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物理:改变世界的工程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小实验戳破人们的想象

自从发现水波的传播需要水、声波的传播需要空气,物理学家们就想当然地以为太阳光的传播也需要某种介质,这种介质被称为“以太”。

以太并非新名词,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世间万物皆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组成,而天则由第五元素“以太”组成。后来,随着“四元素说”被推翻,以太逐渐被人们遗忘。以太首先是哲学概念,而物理学家总是期望将它变成物理学概念。17世纪的笛卡尔是一个对科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最先将以太引入科学,并赋予它某种力学性质。在他看来,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某种中间媒介物质来传递,因此空间不可能是一无所有、空空如也的,它是被以太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的。也就是说,虽然以太不能被我们的感官所感觉,但它却能传递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对潮汐的作用力。之后根据牛顿的发现,以太充满整个宇宙,无所不在、无色无味、绝对静止,宇宙中的天体相对以太在做运动。这一度成为物理学界的共识。可惜,始终没人能用实验证明以太的存在。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曾是以太学说的忠实信徒,但是,一场科学报告让他对此产生了怀疑。

迈克耳孙

1884年,治学严谨、不轻易外出讲学的大科学家汤姆孙终于到美国来作报告了。报告那天,科学界人士济济一堂,大家纷纷挤到汤姆孙面前七嘴八舌、问这问那,自然也提到了那个玄妙的以太问题。汤姆孙搓着手说:“以太到底是啥东西,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只知道地球是以约30千米每秒的速度绕太阳转,那么迎面就应该有一股‘以太风’不断吹来。如果谁能检测到这股‘以太风’的存在,也就证明了以太的存在。”

听到这番话,迈克耳孙心中一动,回来就开始琢磨起“以太风”来。他想到,地球就好比一叶扁舟以大约30千米每秒的速度在以太海洋里航行,如果把一束光分成两束,分别向顺着以太风的方向和垂直于以太风的方向发射,这就好像有两个在河里游泳的人,一个横渡河流,一个顺流而下,这样一来,他们的速度肯定会有所不同。同样的道理,这样两束光的速度也肯定会有所差别,进入目镜后就能形成干涉条纹。如果将仪器旋转90°,因为两束光所处的位置恰好对调,会形成另一种干涉条纹。

于是,迈克耳孙和莫雷一起设计了一个迈克耳孙干涉仪,它可以把一束光分成两束,再将两束光射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最终再返回目镜。通过目镜观察光线的干涉现象就可以确定光速的差别了。

他们在一年四季的所有日子,以及一天的白昼和夜晚进行观测,还把仪器搬到高山上、山洞里、山谷里,甚至让它随着氢气球升到高空中去检测,但还是观测不到预期的条纹变化,连千分之一的移动也没有。这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啊!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是地球根本就不会动,要么是以太这东西压根儿不存在。

地球不会动让人无法理解,因为在整个太阳系里,天体之间都是相对运动的,而且天体本身也都有自转现象,所以地球绝对不会是宇宙间唯一一个相对以太静止不动的天体。况且,天体运动经哥白尼提出到牛顿最后证明,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是绝对不会错的。因此,以太说有错误倒更合理,即,宇宙间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以太。

迈克耳孙本来是要以精确的实验来为以太的存在提供证据,不想适得其反,却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太。一个小小的实验居然戳破了人们想象中的理论,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迈克耳孙的实验结果一宣布,立即在物理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以太一旦被否定,就意味着已经伴随人们200多年、指导物理学家做出无数发现的牛顿力学失灵了,经典物理学金碧辉煌的大厦居然出现了裂缝,这是很多人所无法接受的。于是,荷兰的洛伦兹、法国的彭加勒等物理学权威,先后提出了拯救以太说的种种修正方案,总希望迈克耳孙的实验能有另一种解释,然而,这一切最后都被证明是徒劳的。

知识加油站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与应用:

(1)影子的形成 光从光源传播出来,照射在不透光的物体上,不透光的物体把沿直线传播的光挡住了,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就形成了影子。

(2)日食 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月球挡住了,就形成了日食。

(3)激光准直 用激光束作为基准线,比如在挖长直隧道的时候,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

(4)其他 射击瞄准、木匠只用一只眼看木板是否刨平、古代人用影子来计时……都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就会发生弯曲,例如,光的折射现象。筷子斜插入水中,看起来好像折断了;鱼缸里的鱼看起来好像变大了;还有神奇的海市蜃楼……都是光的折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