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铨评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陈光还

尽管时常想念父亲,很多年来却极少与人谈及父亲,研究者若有需要,大多是找我的小妹光琴。2016年12月,我受邀参加了在四川富顺召开的“全国首届陈铨学术研讨会”,代表家属在会上作题为《我印象中的父亲》的简短发言,讲着讲着,觉得大家挺感兴趣,不知不觉就多讲了几句。后来据录像的朋友告诉我,整整讲了17分钟,走下讲台,郭娟女士就前来和我约稿,希望把这次发言整理出来,可以刊登在她主编的《新文学史料》上。

后来我才明白,我的发言之所以受到与会专家教授们的关注,是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过父亲,尽管他们读过我父亲的书,写过有关父亲的著述。由此可见,学术界迫切需要一本以可靠的事实为根据,反映父亲的成长经历、学术思想变化,以及各个时期的工作和遭遇的传记,以消除对他们研究对象的陌生感。由这一点出发,在我读过的有关父亲的研究著述中,孔刘辉先生的这部评传是最值得阅读的一本力作。

多年以前,大哥光群就和我讨论过,作为家属我们到底可以帮那些研究父亲的学者们什么忙,他的意见是可以做两件事:一是提供父亲未曾公开的资料,如照片、日记、信件以及未发表过的文稿;二是回忆我们所知的有关父亲的工作、生活以及习惯、交往等日常琐事和有趣的细节。至于我们家属的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就不必行诸文字,而应让学者们自由发挥和讨论。在和学者们的交往中,我尽可能地这样去做了,希望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有些帮助。

记得父亲生前常说:“如果没有事实为依据,又缺乏逻辑性,那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胡说八道!”这是我一生奉为圭臬的原则,也是我十分赞赏这本书的原因。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孔先生不辞劳苦地收集了大量有关陈铨的资料,对于原本不太清楚的问题,凡有所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些资料中有许多是我过去不清楚甚至不了解的。孔刘辉先生曾经对我说:“我希望写的每一句话都有文献和事实为根据。”这本《陈铨评传》就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当然要完全做到这点非常困难,但能够这样去想去做,就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

2020年5月18日于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