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塞(其一)①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②。
但使龍城飛將在③,
不教胡馬度陰山④。
【作者簡介】
王昌齡(公元六九八至七五六年),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一說河東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擅長寫七言絕句,被稱為「七絕聖手」。他的詩歌多描寫邊塞生活,風格慷慨激昂,氣勢雄渾,因此也贏得「詩家天子」的美譽。
【注釋】
① 出塞:王昌齡共寫了兩首《出塞》,這裏是第一首。出塞的字面意思是「走出邊疆」,實際是指士兵到邊疆行軍征戰。塞:邊疆。
② 還( waan4〔環〕
huán):回來。
③ 但使:只要。龍城:位於漢代的右北平郡( gwan6
jùn,古代行政區域),是與匈奴接壤的地區。飛將:指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
④ 教:讓。胡馬:匈奴的軍隊。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這裏指匈奴。度:越過。陰山:指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陰山山脈,古時候匈奴常常經此地入侵中原。
【解讀】
從古至今,秦漢時的明月始終映照着邊關,到王昌齡所處的唐代,已經有接近一千年了,但是戰爭一直沒有停止。很多人都要離鄉別井,趕赴萬里之外的戰場,卻再也沒有回來。如果驍勇善戰的西漢「飛將軍」李廣今天還活着的話,他一定不會讓匈奴的軍馬越過陰山,侵擾中原。後兩句既歌頌了李廣這位良將,又感慨如今再沒有優秀的將領可以平息邊患,表達出詩人對現實的憂慮和不滿。
【文化知識】
李廣
李廣是西漢時代的名將,他驍( hiu1〔囂〕
xiāo,英勇)勇善戰,足智多謀,曾數次打敗入侵的匈奴,是當時及後世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連匈奴人也非常畏懼他,數年不敢入侵中原,甚至稱之為「飛將軍」。在詩中王昌齡借用「龍城飛將」這個典故,表達出他對能夠保衞國家、抵禦外族入侵的良將的歌頌和渴求。
【練習】
❶ 下列哪一項是「秦時明月漢時關」所暗示的內容?
○A.秦漢時代的邊關風景非常優美
○B.從秦漢時代到現在時間很久遠
○C.外族經常在晚上侵犯中原地區
○D.李廣常常在晚上出動擊退外敵
❷ 你認為「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原因是甚麼?
❸ 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兩句,可見戰爭是怎樣的?
❹ 下列哪一項有關李廣的描述是正確的?
○A.李廣是唐代的名將
○B.李廣曾多次被匈奴打敗
○C.匈奴上下都非常痛恨李廣
○D.李廣有「飛將軍」的稱號
❺ 作者借用「龍城飛將」這個典故,表達出甚麼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