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人(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柯于义:老西藏精神的诠释者

深入野外第一线,搜集地质基础资料

作为西南诸河流域综合规划地质勘察现场负责人,2006年至2013年,柯于义长期驻扎西藏,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西藏的工地度过。

刚到西藏的时候,高原反应常常伴随着他,夜晚睡不着觉,头痛欲裂,他甚至用过头撞墙来缓解。喝了不洁的、烧不开的热水后拉肚子的滋味更是难以忍受……这些经历没有把他击垮,反而使他积累了经验,以后再没害怕过高原反应。

当时,雅鲁藏布江综合规划工作启动,他随长江委专家组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进行查勘,总是跑在最前面;2007年,他带领一个地质小组深入无人区,行程数千公里,从阿里的普兰到林芝的墨脱,对雅鲁藏布江进行了全面查勘;其后,他作为专业负责人组织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藏嘎坝址、米林调节库坝址、墨脱坝址开展了专门地质勘察。2008年,作玉曲河水电规划时,他带着马帮翻山越岭徒步行走10余天,睡帐篷、啃干粮开展地质勘察。2009年至2011年,他又先后组织完成了尼洋河综合治理与保护规划、察隅曲流域综合规划、帕隆藏布流域综合规划地质勘察。

作为地质工作者,他坚信只有深入野外第一线,才能获得最真实、最完整、最全面的资料。这一时期,从金沙江、怒江的横断山区到三江源头的各拉丹东,从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到墨脱,从一个工地跑到另一个工地,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青藏高原,收集到大量翔实珍贵的地质基础资料,负责组织完成了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以及玉曲河、察隅河、尼洋河、帕隆藏布流域综合规划地质成果的编制,为西南诸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西南诸河流域规划勘察工作的同时,柯于义还分别组织并全程参与了青海省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云南滇中引水、金沙江塔城坝址预可研、西藏山南地区阿涡夺水库渗控、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玉曲河扎拉水电站、雅鲁藏布中游综合治理等十余个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

主动请缨技术援藏,抗震救灾保平安

2008年,西藏自治区水利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向长江设计院提出了派地质专业人员援助的请求,考虑到柯于义有丰富的西藏工作经验,他成了援藏的不二人选。

刚到受援单位报到,10月6日拉萨市当雄县就发生6.6级地震,当地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大量房屋建筑受损。柯于义主动请求到震中考查,并立即投入到西藏水利厅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他专门带领一个工作组对地震可能影响到的水利工程逐一进行现场检查,提交了“关于对拉萨市15座水库进行特别巡视检查情况的报告”,落实了处置建议,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2008年12月,墨脱县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雅鲁藏布江形成堰塞湖。次年2月底,受国家防总指派,柯于义作为地质专家参加了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山体滑坡应急调查处置工作。他经过9天跋涉,步行140余公里,克服雨天、山高路险等重重困难,成为第一个也是调查组中唯一到达滑坡堰塞湖现场的专家。他同西藏方面的专家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堰塞湖现场调查任务,随后与调查组成员一起加班加点编制完成《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得到水利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肯定。

援藏期间,柯于义参与组织完成了10余个项目内外业工作,还作为地质专家参加了西藏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的30余个项目的成果咨询和审查。为做好受援单位专业管理和技术“传、帮、带”,他带领专业人员在野外工作100多天,一边工作一边针对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地质环境,指导他们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和总结,提高了当地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参与组织了西藏水利厅水利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建院10周年第一次全院学术交流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论文30余篇在会上交流。

从“小柯”到“老柯”,探索进取永不止步

李胜元

1993年,柯于义分配到长江设计院时,正值三峡工程开工,他把能参与三峡工程建设作为自己的人生起点,立下了不断学习进步的人生志向。参加三峡库区城镇规划勘测工作期间,同事们休假,他主动留下继续工作,刻苦钻研技术,快速积累经验,很快成为单位技术骨干。

1995年,作为技术负责人,柯于义开始担负起金沙江虎跳峡河段的规划勘察工作,一干就是3年。他跑遍了虎跳峡150公里的河段,对该河段地质条件的熟悉程度得到长江委专家的一致认可。1997年“长江治水人”摄制组记者在虎跳峡采访,问他是否能长期在这艰苦的地方从事野外工作,他回答,能参与这样宏伟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地质工作者一生的“荣耀”。

1999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启动,他转战到三峡库区负责巫山县10余个地质灾害项目的勘察论证,3年多时间里,他到过数百个竖井和上千个钻孔收集研究资料,从中发现了前人资料中的多个重大错误并予以纠正,最终形成的勘察成果通过国土资源部、重庆市组织的专家论证和审查。同时,他还参加了“长江三峡地灾治理研究课题”研究,主笔编写了《长江三峡库区巫山新县城破碎岩体与滑坡群的成因与治理利用研究报告》,被评为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了专著《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新城区地质环境与移民建设利用对策》。

2010年,柯于义参加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长江源科学考察。他利用难得的机会,精心搜集、记录各种地质素材资料,研究长江源头的地质环境和长江形成的自然规律,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参与了《长江源科学考察报告》的编写。

在西藏工作期间,柯于义的身体常常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但他在完成繁重的野外地质勘察工作任务的同时,仍组织地质专业人员开展西藏地区冻土、冻融作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研究;进行新构造运动、深厚覆盖层成因机制的研究等,研究成果参加了由中科院、西藏自治区在拉萨组织的“第十届西部科技论坛”交流活动。

多年艰苦的工作,柯于义获得过“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长江水利委员会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水利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一个有志青年成了学科专家,他也从“小柯”变成了“老柯”。

◇本文发表于2015年4月29日长江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