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契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讲 思维框架

如何在信息不对称下做出最优决策?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亡国悲剧

很多人都知道北宋很繁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宋的繁荣和灭亡跟两份契约有关。第一份契约是“澶渊之盟”,这本来是一份保障北宋和平的契约。但是,后来的皇帝太爱作了,又跟别人秘密地签了第二份契约——“海上之盟”。北宋皇帝本来是想利用信息不对称玩弄邻国,结果却让自己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份契约澶渊之盟。公元1005年,北宋与辽国签订了一份契约:宋辽为兄弟之国,宋每年为辽支付岁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在边境开展贸易。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持续25年的战争,为北宋赢得了100多年的和平。可惜,国家之间既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接下来说第二份契约海上之盟。在第一份契约100多年后,辽国衰落了,东北的金国强盛了。于是,当时的宋徽宗赵佶决定背信弃义,联合金国攻打辽国。公元1120年,宋金两国在海上达成一份秘密契约:金国从东北方攻打辽国,北宋从西南方攻打辽国;灭辽之后,北宋将岁币转给金国,金国将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还给北宋。史称海上之盟。随后,强盛的金国很快攻占了辽国的东北部,但是软弱的北宋两次出兵都被辽国打败,最后金国灭亡了辽国。于是,北宋被迫向金国支付了更多的岁币,却仅换回了燕云六州以及燕京。更要命的是,北宋在战争中暴露了自己软弱的实力,因此不到6年就被昔日的盟友金国灭掉,北宋皇族3000多人受尽凌辱。宋徽宗赵佶本是一个追求完美的文艺天才,在书法和绘画上造诣很深,但他政治上的昏庸给北宋带来了悲惨结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经济学角度讲,北宋兴盛和灭亡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迪呢?第一,契约非常重要。契约可以兴国,契约也可以亡国。第二,信息不对称很重要。北宋如果知道辽国的军事实力比自己强,就不会违背之前的契约;另一方面,北宋如果不是在对辽作战中暴露了自己软弱的实力,也不会那么快就被金国灭掉。第三,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当事人在签订契约时无法预见到未来所有可能的情况,因此任何契约都是“不完全契约”。辽国没有想到东北部的金国异军突起,导致了原有的契约澶渊之盟被破坏。第四,维持契约的制度非常重要,否则每一方都有动力毁约。尤其是国家之间的契约,一旦背信弃义,往往导致国家之间兵戎相见。

什么是契约理论?

我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而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用来分析契约关系的理论框架,就是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前沿领域。一般来说,衡量经济学成就的主要标志,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契约理论领域,迄今为止一共有13位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包括大名鼎鼎的斯蒂格利茨(Stiglitz)、科斯(Coase)、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哈特(Hart)。除了科斯,另外三个人都多次来过中国。如果说,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那么契约理论就是经济学的皇冠。接下来,我们将多次提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贡献。诺奖得主的经济学理论,就好比是通往经济学最高殿堂的明灯。因此,即便你完全没有学过经济学,你也能通过这些经济学的关键理论,从一个经济学“小白”变成经济学高级“票友”。

既然契约理论如此重要,那什么是契约理论呢?契约理论把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然后通过设计各种机制和制度,来解决契约失灵问题。所谓的契约失灵,就是契约因为违约、再谈判、敲竹杠等原因无法实施了。导致契约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即由于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契约无法履行。比如前面提到的海上之盟,因为北宋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偷偷和金国签订了另一份契约,导致北宋和辽国的契约作废了,而且引发了战争这种极端恶果。第二类原因是外部因素,即战争、自然灾害、流行病导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说,新冠肺炎导致富士康没法正常开工,从而无法按原计划给苹果公司供货,这就是由于不确定性导致的契约失灵。

在真实世界中,几乎所有的契约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夸张地说,人类80%的悲剧都源于信息不对称。因此,契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或者说帮助我们在信息不对称下做出最优决策。

何为信息不对称?

既然信息不对称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它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呢?

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对方所不知道的信息。这里的“信息”范围很广,例如产品质量好坏、能力高低、人品好坏等隐蔽的类型,还包括当事人偷懒、做假账、腐败、合谋等隐蔽的行为。在契约关系中,所有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叫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双方建立契约关系之前,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的真实类型。例如,买水果之前你不知道有没有打农药,买股票之前你不知道这家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恋爱结婚前你不了解对方的人品如何。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有时会导致好的东西反而竞争不过坏的东西,即“逆向选择”问题。例如,如果上市公司做假账粉饰自己的业绩,从而股价升高,就会导致更多的上市公司做假账,那么如实披露业绩的公司反而会股价下跌,甚至被迫退市。

第二类叫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双方建立契约关系之后,一方向另一方隐瞒自己的真实行为。例如,向你借钱的人可能去投资也可能去赌博,你雇佣的员工上班时间会偷懒或者干私活,你的几个同事可能合谋侵占公司的财产。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经济学上叫“道德风险”问题。

还有一种叫第三方信息不对称,就是双方当事人都知道的信息,但是没法向第三方证实。例如,你骑自行车时路过一个倒地的老太太,你知道没有撞倒她,老太太也知道,但是当时既没有摄像头,也没有人做证。如果老太太一口咬定就是你撞倒了她,你怎么办?又比如,你和别人签订了买卖合同,或者你到某个地方投资办厂,明明是对方违约了,但是你没有办法向作为第三方的法院证明,你怎么办?第三方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所谓的“敲竹杠”问题,北京话叫“碰瓷”,就是对方钻了你的空子,占了你的便宜,从而导致契约关系无法正常维持。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机制设计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现实中普遍存在,那么,如何解决契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呢?

大多数时候,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很难消除它。那怎么办?经济学家认为,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最优机制,让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主动或者被动地披露他所掌握的私人信息。问题是,当事人为什么愿意披露信息呢?因为,在最优机制设计下,披露信息对他是有好处的,对另一方也是有好处的。这种将双方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机制,就是所谓的“激励相容原理”。你可能会觉得经济学家未免异想天开了,那么,我们看一个故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听上去合格率已经很高了,但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千分之一的死亡率虽然很低,但是对于那个倒霉的人来说,那就是100%。因此,军方要求厂家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但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经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后来,美国的巴顿将军改变了产品检查制度。每次厂家交货前,巴顿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这项制度,把厂家负责人的生命和产品质量牢牢地拴在了一起。结果,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就是,一项巧妙的制度,因为搞对了激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可以挽救很多宝贵的生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不仅关乎个人成败,甚至关乎国家安危。但是任何一份契约都存在难以消除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包括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和第三方信息不对称。而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你建立一个契约理论的思维框架,在面对信息不对称时,做出最优决策。

思考题

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签过哪些契约是不完美的?你觉得这份契约存在着什么类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