因而有低温热液活动相伴随。此时,翡翠表面的硬玉矿物不仅发生水解作用、水合作用,而且还会发生交代作用。在镁、铁元素的参与下,便形成次生的硅酸盐矿物——柯绿泥石。由于柯绿泥石的颜色呈绿色、绿褐色、灰绿色、绿黑色、灰黑色、黑色等,并随着二价铁的增多而颜色加深,因而就形成了以灰黑色、黑色为主色调的乌砂皮壳,也即黑皮壳。如果柯绿泥石生成的温度相对较高,并有外来物质(镁元素)参与时,其中就会出现一种叫皂石的成分,而使得皮壳具有滑腻感,因而所形成的皮壳也就称之蜡皮壳。蜡皮壳中的利蛇纹石是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是因翡翠砾石的埋藏较深,地热温度增高,且有大量外来物质(镁)的参与才形成的。由于利蛇纹石生成较晚,因而蜡皮通常会附着在早期形成的砂皮壳上。

2.2.3 如何通过皮壳判断翡翠质量?

皮壳是人们识别翡翠的窗口。有经验的翡翠行家可以通过皮壳表面的各种特征反映判断翡翠内在的品质。皮壳表面的特征主要呈现在五个方面,行家称之为:“翻砂”“松花”“莽”和“莽带”“癣”。这五个特征正是识别翡翠品质的重要钥匙。

(1)翻砂 翡翠的皮壳表面通常会布满粗细不等的,像沙一样的东西,行家称为砂发。翻砂是指外壳表面沙子侧着光线看时一粒粒像站立起来的现象。翻砂粗与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是细的好,沙细肉就细。翻砂皮壳的砂粒(晶)的点、面、线、匀、净、硬、泡、板、乱的特征表现可以判断出翡翠的地藏情况、种老程度、种嫩程度、均匀程度、干净程度、瑕疵程度等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判断信息(图2.8)。

图2.8 翻砂

(2)松花 松花是绿色在翡翠皮壳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绿色的硬玉矿物经风化蚀变而来的次生矿物。因此,皮壳上若有松花,则表明皮壳之下或多或少会有绿色出现。松花在皮壳上的分布没有规律,有疏有密,有浓有淡,有鲜艳的绿色,也有干瘪的深绿色,或者泛黄的白松花。松花形状变化大,常见的有点群状,细条带状,发丝状。有一种松花表现很鲜艳,松花面积大,行内称之跑皮绿,一般切开后,内部没有多少绿色,不少初入行者因此赌输(图2.9)。

图2.9 松花

(3)莽和莽带 莽是指翡翠皮壳上的一些呈定向排列的矿物颗粒,因聚集成丛状而形成像草莽一般的小草丛,故而称为“莽”,其下可能有绿色出现。有些莽由于其形态像老鼠的脚印,故而称为“老鼠脚迹”。“老鼠脚迹”是乌砂皮壳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莽。如果莽聚集成条带状,即可称之为“莽带”。对莽的认定主要不是看颜色,而是看砂发的形态。当皮壳上出现“小草丛”状或“老鼠脚迹”状或“粉丝”状的矿物集合体形态,且与周围有明显不同时,即可判定为莽。莽常分为色莽和种莽。色莽是指绿色的莽带,通常结构比较细密,抗风化能力强于种粗且无色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风化过程的作用,绿色部分便慢慢凸显于皮壳之上,形成了所谓的“色莽”。种莽是指在毛料的皮壳,种越好的区域,结晶颗粒越细,质地也就越好,即种好的抗风化能力强。随着时间的流逝,种不好的部分被风化得往下凹,相对的种好的部分便凸显于皮壳之上,形成了所谓的“种莽”。莽上如果有松花出现,就叫作“莽跑色”。跑色的莽其成色的概率非常高,最受赌石者的追捧(图2.10)。

图2.10 莽和莽带

(4)癣 癣本身就是翡翠的一种瑕疵,影响了翡翠的净度,降低了翡翠的品质,让人回避不及。然而癣却与翡翠的绿色有一定的关联性,即癣会喷色。从某种角度讲,癣(即黑色)是绿色的根,行话说绿随黑走。癣的矿物成分以角闪石和蓝闪石为主。在很多赌石实例中表明癣经常和绿是相互交代和复杂结合在一起的,又称癣夹绿。癣交代的越彻底,绿色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绿色出现的越多,癣的生发性也就越低。癣的存在就意味着翡翠有绿色的可能,因而行家对有癣的玉石总是趋之若鹜,对皮壳上的癣总是穷追不舍。癣之所以会有成绿色的可能,是因为癣的组成矿物角闪石中含有微量铬元素的缘故(图2.11)。

图2.11 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