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接触器故障分析
接触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开关电器,是用来频繁地、远距离地接通或分断电动机主电路或其他负载电路的自动控制电器。它主要用于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反转、制动和调速以及控制电动机主电路和大电流电路的通断。
接触器按流过其主触头的电流的性质分为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实际应用中以交流接触器居多。
1.4.1 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0 所示,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机构、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及支架底座等部分组成。电磁机构由双 E 形铁芯(动、静铁芯)和吸引线圈构

成,是接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它带动触头实现闭合与断开。触头系统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包括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可以控制较大的电流,所以常用来接通和分断主回路;而辅助触头允许通过的电流小,一般用于控制回路中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灭弧装置用来减小电弧对触头的损伤。
图1.10 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工作原理:线圈加额定电压,衔铁吸合,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线圈电压消失,触头恢复常态。为防止铁芯振动,需加短路环。
1—衔铁;2—铁芯;3—线圈;4—常开触头;5—常闭触头
2.直流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直流接触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交流接
触器基本相同,即由线圈、铁芯、衔铁、触头和灭弧装置等组成。区别是除触头电流和线圈电压为直流外,其触头大多采用滚动接触的指形触头,辅助触头则采用点接触的桥式触头。铁芯由整块钢或铸铁制成,线圈制成长而薄的圆筒形,并且为保证衔铁可靠地释放,常在铁芯与衔铁之间垫有非磁性垫片。灭弧装置采用磁吹式灭弧,因为直流电弧没有自然过零点,更难熄灭。
1.4.2 接触器的表示符号
接触器的表示符号如图1.11所示。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线圈、主触头和辅助触头。其中主触头主要用在主电路中,辅助触头主要用在控制电路中。
图1.11 接触器的表示符号
1.4.3 交流接触器在电路中的工作情况分析
当线圈通电时,常开的主触头和常开的辅助触头立即闭合,常闭的主触头和常闭的辅助触头立即断开;当线圈失电时,所有触头立即复位,常开触头断开,常闭触头闭合。
注意:主触头一般只有常开触头形式。1.4.4 交流接触器故障分析
1.接触器的检测内容
(1)接触器线圈加额定电压时应能可靠吸合;撤去外加电压后应能可靠释放。(2)吸合时无较大的噪声,噪声较大时应加以处理。
(3)吸合时接触器无较高的温升,正常时为温热。(4)吸合时接触器无放电声音。
(5)吸合时接触器内无异常火花。
(6)不带电时推动接触器衔铁连杆应无卡滞现象;衔铁松开时,常开触头不导通,常闭触头可靠导通;按下衔铁时导通情况相反。
(7)不带电时检查灭弧罩,应无松动与裂损现象。
(8)必要时,测量接触器线圈电阻,一般应为数十欧姆或数百欧姆。2.接触器故障分析
接触器主要用于远距离控制功率较大、启动频繁的电动机及其他负载,是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控制电器;故障时易造成设备与人身事故,所以必须设法排除。
交流接触器常见的故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磁铁噪声太大。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是:①电源电压过的,这时需要将电源电压调整到合适的值;②复位弹簧反作用力过大,这时应调整复位弹簧的压力;③短路环断裂,这时只能更换短路环;④铁芯端面有污垢,这时应清洗铁芯端面;⑤电磁系统歪斜,使铁芯不能吸合平稳,这时应调整机械部分到合适位置;⑥铁芯端面过度磨损,这时只能更换铁芯。
(2)线圈过热或烧损。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是:①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这时调整电源电压到合适值即可;②线圈的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不符,这时只能更换线圈或接触器;③操作频率过高,这时应选择合适操作频率的接触器;④线圈由于机械损伤或附有导电灰尘导致匝间短路,这时应先排除短路故障,然后更换线圈并保持清洁;⑤环境温度过高,这时应改变安装位置或采取降温措施;⑥空气潮湿或含腐蚀性气体,这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措施;⑦交流铁芯极面不平,这时应根据实际不平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清除极面或调整铁芯。
(3)线圈断电后,接触器不释放或延时释放。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是:①统中柱无气隙,剩磁过大,这时应采取退磁的方法将剩磁间隙处的极面锉去一部分,使间隙为0.1~0.3mm,或在线圈两端并联1只0.1μF电容,如果效果仍不明显,应更换铁芯;②启用的接触器铁芯表面有油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有油腻或灰尘附着,这时应将铁芯表面防锈油脂擦干净,铁芯表面要求平整,但不宜过光,否则易造成延时释放;③触头抗熔焊性能差,在启动电动机或线路短路时,大电流使触头焊牢而不能释放,其中以纯银触头较易熔焊,这时应排除熔焊故障,更换触头;④触头复位弹簧压力过小,这时应调整触头复位弹簧压力;⑤机械可动部分被卡住,转轴生锈或歪斜,应排除卡住现象,修理受损零部件;⑥复位反力弹簧损坏,这时只能更换新的复位弹簧;⑦安装位置不正确,这时调整安装位置到合适位置即可;⑧线圈电压不足,这时调整线圈电压到规定值;⑨E形铁芯寿命到期,剩磁增大,这时只能更换E形铁芯。
(4)触头烧伤或熔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是:①连接电路中的电动机发出嗡嗡声,说明某相触头接触不好或连接螺钉松脱致使电动机缺相运行,这时应立即断电检查;②触头压力过小,这时可以调整触头复位弹簧的压力;③触头表面有金属颗粒等异物,这时应清理触头表面;④操作频率过高或工作电压过大导致断开容量不够,这时只能调换容量较大的接触器;⑤长期过载使用,这时只能更换合适容量的接触器;⑥环境温度过高或散热不好,这时应降低接触器容量;⑦触头的超程过小,这时应调整触头的超程或直接更换触头;⑧负载侧短路,触头的断开容量不够大,这时应改用容量较大的低压电器。
(5)接触器吸不上或吸不足(即触头已吸合而铁芯尚未完全吸合)。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是:①电源电压过低或波动太大,这时调整电源电压到合适值;②线圈断线、配线错误及触头接触不良,这时应更换线圈、检查线路、修理控制触头;③线圈的额定电压与使用条件不符合,这时应更换线圈;④衔铁或机械可动部分被卡住,这时只要将异物清除即可;⑤触头复位弹簧压力过大,这时应按要求调整触头参数。
(6)相间短路。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是:①接触器互锁不可靠导致相间短路,这时检查电气互锁和机械互锁(第2章介绍该概念);②接触器动作过快发生电弧短路,这时应更换动作时间较长的接触器;③尘埃或油污使绝缘变坏,这时要注意接触器的清洁,经常清理;④零部件损坏,这时只能更换新的零部件。
(7)线圈通电后,接触器不动作或动作不正常。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是:①线圈控制线路断路,这时检查接线端子有没有断线或松脱现象,如有断线更换相应导线,如有松脱紧固相应接线端子;②线圈损坏,这时用万用表测线圈的电阻,如电阻为+∞,则更换线圈;③线圈额定电压比线路电压高,这时应更换适应控制线路电压的线圈;④铁芯或机械部分被卡住,这时需要调整零件位置,消除卡住现象;⑤转轴生锈或歪斜,这时要进行除锈、涂润滑油或更换零件;⑥操作回路电源容量不足,这时将电源容量调整到合适值即可;⑦复位弹簧压力不合适,这时只要调整复位弹簧的压力即可。
(8)灭弧罩碎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原有接触器的灭弧罩损坏或丢失,这时应及时更换或加装灭弧罩。
综上所述,由于接触器是组成电气控制系统的一个主要器件,出现故障会影响到整个14
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于它的故障分析非常重要,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