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成语课堂(个人修养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指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看來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北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而壽。」

深藏若虛

顧盼自雄、鋒芒畢露

他表面上顯得笨笨的,我曾與他相處,發現他頭腦靈活,是個大智若愚的人,我們要多向他請教才對。

今天很多人都會取笑樣子愚鈍的人,但這樣做不但會觸犯歧視條例,更會使自己失去察舉賢能的準確性。

西晉的魏舒自幼喪父,由外祖父撫養長大,他遲鈍質樸,所以鄉親一向都不看重他。魏舒喜歡騎射,但到四十多歲,尚未能知名。

郡里佐吏察舉魏舒為孝廉候選人,宗族們認為魏舒沒有學識,勸他不要競選,一來是藏拙,二來可以表現清高,魏舒卻說:「不妨試試看,假如不能中選,那是我的過錯。」於是他認真準備功課,策勵自己,每一百天讀完一部經書。終於他對策合格,當上澠池縣縣長,後來又升為後將軍鍾毓的幕僚長。

鍾毓常與部屬練習射箭,魏舒在旁為他籌劃。有一次射箭比賽,因組裏的人不足,鍾毓無奈以魏舒湊數,只見魏舒姿態閒雅,發無不中,滿座這才愕然。鍾毓歎道:「我比不上卿的才能,就好像這次射箭一樣,其他方面必定也是如此。」後來魏舒官至太守、刺史,太康初年以右僕射遷為司徒(即宰相),享年八十三歲。

魏舒為人深藏不露,加之平時不喜誇飾,旁人皆不知其深淺;自請遜位,別人也不知悉。所以動輒得咎的晉朝位居三公而能辭榮善終的人,只有魏舒一人。

可見,有智慧的人不一定從外表就能顯示出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如果有大智慧的人看似愚蠢,愚蠢的人也樣子愚蠢,那怎樣區分誰智誰愚呢?

在愛恩斯坦寫成「相對論」前,很多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低能兒。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有關愛恩斯坦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