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信用于教学的操作
1.根据需要建立以班、年级或社团为单位的微信群,同时群内学生与教师互为好友。组建微信群的目的之一是便于师生答疑解惑。微信答疑打破了传统课堂提问答疑的时间、地点限制,大大增加了师生交流活动的方式和机会。利用微信可以是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交互功能,教师在答疑时既可是非开放的,也可是开放的。布置和开展问题讨论是组建微信群的另一重要目的。教师可以定期就课堂教学内容设立一些有难度的议题让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后在微信群中参与讨论。在讨论中,由于参与者需要事先查阅资料或临时补充新的信息,这样的讨论往往各方观点鲜明,信息得以充分交流,既提高了讨论水平,也使真理越辩越明。
讨论期间教师一般不必频繁点评学生的发言,必要时适时引导和启发,讨论结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总结。这种较深层次的讨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了解他们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还可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结构。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纠正个别学生的语气、用语,掌控讨论的进程和气氛。一些复杂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有时也根据情况应学生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强调这只是一家之言,不表示一定正确学生必须接受。这种讨论增加了参与者的智慧,也增进了师生互动和感情交流,还能帮助教师深层次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还可以把微信发言讨论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参考。
同时,可利用微信上交作业。由于微信可以通过图片、语音传递信息,因而,学生还可以将作业拍照后以图片形式上交教师;口语类作业则可以录音形式上交。这种作业上交形式方便快捷,还节约了成本。
2.设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汇集本学科一些经典文章向学生定期推送。网络时代知识信息十分丰富,更新极快,各种资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低年级学生在如此丰富的资讯中容易迷失,难于做出选择,教师在海量的信息中择取一些有价值的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学生,将为他们搜寻、判断、选择信息节省大量时间。推荐文章可以本学科为主,但不局限于此,也可包括能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和完善其知识结构的其他学科类文章。另外,收集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书籍、文章、媒体音像等,通过微信平台供学生查询。为了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可不时就推荐的一些重要文章组织讨论。为了鼓励学生写作,创立的公众号可以适当发布个别学生的优秀文章。
3.利用微信获取学生关于教学的反馈,进而实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获取信息反馈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师生及时调整教与学。获取反馈的方式可以通过微信,以教师、学生的主动提问或者教师布置讨论题浏览学生的微信发言来实现,从中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及学生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为避免学生由于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丧失学习的热情,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后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利用微信延伸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事项:1.虽然强调微信在教学的重要意义,但不能以牺牲传统课堂教学质量为前提,仍应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把微信的讨论交流和信息推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能以后者取代前者。2.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微信讨论,当讨论在微信中难以进一步深入时,应适时在课堂上或另辟专门时间由教师予以补充和总结概括。3.在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与文章应以帮助学生能独立地选择和判断信息,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能够独立思考为最终目的。提供微信公众号资讯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对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因此,提供的文章与信息力求以多元、客观和全面为原则,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基本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