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在江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元宵闹花灯,年异岁不同

立春邻着元宵,节气的习俗活动便在琉璃灯的彩光中被展现得越发精彩了。元宵,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俗谚有“正月半,龙灯看”之语,在民间又有“灯节”的俗称。明清时期,江南人家多于正月十三夜里,在厨房悬挂灶灯,放置香烛瓜果,供奉先人遗像,如此持续五夜,直到正月十八“落灯”。这期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庙宇瓦舍更是灯火辉煌。

南宋时,杭州为都城,元宵灯会盛极一时。南宋文人周密《乾淳岁时记》记载那时候杭州人从九月赏菊花后,便开始试灯,称为“预赏元宵”。一入正月,灯火日盛,“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正月十五夜则“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灯会进入高潮。据南宋文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宵时节,官府会给杭城内百姓发钱、酒,以示普天同庆、欢度元宵。这一天城里会汇集数百支舞队,还有演傀儡戏的戏班,正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拦街嬉耍,竟夕不眠”。游人赏玩,不忍舍去。

明代文人张岱《陶庵梦忆》中描述了绍兴元宵龙山放灯的情形,语云:“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此灯会盛况,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南京的秦淮灯会,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称。此外,不得不提上海城隍庙的闹元宵胜景。每逢元宵,城市、乡野彩灯汇聚,光明一片。街巷门庭悬挂春灯、兔子灯、元宝灯、蛤蟆灯、荷花灯、鲤鱼灯等花灯,孩子们轻巧地跳跃着、拍手欢笑着。

灯会热闹,各地花灯愈加奇巧。海宁硖石的灯彩以针刺花纹闻名,细针在宣纸制成的灯体上刺出各种花纹,花鸟虫鱼、亭台楼阁,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待到正月十五,各坊巷有“斗灯”盛会,近人张宗祥《铁如意馆碎录·硖琐记》中说:“硖一镇分为十余坊,坊各自为灯。灯之起始于一二坊,……此坊起,他坊继之,……互相诮,则互相竞。竞则愈奇愈盛,哄然十余坊皆出。”真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流光溢彩,婉转如霞。其他的,比如嘉兴桐乡濮院的剔墨纱灯,每逢元宵节庆必挂于家中。上海松江有伞灯,灯上镂刻着山水花鸟,以及《西厢记》《西游记》等古典故事的人物形象,配以美丽的璎珞,远远望去,玲珑剔透,色彩缤纷。苏州又有“琉璃球”和“万眼罗”两种名贵的花灯。这两种灯制作耗时耗力,通常在腊月就开始制作了,但售价昂贵,不是一般百姓能承受的。不过即便如此,杭州的富户们亦早早下了定金,于冬至前就已经采购停当了。难怪南宋词人姜夔曾感叹“好灯须买不论钱,别有琉璃价百千。都下贵人多预赏,买时长在一阳前”(《观灯口号》)。

热热闹闹地过了正月十八,落了灯,年节也算是过完了,春光也越发明媚了。从立春开始,人们迎春、祭春神、“咬春”,在春寒中开启新的一年,等待着温暖的春天降临江南大地,正是“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