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贵州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实践做法

贵州各级行政机关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制度、优化公开平台、增强公开实效,持续提升全省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努力让公开成为常态、透明成为自觉,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稳预期、强监督、促落实、优服务的积极作用,有效助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助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又立足贵州省情、符合贵州实际、体现贵州特色,形成了政务公开的“贵州现象”。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

早在2000年,贵州就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政务公开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以后,省政府明确常务副省长分管政务公开工作,同时担任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政务公开写入省政府领导分工并向社会公布,政务公开重要文件均由领导小组组长亲自签发,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省政府各部门相应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机构,高位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地落实。如贵州省投资促进局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且每个处室、专班均确定一名政务公开工作联络员。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也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委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委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卫生健康系统政务公开各项工作。

市、县两级同样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如贵阳市把政务公开与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在政务公开领域实行“一岗双责”,将政务公开工作写入市政府领导分工,将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政府班子成员。黔西南州成立州政务公开暨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州八个县(市)、义龙新区全部对应成立政务公开暨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政务服务中心或行政审批局下设办公室,形成了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通盘兼顾、统筹推进的体制机制与工作格局。铜仁市江口县成立了政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由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全县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监督小组,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有力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二)运用双目录强化源头管理

2016年,贵州省在部分省直部门创新试点“非公开信息目录管理”。201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省直机关要全部实行不公开事项目录管理”,随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公开信息目录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建立主动公开信息目录和非公开信息目录。对政务公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息集中梳理,归入综合政务、国民经济管理、财政金融等21个专题目录,分门别类列出主动公开的目录清单;对涉密信息、过程性信息、内部工作信息等不予公开的信息建立“负面清单”,清单之外的政府信息全部主动公开。

在目录清单编制过程中,贵州省要求主动公开信息目录要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履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中可能产生的信息进行无遗漏梳理,明确每个公开事项的事项名称、公开内容、公开主体、公开平台(或载体)、公开方式、公开时限、咨询渠道等,尽可能做到分类科学、名称规范、指向明确。对纳入非公开信息目录管理的信息,要求依法依规逐条说明不予公开的理由依据,认真开展保密审查和合法性审核,提交部门办公会议审议同意后方可生效执行。为确保“双目录”管理真正落地,成为行政机关信息公开的刚性约束,贵州省要求各单位在门户网站显著位置和“两微一端”等政务新媒体上,公开发布本单位的非公开信息目录;并要求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添加非公开信息目录作为二级栏目,予以长期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双目录”还要根据法律法规和职能职责调整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双目录”管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厘清了政府信息公开边界,规范了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自由裁量权。如原贵州省食药监局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件的立案、调查和取证阶段的材料,以及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内容纳入非公开目录管理,不在目录之内的信息都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不仅为公众获取食品药品领域的政府信息提供了清晰指引,又对部门自身不折不扣公开目录之外的信息形成了倒逼机制,客观上也减少了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复议诉讼风险。

(三)积极扩大主动公开范围

相对于依申请公开而言,行政机关主动、全面地公开政府信息,有利于降低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成本,更好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历年公开要点等政策文件,均选择了主动公开主导的政务公开推进模式。贵州也将主动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头戏,以更大力度的主动公开满足民众需求,促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法定主动公开信息应公开尽公开。根据2019年新修订的《条例》第20条、第21条明确的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贵州省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设置为抓手,统一组织开发了包含全部法定主动公开信息的专栏模板,供全省行政机关调用,确保了自上而下法定主动公开信息栏目建设的统一性、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比如,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各级行政机关按照统一标准,及时公开单位基本信息、法定职责、领导简历、内设机构、下属单位等信息,包含20余个具体公开事项。2019年,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8.8万条,其中省级公开19.5万条,市、县、乡三级公开199.3万条。

决策文件信息全方位公开。贵州建立公文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将政务公开相关要求融入办文流程,推进决策文件信息公开属性认定关口前移,凡是拟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文件,在办理环节一律注明是否公开,不予公开的要充分说明理由,能够公开的在印发后1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在全面公开省政府令、黔府发、黔府办发文件基础上,贵州将主动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黔府函、黔府办函、黔府发电、黔府办发电等各类政策文件,持续拓展公开范围。2019年,全省新增公开规章25件、规范性文件1282件,累计公开规章362件、规范性文件7564件。

办事服务信息全要素公开。依托全省统一的“贵州政务服务网”,全面公开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的基本信息、设定依据、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经办人员等信息。如贵安新区全面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各处室办公电话及所负责办理的审批业务和监督职能,窗口人员和咨询服务人员基本信息、职责、图片、办公电话等具体信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标准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防控图“三单两图”;同步公开局(中心)办公地址、办公时间、公交运行线路、服务热线电话、办理事项及调整情况、办理过程中的“查漏补缺”、办理结果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进行投诉举报的渠道及相关要求。

公众关切信息持续深化公开。比如,省住建厅建立房地产交易信息日报制度,对库存量、销售面积、销售价格等房地产市场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每月制作统计表格、分析报告共享给省统计局,向社会发布房地产数据。又如,校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等,成为贵州政务公开新的增长点。毕节市探索建立教育收费“三公开”(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国家收费政策、公开中小学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和招生工作“五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规定办法公开、录取分数线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制度,校务公开全程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卫生健康部门将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纳入政务公开范畴,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并列入考核检查内容;各医疗机构通过自身门户网站、宣传栏、LED屏、大型电子滚动显示屏、医院导医系统触摸屏、发布器、短信平台、院刊、宣传资料、橱窗等载体,全面公开医院基本信息、医疗服务信息、专家信息和常规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及主要医用耗材价格信息。

(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公开

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资源配置、财政预决算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作出部署,贵州先后出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推向深入。

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为促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更加规范、透明、高效,贵州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公开重点,涉及批准服务信息、批准结果信息、招标投标信息、征收土地信息、重大设计变更信息、施工有关信息、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竣工有关信息、重点行业项目审批和核准信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等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的各环节各领域;要求重大建设项目相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决定,应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信用中国(贵州)”网站或政府指定的媒体进行公示。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未明确规定是否公开的项目信息,鼓励项目法人单位主动公开。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立足自身职责,在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实行受理公示、审批公示和批后公告全过程的“三公开”;除涉密项目外,按照国家要求全文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将重大建设项目公开细化为项目名单、项目审批、项目核准、项目备案、项目进展等几类信息进行公开,方便群众查询。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从全国来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向来是监管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为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更加透明、更加阳光、更加公平,贵州省印发《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公开事项、公开类别、公开内容、公开方式、责任主体和监督部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全程公开、全程留痕、可溯可查。同时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公开公示,形成“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模式。贵州省在完成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基础上,组建并启动全国首个覆盖全省的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横向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纵向与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联通,汇集共享并集中公开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包括全面公开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对全省各类招标、采购、挂牌和拍卖进行公告公示;全面展示所有入场交易项目的全过程、全节点工作进度及风险点位信息;全面公布平台管理规则、交易流程、服务承诺、工作标准;全面公示交易企业诚信信息、评标专家、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履职信息等信息。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贵州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公众关切,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相关信息公开,以公开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省生态环境厅通过“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公开排污权交易公告、流拍公告、成交公告等交易信息,逐步实现全流程透明化。及时发布全省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实时报,公开环境空气质量区域预报和城市预报结果,按月发布9个中心城市和88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进行排名。定期发布全省县城所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全省主要河流跨市(州)界断面水质月报、贵州省重点流域水质月报。抓好环境监管执法和处罚信息公开,全面公开全省环境行政处罚的案件办理情况,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处罚决定进行集中公开;除公开个案处罚决定之外,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还以季度、半年度为单位,公开全省的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情况的统计总结,内容包括查办案件数量,罚款总金额,各市州、地区的案件数量和罚款金额等信息。

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信息公开。聚焦社会关注度高、公益色彩浓厚的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加大有关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教育公开方面,将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公开作为重点。对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在方案制定、修改过程中,要求必须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研究讨论;要求乡镇教育管理中心、中小学校将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各类文件、记录及重要资料归入案卷,决策结果、决策实施情况以适当形式公开。医疗卫生方面,主动公开健康扶贫、医疗服务、卫生执法监管、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标准等信息,按季度发布药品监管统计报告,集中公开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相关行政受理、审批、监管情况,细化公开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等相关信息。住房保障方面,强化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全省所有已开工项目、竣工项目信息均在项目地采用公告栏现场公开,9个市(州)、贵安新区、88个县(市、区、特区)均在政府网站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及退出信息,先后印发包含监督联系电话、农户危房改造情况等信息的25万份标识标牌,细化公开农村危房改造、透风漏雨老旧房整治等信息。劳动就业方面,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做好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信息公开,实时公开群众关注的就业培训、劳动关系、职称评定、调解仲裁、社会保险等重点信息,按月细化公开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险主要指标。

推进建议提案办理信息公开。做好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果的公开,对于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改善政府和群众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逐步推进建议和提案办理复文的摘要公开直至全文公开,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和提案办理复文,原则上都应全文公开。贵州省高度重视建议提案的公开工作,建立健全了办理复文与公开同步审查机制,对不予公开的办理复文,要求相关承办单位书面说明理由和依据,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广泛知晓的建议提案,在办理复文形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全文公开。依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建议提案专栏”“贵州建议提案办理”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主动公开建议办理总体情况、意见建议吸收采纳情况、办理工作动态等信息,2019年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信息696条。同时,进一步创新公开方式,2018年6月“贵州建议提案办理”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听,建议提案!”栏目,以音频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会公众讲述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增强了建议提案办理信息公开效果。

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预决算公开作出统一部署;在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开设全省统一的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省级财政拨款单位的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整合公开9个市(州)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信息,省级公开对象从2012年的43家增加到2020年的106家,实现所有不涉密的省级部门财政预算和“三公”经费信息100%公开。与此同时,各级行政机关相应通过自身网站,及时规范公开年度预决算相关信息,无论在公开率还是公开及时性方面,都表现良好。

(五)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

与主动公开相比,依申请公开属于“被动型”公开方式。作为主动公开的重要制度补充,依申请公开的积极意义也不容低估。一方面,通过依申请公开,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特殊需求,更加凸显需求导向;另一方面,依申请公开制度有利于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边界和深度,通过建立依申请公开向主动公开的转化机制,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不断拓展延伸。贵州将依申请公开作为提升政府透明度的重要抓手,其典型做法如下。

提升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化水平。201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加强和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专门文件,规范依申请公开受理、答复的各个环节,制定出12类依申请公开的答复模板。2019年《条例》修订后,贵州深入贯彻落实新精神新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依申请公开说明,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工作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出、补正申请内容、规范答复形式、征求意见程序、答复时间起算等工作要求,确保全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都按照法定时限规范答复。目前,贵州正在就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为各级行政机关办理答复信息公开申请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2019年,贵州省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行政诉讼481件,同比减少33.47%,反映出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办理规范性有所提升。

加强申请渠道管理和内部流程建设。为确保受理渠道畅通、答复及时,贵州省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指定专人于每个工作日查看各受理渠道的申请情况,第一时间以规范格式进行登记并进行必要审核。加强依申请公开的档案管理,做到一案一号一档的管理。安顺市国土资源局参照法院卷宗模式,对每件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办理件建立独立卷宗,固化每个流程环节的证据,既促进依申请公开办理的规范性,也大大减少了复议诉讼的风险点,有效杜绝了不答复、乱答复的问题。六盘水市明确由各级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回复工作,禁止委托事业单位、网站管理公司、外聘人员等代办受理和回复,坚决杜绝不予理睬、不予答复和不经调查核实轻率答复等现象。

建立依申请公开定期分析机制。贵州在全省推行依申请公开工作定期分析工作机制,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按季度对办理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呈现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对大量、集中、频繁申请的事项,要求承办单位及时研判,能够转为主动公开的一律转为主动公开,最大限度方便公众获取,以更充分的主动公开减少依申请公开压力。

(六)注重渠道建设提升传播力

政府信息不仅应当公开,而且应当以公众看得到、听得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公开。因此,既要用好政务公开的传统平台,比如明白卡、公开栏、查阅点、村村通大喇叭等基层群众最容易获取的渠道,使之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新平台新渠道公开政府信息,让公众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贵州省坚持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政务公开与信息共享相结合,不断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统筹运用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方式,以不同渠道面向不同受众,增强政务公开的达到率、知晓率,提升政府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达到了让更多市场主体知晓政策、用好政策、享受实惠的预期目标。

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公开平台。贵州省抢抓全国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试点机遇,充分运用“一云一网一平台”政务数据和政务服务建设成果,加快打造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部门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政务公开平台,构建基于集约化平台的统一政府信息资源库,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公开的信息“一池共享、一网通查”,已实现全省政府网站100%整合迁移上线、100%域名集中解析、100%数据资源归集。加大政府信息系统互联共享力度,有序推进全省统一的政务公开平台与“贵州政务服务网”“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贵州省惠民政策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平台”“信用中国(贵州)”“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贵州省政府采购网”等公开公示平台互联互通。坚持“建管办”一体发力,连续10年开展全省政府系统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探索开展了创新案例评选;按季度对全省政府网站进行抽查通报,抽查对象覆盖100%的政府网站。

贵州在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主阵地作用的同时,着力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政务公开平台模式。加强与主要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积极发掘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的优势,加大对改革举措、工作成效的宣传推广力度。比如,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与《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等建立专访宣传机制,进行食品药品安全及其监管政策的解读、宣传,公告全省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情况,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的动态。充分利用便民服务站点、政务公开栏、信息查询点等贴近群众的公开渠道,方便公众就近就地查阅所需信息。又如,为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到位,发挥预期功效,贵州要求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窗口张贴“一站式”即时结报、“先诊疗后付费”的提示信息;要求将健康扶贫政策有关材料送达贫困户家庭,装入扶贫“连心袋”,深入讲解国家医疗保障、慢性病管理、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健康扶贫政策;在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的政策宣传栏中公示“四重医疗保障制度”等健康扶贫政策,在乡镇、村居人流密集的公开栏上张贴公开健康扶贫相关信息,并依托设置在便民服务点、办事大厅、农家书屋、档案馆、图书馆等地的3000多个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公开健康扶贫信息。

贵州省广泛应用“两微一端”等政务新媒体开展公开,制定了推进全省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加快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贵州省已完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政务微信二级栏目设置,全新上线“政务矩阵”“指尖政府”等栏目,贵州省政府系统共开设各类政务新媒体3976个。从2019年4月起,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省直部门和市县政府“两微一端”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各地各部门将政务新媒体作为公开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信息传播的乘数效应。比如,贵安新区构建政务信息体系、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信息传播体系三个体系,形成融审批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和新区官网、手机App、宣传手册等为一体的“2+N”的公开发布体系,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行政审批办事服务信息。

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政务公开的同时,贵州各级行政机关结合地区、部门和行业实际,创新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开渠道。黔东南州丹寨县注重村级终端查询平台的建设,部署“民生资金云”大数据查询平台,分为“补贴补助、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政策法规、贵州移民”五大板块,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查询和监督服务。黔南州通过“黔南州扶贫济困爱心联谊”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公开企业、院校开展对口帮扶情况,以及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项目的进展情况,“扶贫日”活动受赠款物情况,既提升了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扶贫项目运行效能。黔南州独山县民政局开通民生热线,安排专门办公场地,配齐办公设施,严格接话、登记建档、批办、转办、催报、督办、办结等程序流程,规范接线员的接待程序和礼仪用语,方便群众通过电话咨询或求助。安顺市镇宁县通过高音大喇叭对惠民政策进行汉、苗、布依“三语”广播,通过镇村“背包干部”的随身小喇叭到田间地头宣讲帮扶政策,受到基层群众普遍欢迎。毕节市纳雍县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姑开乡等,通过大喇叭,每天定时让民间政策宣讲员用群众听得懂的“地方话”对脱贫攻坚政策等进行讲解,确保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众对于政策入脑入心。

(七)突出互动交流增强公开实效

政府信息在传播中体现价值。政务公开已不再是单向度、灌输式的信息发布,而是了解民情民意、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制度机制。贵州省将互动交流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延伸和组成部分,通过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强化互动交流,增进了社会认同和公众支持。

畅通政府与群众直通交流网络平台。贵州一直把办理网民群众留言作为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为群众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载体,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治理的新要求、群众工作的新形势、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省人民政府网设置“互动交流”板块,下设“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省长信箱、网上调查、智能问政、意见征集等栏目,提供人民网书记省长留言板的留言入口,分别交给省政府办公厅、省信访局等部门,由相应部门建立“专人办理、台账管理、跟踪调度、回访督查、积分通报”的办理机制。2013年以来,仅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办理的网民群众给省长的留言就超过7000条,大量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农危房改造、九年制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交通营运、企业发展、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由于在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中成效突出,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连续9年被人民网评为“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及省直有关部门均已建立健全了市(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与群众直通交流网络平台;88个县(区、市)也在本级政府网站建立群众直通交流台进行互动交流。比如,2018年7月3日,贵阳市一网民群众反映“贵阳市社会保障热线12333形同虚设”,省政府办公厅转交贵阳市人民政府办理后,贵阳市立即调查并采取措施迅速处理:一是在高峰时段安排后台管理人员参与对外接电话;二是及时招聘人员,从根本上解决“人少事多”的问题。又如,2018年5月21日,毕节市威宁县哈喇河镇闸塘村王家沟组一村民反映“给一包农用肥就被强制脱贫是否符合国家精准扶贫”,威宁县政府调查核实并认真进行说明解释后,该村民留言:“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照!愿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最无助的人民!”同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建议,各市(州)政府和省有关部门也积极吸纳并实施,促进了广大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热情,有力推动了政民互动和网络问政。

创新举办省政府开放日活动。随着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公众公开意识不断提升,群众不再满足于政府“推送”的信息,更想亲自感受政府决策运行,了解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以政府为本位的公开理念和公开模式已不适应政务公开的新形势。自2014年起,贵州省政府坚持每年举办1—2次省政府开放日活动,邀请公众走进省政府,了解政府日常工作运转,积极为公众了解监督政府工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方便公众代表参与,贵州省灵活采取了“志愿报名”“定向邀请”等方式。如果“志愿报名”,则通过省人民政府网发布活动公告及接受公众网上报名,同时通过《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活动公告,群众可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报名,省政府办公厅根据群众报名情况,确定最终代表名单;如果是“定向邀请”,则围绕开放日活动的主题,请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结合不同地区、行业、职业特点邀请公众代表,使活动的主题更为集中,公众代表的意见也更为集中。如第四次省政府开放日活动,主要围绕精准扶贫主题开展,共邀请了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精准扶贫对象、参与扶贫企业代表等30多人参与。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政府已举办7次政府开放日活动,先后邀请200余名公众代表走进省政府大院及部分省直机关,通过有效的政民互动和新闻媒体同步跟进报道,大大拉近了政民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

以“扶贫专线”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扶贫信息是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为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2015年11月,贵州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开通“省政府扶贫专线”(号码为0851-86833668)。2017年8月,为适应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省政府扶贫专线”更名为“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成为全国第一条省级党委政府扶贫专线电话,负责受理扶贫开发方面政策咨询、困难诉求、投诉举报、意见建议和联系捐赠5类事项。该专线实行24小时值守,按照即时答复、分类转办、限时办理、全程监督、跟踪问效等工作流程,确保群众反映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专线开通以来,累计接收群众来电40000余个,覆盖贵州88个县区、1300多个乡镇,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超过6000个。

以“服务民营企业省长直通车”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精准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2018年12月1日,贵州省正式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省长直通车”,设在贵州省政府总值班室,平台设固定电话(0851-86894627),同时在贵州省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服务民营企业省长直通车”在线平台,专门受理全省民营企业经营者、员工及相关人员来电来信,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咨询、情况反映、建议意见等三类。直通车开通以来,专注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事”,畅通了民营企业咨询政策、反映问题、投诉举报的渠道,为优化全省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搭建了政府联系企业的重要桥梁。直通车开通以后,对企业诉求构建了整理录入立档、专报相关领导、反映事项转办、领导批示督办、办理情况反馈、办理情况分析等六个步骤的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原则上为1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根据实际延长办理时间,并坚持对于每一个诉求,能办的马上就办、不能办的明白告知,极大压缩了企业诉求的办理时间,确保民营企业投诉有门、维权有路。同时,为更好发挥直通车桥梁纽带作用,有效解决好企业的烦心事,让企业安心谋发展,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与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配合,对各地各部门办理企业反映事项情况进行动态回访、专项督查、定期通报,保障直通车高质量运行。截至2020年4月30日,直通车共接收全省各地民营企业相关人员来电来信4789件,其中一般咨询类3452件,占72.08%;情况反映类1281件,占26.75%;政策咨询类42件,占0.88%;意见建议类14件,占0.29%。群众对直通车办件的满意度一直超过90%。

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政民互动作用。贵州省把政府新闻发布会作为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民互动、公示政策举措的重要方式,2016年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制定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明确了新闻发布的主体、时限、内容、程序等要素,并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以专章规范,新闻发布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注意发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第一新闻发言人”作用,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社会关切等,要求主要负责人带头接受采访,主动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2019年,贵州省共以省政府新闻办名义举办新闻发布会73场,其中42场为重大活动、重要开放平台发布,29场为重要政策、重要工作发布;45个省直部门289人(次)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其中部门主要负责同志38人(次),形成了部门负责人踊跃参与、积极发声的良好局面。

探索多种渠道机制作用增强互动效果。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的投诉服务板块,设置了“是否愿意公开”的选项,用户投诉如选择公开,则在网上公示投诉内容和处理结果。[2]贵阳市等地针对公众咨询的高频事项,打造了互动答问库、智能机器人等便民设施,对公众提交的咨询类问题基本能够做到当日提交、当日答复,有的事项做到了即时回复,大幅提升了政民互动的体验度和好感度。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省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省广播电视台“阳光946”等栏目,就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连线交流,受到群众关注追捧。凯里市注重互动公开交流,对于心动930微信公众号上网友提出的诉求予以及时解答,在FM930语音播报互动、“帮忙找平台”、“心动930微信公众平台”栏目,有问必答、有帖必回,且均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既为网友答疑解惑,也增强了平台的吸引力。

危房改造作为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举措,其信息公开对于这项制度的顺利规范推行,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通过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改造农户的信息档案予以公开,农危改户基本情况和获得补助资金数量做到实时查询。贵州省住建厅会同省电信局,将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监督举报电话(0551-85360637)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全省群众,对来电予以类型化处置。对于政策咨询类的立即给予答复,对属于权益诉求类的及时转发各地核实处理并督查办结。为提升公示的达到率和有效性,省住建厅专门制定《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对农危改对象评定实施村、乡(镇)、县三级三榜公示;在厅门户网站公开了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资料,并将工作进度实时向社会公布。

(八)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要提升回应关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要了解群众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为此,贵州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对于公众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上学就医、住房保障、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的热点舆情,按照第一时间捕捉、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回应的要求,主动讲清楚问题成因、解决方案和制约因素,确保公众情绪得到及时有效疏解。贵州省还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前移政务舆情回应关口,在出台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公众关注的政策文件时,认真做好舆情风险评估研判,提前制定应对处置预案。

着力增强舆情回应意识。贵州省通过组织培训、制发文件、目标考核等办法,不断提升各级行政机关对公众关切的回应意识。如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第三方单位开展日常监测、提供网络舆情日报,安排专人担任生态环境舆情管理工作信息员,各市(州)生态环境部门明确一名负责环境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领导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对接和紧急联络。贵州省文化旅游厅制定了网络舆情处置办法,组建了贵州重点旅游景区网络舆情处置群,加强对旅游新业态、新媒体、新情况的研判和运行监测,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文化旅游市场舆情监测和回应工作。贵州省住建厅对政务舆情工作实施制度化安排,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研判、应对及应急保障工作机制,安排专人负责监测与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有关的各类网络信息,及时有效回应。

着力增强舆情回应时效。贵州省要求,在重大政务舆情发生时,由事发地区或部门负责组织起草新闻稿按程序送审,原则上1小时内在属地官方媒体发布首条信息;符合信息公开要求的重特大突发事件,2小时内在广播电视播报,次日见报,24小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强化制度约束,政务舆情回应的时效性明显增强。比如,2019年6月26日,有网民反映,疑似在贵州省毕节市、凯里市等地,福利院幼童和留守儿童遭到性侵。6月27日,在天津公安机关的支持下,贵州公安机关初步查明网上传播的所谓“毕节、凯里有未成年儿童被性侵”照片,均为发帖人从网上收集,并非在贵州毕节市、凯里市拍摄,信息系其编造。之后,贵州公安机关对发帖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贵州省公安厅、民政厅及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发布,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着力构建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针对政务舆情回应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各级行政机关主动与宣传、网信等部门联络沟通,完善重大政务舆情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依托专业队伍构建回应关切的整体合力。同时,政务舆情分办督办催办机制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各部门基本都拟定了内部舆情办理回应制度,省政府办公厅还对监测到的舆情如何转相关部门关注回应拟定了流程办法。比如,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对于监测收集到的生态环境网络热点问题,以通报表形式转涉事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其迅速进行核实,根据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置,并在2个工作日内报送处置情况,相关市(州)生态环境部门对于接收到的生态环境网络舆情未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报送调查处置情况,经提醒后仍然未反馈的,年度考核中将被扣分。

(九)强化考核监督推动工作落实

“徒法不足以自行。”贵州在政务公开的推进上,不仅注重出台制度、标准,还同步建立了督查、考核、评估、奖惩等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担当、倒逼工作落实,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建立定期通报工作机制。贵州省建立了政务公开定期通报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年度工作要点、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以及依申请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决策公开、政民互动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确定通报内容,通过单位自查、网络巡查、实地督查、专项检查、第三方评估等调度方式,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督导。将定期通报结果纳入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因履行公开职责不到位、工作推进滞后等原因被点名通报的地方和部门,直接影响本单位最终考核和评估结果。与此同时,连续3年对行政机关向档案馆移送主动公开信息等专项工作进行通报,有效促进各级行政机关履行公开职责。

建立政务公开专项考核机制。自2016年起,贵州省委省政府将政务公开纳入省级机关目标绩效管理,由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等制定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指标,共同实施考核。对推进不力的单位,最多可扣除5%的考核分值,直接影响到年终考核等次。在省级示范下,各地各部门也相应建立了考核管理机制,政务公开所占分值权重普遍在4%以上。贵州省财政厅每年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政务公开工作专项目标考核办法,将各处室(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厅机关二级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毕节市自2016年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对县区和市直部门的动态跟踪考核管理,2017年起还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过程性动态跟踪督促考核与年底综合考核相结合,形成政务公开的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机制。六盘水市印发考核方案,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与干部个人年度工作考核和奖惩兑现有机结合;该市水城县还建立了目标跟踪管理制度,要求行政机关按季度上报公开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建立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机制。政务公开效果怎么样,不能仅由行政机关自说自话,关键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贵州省从2014年起,连续6年委托中国社科院、贵州大学等第三方机构,以公众视角对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成效进行评估。截至2019年,评估对象已全面囊括9个市(州)、贵安新区、88个县(市、区、特区)、41个省直部门、22个乡(镇、街道)共计161个行政机关,首次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评估全覆盖。第三方评估不仅通报评估结果,还为每个评估对象单独梳理了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提升的方向。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由省级层面主导,创新建立基层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对政务公开开展监督,这已经成为贵州政务公开的一项硬性要求与规定动作。政务公开监督员由各县政府统一管理,代表县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监督巡视,直接对县政府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负责。在体制上,以县为单位出台当地的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确定监督员招募方式、招募人数、监督形式。在对象上,兼顾广泛性和代表性,将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离退休干部、村民代表、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中经验丰富、热心公共事务、作风正派的普通群众纳入。在功能上,以公开为主线走向复合化,如黔西南州的政务公开监督员还承担民意调查员、民生特派员等多种职责,统筹兼顾政务公开监督、民意调查等工作。在考核上,各县每年对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考核,不符合条件的予以清退。全省先后招募了1.5万余名基层政务公开监督员,对群众关心的土地征用、拆迁安置、扶贫低保等领域的政务公开开展监督,累计巡查3.4万余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共7600余条,有效解决了基层政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

(十)加强机构人员经费保障

保障机制对于政务公开的常态化、可持续具有重要支撑意义。贵州一直将机构人员经费等保障工作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重中之重,确保了政务公开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加强机构人员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是政府的一项日常工作,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机构,就难以保障工作持续有序开展。在过去的工作中,贵州有不少基层单位缺乏相对固定的公开机构和工作队伍,具体从事公开工作的同志平均7个月左右就会调整一次岗位,工作开展时断时续,公开效果难以保证。为此,贵州省在综合性政策文件基础上,专门下发《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机构和人员保障的通知》,要求所有行政机关都要明确1个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落实至少2名专(兼)职人员互为AB岗。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建立了全省政务公开机构人员数据库,确保了政务公开有机构承担、有专人负责,保证了公开机构和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加强人员队伍培训。政务公开工作涉及管理学、法学、信息技术、传播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有大量的政策文件需要熟悉掌握,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政策水平有一定要求。为系统提升行政机关干部职工的公开意识和公开水平,贵州省于2016年启动了政务公开3年轮训计划,分批次对省、市、县三级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各级行政机关按照省里统一要求,每年分层级分部门至少开展1次政务公开培训,全省累计培训8万余人次。黔西南州等地将政务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贵州省商务厅积极探索多岗合一扩展效能,将政务公开、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等机制有机融合,既提高了政府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又保障了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加强政务公开经费投入。贵州省不断加大政务公开经费投入,为工作推进夯实基础,2018年各级行政机关用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项经费2237.95万元,2019年政务公开相关工作经费也在2000万元以上。如贵阳市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作为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工作经费,安排30万元用于第三方评估,安排18.9万元用于2018年全市政府系统政务公开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