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生必读古诗文(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涼州詞(其一)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涼州詞:是指唐代樂府《涼州曲》的歌詞。唐代有不少詩人曾為《涼州曲》填上新詞,而王之渙寫的《涼州詞》共有兩首,本篇是第一首。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這裏指遠遠望向黃河的盡頭。

 孤城:孤零零的城池,這裏指玉門關。萬仞( jan6〔孕〕 rèn):形容極高。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至八尺,一尺合約二十三厘米。

 羌( goeng1〔薑〕 qiāng):中國古代西部的一個少數民族。羌笛:羌族傳統笛子,音色淒涼。何須:不須,不用。怨:埋怨。楊柳:指北朝樂府樂曲《折楊柳》,同時指自然界中的楊柳樹。

 度:到。玉門關: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是當時通往西域的重要關口。

【解讀】

這首邊塞詩以壯闊的場景、悲涼的意境,寫出了戍( syu3〔恕〕 shù)守邊境戰士們的孤獨心情和對家鄉的思念。

詩歌開首就渲染出一種蒼涼的氣氛:在茫茫邊境大地上,奔流的黃河彷彿是從天上白雲間流淌下來的。在萬仞高山之下,是孤零零的玉門關,戰士們就在這裏保衞國家。他們遠離故鄉,非常寂寞,當聽到有人吹奏起象徵離別、曲調悲傷的《折楊柳》時,就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但是,白白抱怨又有甚麼用處呢?春風本來就是吹不到玉門關的啊!這裏的春風一方面是指濕潤的海風,因為玉門關位處內陸,遠離海洋,潮濕的海風不可能吹到這裏;一方面又借喻朝廷的關懷和恩澤,「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實際意思是朝廷對駐守邊關士兵缺乏關懷,置之不理。

【文化知識】

邊塞詩

邊塞詩是以邊疆( goeng1〔薑〕 jiāng,邊界)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寫邊塞詩的詩人大多有過戍守邊疆的經歷,他們藉着詩歌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與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唐朝時期國力強盛,派遣大量士兵駐守邊境。許多文人胸懷報國的熱情投筆從戎( jung4〔容〕 róng,軍隊),駐守邊疆。因此,唐朝是邊塞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有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岑參等。

【練習】

(參考答案見此处)

 詩中哪些句子描寫了邊境山川的壯闊雄偉?



 承上題,這些詩句運用了下列哪一種修辭手法?

○A.比喻

○B.對偶

○C.誇張

○D.排比

 士兵們用羌笛吹起《折楊柳》,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可以知道朝廷是怎樣對待邊關士兵的?



 這首詩主要(答案可多於一個)

○A.反映戰士的孤獨。

○B.讚美邊塞的壯闊。

○C.抒發戰士對家鄉的思念。

○D.讚揚戰士的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