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思维2:智慧与金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疲累了再做下去也沒有回報,不如先行休息

Ivy:我們很多時也會長時間集中做一件事情,因為有些事情要專心才做得到,但工作進度就像一條“curve”(曲線),開始時會愈做愈好,但慢慢地會變得疲累,效率就會回落。我想問,若遇到這種情況,我可以怎樣為自己「充電」?

蘇:這是“marginal diminishing returns”(邊際遞減定律),就如「80/20」的原則。有些完美主義者,他們以為花很多時間做一件事情便一定做得好。但其實工作了數小時後,你已經很累了。即使再花時間,那得益也只是“marginal”,是很少的。所以,你要衡量一下,去到某個情況就需要轉換工作,不要繼續做同一件事情。

冼:Stella所說的道理,尤其適用於一些需要動腦筋或創意的工作。創意不是一直想就可以想出來,若去到某一點,你克服不了某些阻礙,便應把它放下,先做些別的事情,如看電影、唱卡拉OK,我肯定你重拾工作時會有新角度和新理念。所以,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每人在每天的能量是有限的,到達頂點時,你便要停下來,待第二天再注入新能量。

儀:我有一位管理財務的同事,他在公司的工作時間是最長的,可能真的是通宵達旦。他在辦公室內放了一部HI-FI、一缸金魚,還有冰箱、微波爐等等。

李:他把自己的家搬到辦公室了!

儀:工作了一段時間,他便會聽聽收音機,看看新聞;感到沉悶時便看看魚兒,分散一下精神。這也是減壓的方法。另外,有時我們會在開會前訂定時間,每個會議不超過兩小時,若真的要開長時間的會議,中間要有小息,讓大家吃吃下午茶,紓緩一下,才繼續會議。

冼:我也有一個問題。我發覺近年的時間壓力很大,很多時候,公司或組織也會有午餐會議,大家買些三明治,在午飯時間邊吃邊開會。好處是把午飯時間善用,但大家一邊進食一邊動腦筋,會否令胃酸分泌不夠,引致消化不良?

儀:其實我是感同身受的,因為我們公司常常舉行這類午餐會議,大家一邊吃一邊討論。我個人很認同冼教授剛才所說,在進食時,血液都流往胃部,腦袋運作得不是很正常。但若大家不希望加班或不想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便要兩害取其輕,在午飯時間開會。

李:我想起一位客人,他常常工作至凌晨三四時。有一次,他在凌晨五時下班,看到老婆婆在晨運,便質疑自己是否有問題。於是,他開始把工作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需要完美」,因為他是一位完美主義者;另一類則是“satisfying”,滿意即可,然後把只需達到「滿意」標準的工作交給同事。

好,Alex還有一個問題。

Alex:我想問李小姐,很多管理人員都覺得工作量太繁重,未能在限期前完成所有工作。尤其是近年經濟不景氣,很多公司都削減人手,精簡架構。若下屬投訴工作量太繁重,超出他的個人能力,你會如何處理?

儀:那要視乎情況而定。那同事的工作效率可能較低,無可否認,他的工作時間很長,但不等於其工作效率合乎公司要求。假如他真的盡了最大努力,而公司委派給他的工作也應該是他能勝任的,那便要跟他溝通一下,看看會否是同事所受的訓練不夠,或他本身有其他問題。身為管理人員,你要坐下來跟他慢慢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