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的呼唤·第四辑(2006~201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广大残疾人朋友[1](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科技助残行动计划(2006~2015年)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残联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践行人道主义、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建设和谐社会与创新型国家大局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技成果与残疾人共享的民心工程。“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为残疾人服务的手段和产品,帮助残疾人改善状况,增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有各类残疾人六千多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改善身体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和困难,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目前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产品直接用于残疾人的还不多,科技助残的水平也不高。科技助残行动计划(2006~2015年)的启动实施,正是以解决残疾人迫切需求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实施重点科技助残项目,开发适宜科技产品,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信息交流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科技成果为广大残疾人所用。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初就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中国残疾人事业起步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心的建设过程就是要把世界上已经形成的康复医学体系介绍到中国来,为中国的残疾人服务,推动临床与康复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创新。中心建成以后,我们始终紧紧依靠各个方面的科技专家,使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被使用在残疾人身上。当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加迫切需要将残疾人用品的研究开发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的大局之中。科技助残行动源于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和科技界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十几年前,何祚庥院士就曾经倡议把残疾人机动三轮车由汽油变成电动,这反映了科学家的愿望和心情,反映了老专家们对残疾人的关心与爱护。

科技助残行动计划(2006~2015年)的顺利启动,更是离不开中国科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众多科技人员的努力。路甬祥院长高度重视这次科技助残的合作,有关负责同志带领专家们多次到中国残联相关直属单位实地考察,直接了解残疾人的需求,与残疾人工作者深入交换意见,制订出一个中长期的科技助残规划和近期的具体工作目标,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为“科技助残行动计划”的顺利进行作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准备。中国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和服务组织,义不容辞地要为科技助残行动计划(2006~2015年)的逐步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可靠的保障。

科学技术服务于残疾人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改变残疾人的人生,改善残疾人的状况。因为残疾了,就有障碍;有了障碍,就要想办法补偿。进行补偿就得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比如说刚才看到的盲人和聋人可以用手机通信,再比如医学界的专家用他们高超的医疗技术使残疾人得到康复,还比如互联网的使用大大帮助了残疾人朋友,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也可以使聋人和盲人实现信息无障碍的梦想。所以,科学技术直接为残疾人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使残疾人更加平等、更加自信、更加自立。

第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弘扬和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的应用也应当大大改进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况。我们在做残疾人工作时,要使用大量科技成果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工作者也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改进我们的工作。大家知道,中国残疾人事业是在很低的水平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以前我们更多地使用穷办法、土办法,这正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体现,这就叫实事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完全有可能使残疾人工作更多地应用科学技术。同时,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更多地用科学的方法、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来改造残疾人工作。

第三,我想科技助残的意义还在于科学本身所追求的目的,那就是要使人们更加幸福。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生产力,可以创造很多物质财富。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人们的幸福,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的公平,并不必然导致世界的和平。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是科技发展最辉煌的一个世纪,但是这个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大灾难。只有当掌握科技的人们有爱心并把科技目的放到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上的时候,科学技术才能产生自由的光辉,才能达到科学技术应有的价值。大家知道,核技术首先造出的是原子弹,现在人们还笼罩在原子弹的阴影中,核技术应当更多地使用于和平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造出毒气后,不但遭到了各国科学家的谴责,也受到了自己的夫人伊美娃以自杀方式表示的强烈抗议。[2]这就说明了科学技术所追求的正是以人为本,它能使人类更加安全、舒适和幸福。中国的科学家都抱着这样一颗以人为本的爱心,大家用科学技术来为残疾人服务,用科学的方法来改进残疾人工作,同时用科学精神给我们的残疾人、残疾人事业以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1]这是邓朴方同志在科技助残行动计划(2006~2015年)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2]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1934),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一九一八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被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