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7:黑色星期一
我现在还能时常听到有人问:“1987年黑色星期一那次,趋势跟踪表现又怎样呢?”“在那次偏离20倍标准差的事件中,趋势跟踪表现又如何呢?”他们用一种“已经预料到了答案”的语气质问我,在他们看来,趋势跟踪在那天必死无疑。但我不得不让他们看看“残酷”的现实。以下是1987年秋天趋势跟踪者的历史业绩(见表4-10和表4-11):
要想成功,就只能有一个目标。
——文斯·隆巴迪
对我们来说,狂热是件好事情,我们可以义无反顾地投入。但不幸的是,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好的。对大多数人不好的事,反而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托比·克拉贝尔(Toby Crabel)
当你排除了一切可能性,剩下来的那个,无论多么不可能,都必定是真相。
——柯南·道尔74
我找到了1987年《经济学人》发表的一些文章,里面提到了那时才27岁的哈丁和31岁的拉里·海特。摘录如下:
►对金融市场进行技术分析的前提是,市场有趋势,并且趋势基于之前的价格表现,而且市场很少(如果有的话)是随机漫步的。
►图表分析者想从股票或商品期货的可辨的价格运动中识别一种趋势,以确认价格是否从先前的交易区间向上或向下突破。
►拉里·海特把电脑当成铁砧。想法可以反复推敲出来,要是达不到要求,就可以丢弃了。
►大卫·哈丁的交易系统不仅能得到买入和卖出的信号,还能够判断投资的持有时间。他的投资只有50%是赚钱的,但赚钱的幅度比亏钱的幅度平均大了3倍。
►1987年有批评声称,哈丁和海特的趋势跟踪就是昙花一现。75
我在2016年和拉里·海特见过一次面,我问他是如何看待自己在1987年被当成“昙花一现”的。他的习惯一直都没有变过,他在1987年是怎么说的,在2017年还怎么说。这足以证明一切。
趋势跟踪者能够持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和他们没有季度收益限制是密不可分的。华尔街和金融界主流对“成功”的衡量标准,都建立在逐日收益的基础上。但趋势跟踪不这样做。比如说,当你回头看2008年趋势跟踪者的收益,你会发现如果没有2008年10月的本垒打,他们肯定不会表现得这样好。他们的交易历史将完全被改写。
用季度收益数据来衡量业绩,意味着你必须要预测市场,达到盈利目标。但季度收益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业绩指标,它只是让投资人放心,让投资人错误地相信他们可以获得持续而稳定的盈利。对持续稳定盈利的追求,让投资人追求金融交易的“圣杯”或者“圣手”,以此来保证他们总能赢。
想想你参加一次足球赛,赛程分四场,而你要在每一场都进球。这样踢球,你会更关注每场都进球,而不是最终赢得比赛。一位伟大的趋势跟踪者曾说:“我可能在某场得了28分,也可能每场都进了些球,但最重要的是,最终我要赢。”如果一个趋势跟踪者在第一场得了28分,其他场一个球都没进,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出现损失就归咎于衍生品,这无异于出了车祸却怪汽车。
——克里斯托弗·卡普76
趋势跟踪者都是本垒打的好手,无论市场什么时候出现机会,他们都能抓住。关注绝对收益的趋势跟踪者没有固定的盈利目标。在他们眼里,市场是提供滚动收益的。我曾经问过比尔·邓恩,他是如何看待华尔街把季度收益率当作衡量标准的。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让客户接受他们的投资方式的。他回答道:“客户必须先明白追求短期收益是个陷阱,他们才会接受我们的方式。”
对于交易这场严肃的游戏,邓恩说得确实没错。
朱利安·罗伯逊在退休后,也公开批评这种业绩评价制度,将它比作是必要而无用的棒球裁判:“一名优秀的投资者正如一名不需要裁判的棒球手。如果没有裁判,你多半可以等到一次好球;如果像在对冲基金这种地方,你要为别人的钱着想,那就必须有一位裁判员——季度收益率。”
日出资本合伙人Jason Gerlach还提供了其他数据来抨击“基于日历的收益率评价”。从标准普尔指数和趋势跟踪指数的比较足以看出,当出现事件冲击时,趋势跟踪的表现和大盘是多么不同:
资料来源:Sunrise Capital
在股市中,赚大钱是靠在大趋势里站对了方向。这也就是说,要与市场合而为一。和趋势对着干,无异于自杀;趋势更可能持续,而不是逆转。
——马丁·茨威格(Martin Zweig)
Kieron Nutbrown虽然没有研究过趋势跟踪,但他总结了一份从中世纪至今的金融危机和市场恐慌的大事件年表:
1255年:意大利1255~1262年信贷过度扩张,导致银行倒闭
1294年:爱德华一世在与法国的战争中战败
1298年:法国的腓力四世(Philip IV)夺取了锡耶纳的格兰塔瓦拉
1307年:菲利普四世解散圣殿骑士团
1311年:爱德华二世对佛罗伦萨花思蝶家族违约
1326年:佛罗伦萨的斯卡利、锡耶纳的阿斯蒂破产
1342年:爱德华三世在百年战争中对佛罗伦萨银行违约
1345年:巴尔迪家族和佩鲁齐家族破产,14世纪40年代大崩溃
1380年:佛罗伦萨梳毛工人起义,14世纪80年代初大萧条
1401年:意大利银行家在1401年被逐出阿拉贡,在1403年被逐出英格兰,在1410年被逐出法国
1433年:在与米兰和卢卡发生战争后,佛罗伦萨又发生了财政危机
1464年:科西莫·德·美第奇逝世,佛罗伦萨的破产浪潮
人在意识到自己不知道世界如何运作时,会觉得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这个世界是由那些自认为知道它如何运作的人操控的。
——阿莫斯·特沃斯基
1470年:爱德华四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对美第奇家族违约
1478年:美第奇银行布鲁日分行因坏账而清算
1494年:法国查理八世占领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被推翻
1525年: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围困热那亚
1557年: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接管查尔斯五世的债务,进行债务重组
1566年:荷兰反抗运动开始(西班牙贸易中断)
1575年:腓力二世违约(1575~157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热那亚债权人)
1596年:腓力二世违约(1596年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热那亚商人)
1607年:西班牙国家破产(热那亚银行破产)
1619年:劣币危机,即三十年战争爆发时的货币危机
1627年:西班牙破产(热那亚银行和富格尔家族破产)
1637年:荷兰郁金香狂热结束,荷兰东印度股份公司成立,运河开凿
1648年:法国国家破产,意大利银行家破产
1652年: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英国攻击荷兰船只)
1666年:第二次英荷战争(荷兰香料船队被破坏)
1672年:法国/英国入侵荷兰的灾难年
1696年:九年抗法战争期间英国政府债务危机
1705年:西班牙对法国战争期间,出现英国危机
1720年:英格兰的南海泡沫和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崩溃
1761年:英国在与法国的七年战争中出现政府债务危机
1769年:东印度公司股票大跌(孟加拉泡沫崩溃)
1772年:伦敦和美国殖民地的信用危机
1783年:独立战争后英美经济萧条
1792年:汉密尔顿退还款项后,美国第一银行的繁荣与萧条
1797年:土地投机泡沫破裂,银行因担心法国入侵而迁到英格兰
1802年:英法之间的亚眠和平之后出现萧条
1807年:杰斐逊的《禁运法》(限制与英国的贸易)
1812年:美国和英国之间爆发1812年战争
1819年:土地泡沫破裂,银行倒闭潮,美国第二银行收紧银根
1825年:伦敦的新兴市场(拉丁美洲)泡沫破灭
智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能认识事物本身;第二类是能通过别人的理解认识事物;第三类是既不能认识事物本身,也不能靠别人的理解认识。第一类智力最为优异,第二类次之,第三类则无甚用处。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837年:运河、棉花和土地泡沫破裂,银行危机
1847年:伦敦铁路繁荣开始崩溃(在《银行宪章法》颁布后)
1857年:全球市场恐慌,铁路泡沫,俄亥俄州人寿保险公司的失败
1866年:伦敦盖尼公司破产,银行危机
1869年:纽约黑色星期五,古尔德和菲斯克的黄金投机活动崩盘
1873年:铁路泡沫,杰伊·库克失败,银本位危机
1877年:铁路大罢工(在1873年发生恐慌后的通缩和减薪)
1884年:纽约市国民银行收紧银根,纽约银行倒闭
1893年:铁路泡沫破裂,银行倒闭,黄金储备不足,谢尔曼白银法案
1896年:挤兑白银储备,商品价格下降,伊利诺伊州国民银行倒闭
1901年:北太平洋铁路股份暴跌
1907年:银行家恐慌(联合铜业公司暴跌,尼克博克信托公司破产)
191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实施(标准石油公司破产)
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欧洲黄金储备枯竭
1921年:大萧条(1920~1921年);战争复员,收紧银根,严重通货紧缩
1929年:华尔街崩盘/黑色星期二(20世纪20年代繁荣开始崩溃)
1932年:大萧条低谷,银行普遍倒闭
1938年:新政出台后,货币和财政紧缩(罗斯福衰退)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
1948年:美联储收紧货币,导致1949年的衰退
1953年:美联储为应对1952年朝鲜战争后的通货膨胀,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1957年:艾森豪威尔衰退(紧缩货币以应对通货膨胀)
本质上我们并不存在获利了结;我们只是止损,因为获利了结就意味着干扰阻碍每个仓位都拥有的无限上涨潜力的发挥。我们的止损策略来自精准的模型判断,能够分析在任何位置上、任何市场条件下,止损对应的各种可能性和后果。这让我们能够按每种可能性分析得到期望损失,最终构建出最优的清仓策略。
——保罗·穆尔范尼
1962年:肯尼迪政府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1969年:尼克松经济衰退(采取货币和财政紧缩政策,应对通胀和赤字)
1974年:石油危机(OPEC禁运,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出现滞胀)
1979年:能源危机(伊朗革命),保罗·沃尔克执掌美联储期间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1982年:因能源危机美联储继续紧缩,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债务违约
1984年:伊利诺伊州大陆银行倒闭
1987年:黑色星期一(全球市场崩溃,投机热潮崩溃)
1990年:海湾战争,1990~1992年衰退
1994年:龙舌兰酒危机(墨西哥比索贬值),美联储加息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始于1997年),俄罗斯债券违约,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盘
一切准备就绪。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9·11”事件,安然丑闻
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危机,雷曼、AIG等破产
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和信用评级下调,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
2015年:美联储零利率政策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于2014年结束)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
历史不会停滞,这张大事件年表还将连绵不绝地写下去。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而金融的韵脚,正如2004年2月《经济学人》的评论所总结的那样:
全世界的银行下注的筹码都在扩张,这是因为银行的收益率在下降,只能通过不断扩张来赚取更多利润。目前的情况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盘时的情况别无二致……银行正走向“悬崖的边缘”。通过过去的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使用的风险管理模型低估了极端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因为一旦极端事件发生,人人都会争先恐后地抛售资产……根据相关合规要求,当银行的持仓下跌,银行必须追加资金或者平掉仓位。这样一来,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恐慌,而银行也必然选择平仓。当所有资金都在拼命出逃的时候,价格就会进一步下跌,然后要求投资者平掉更多仓位。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次,造成了不少灾难性的后果……分析起来,这其中有诸多导火索:美元暴跌、油价猛涨,或者大的新兴经济体陷入困境。上述情形一旦发生,带来的连锁反应就可能是毁灭性的。77
期权定价的想法如此简明而正确,它曾被严肃地对待,后来却被无知地滥用,成了人类思考的一根拐杖。
——伊曼纽尔·德曼(Emanuel Derman)78
2008年金融危机,仿佛就是按照这个剧本演的。而且我们完全可以确信,这样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尽管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出下一次金融海啸发生的时间。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前法律顾问意识到危机还会不断上演:“如果我们现在回顾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事件,不难发现2008年的恐慌就是在重蹈1998年的覆辙。时过境迁,1998年和2008年的情况自然不同,但表现出的特征却是一样的。最糟糕的是,下一次的恐慌,还将重蹈1998年和2008年的覆辙。我们从中吸取不到教训。精英们只会每次都大搞救助计划而已——除非下次危机大到连救助都无能为力。”80纳西姆·塔勒布在2016年11月更精辟地阐述道:“从2009年开始,市场就像注射了局部麻醉剂一样。”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要是只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或许还能幸免于难,但它有两位,因此注定会崩溃。
——弗雷德里克·汤森(Frederic Townsend)79
有一天,就像僵尸电影中的魔幻场景那样,可能会有某些人像亨特·S. 汤普森那样,坐在那里低语:“在这个猪的国度,任何猪都能在风口上飞——除了我们。我们不行,我们没办法跟猪一样。我们不一定赢,但至少不会彻底输掉。我们徒然留着残破的自我形象,也好过加入被恐慌驱动的羊群。”
学会享受趋势吧。你无法阻止它。
和第一个走路但却走错路的人相比,我更愿意做第二个走但走对路的人。对市场的反应比预测更重要。
——拉里·滕塔雷利(Larry Tentar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