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子女——龙生龙,凤生凤
一
曾国藩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曾国藩女儿多,“遂深以妇女之奢逸为虑”。因他认为,凡“世家之不勤不俭者,验之于内眷而毕露”。
据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回忆,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全家赴金陵,初十入督署。当时她穿的是蓝呢夹祆及已故长嫂贺夫人遗下缀青花边的黄绸裤。曾国藩见了斥为奢侈,于是曾纪芬赶忙拿三姐的一条绿裤换了下来。而三姐这条绿裤也是贺夫人所遗之物。嫂遗姑,姑与姑又互相袭用。
又有一次,家中来了客人,曾纪芬着羽纱袄,绽有阑干。客人离开后,曾国藩回到内室,就问欧阳夫人:“满女衣何华好?”意思是小女儿曾纪芬为什么穿这么华美的衣服,欧阳夫人立即回答:“适见客耳。”并又解释说:“羽纱洋货,质薄而粗,价比呢廉,比湖绉更廉矣。所绽阑干,南京所织,每尺三十文耳。平日亦着此袄,外罩布褂,见客则去罩衣。”曾国藩听她解释后才未加责。
曾国藩为女儿们制定的功课单如下: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线、刺绣之类细工,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他说:“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吾已教训数年,总未做出一定规矩。自后每日立定功课,吾亲自验功。食事则每日验一次;衣事则三日验一次,纺者验线子,绩者验鹅蛋(即纱锭);细工则五日验一次;粗工则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不验。右验功课单,谕儿媳、侄妇、满女知之。甥妇到日,亦照此遵行。”
曾国藩婚嫁儿女,只限二百金,“子女婚嫁一律以二百金为限,衣只两箱,金器两件,一扁簪,一挖耳,一切皆在此二百金中”。
大女儿出嫁,他寄银二百五十两,以二百金办奁具,以五十金为程仪。并嘱“家中切不可另筹银钱,过于奢侈。遭此乱世,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二女儿出嫁,有一枚重七钱的金耳挖,值二十余缗,为人所窃。欧阳夫人忧惜之,数夜未眠,虑女儿至其夫家无耀首之饰。四女儿出嫁,于舟上发轿,欧阳夫人亲自送亲。仍恪秉曾国藩规定的嫁妆成法。曾国荃听说后诧异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打开箱奁查验,果然只有二百金,这才相信。他再三嗟叹,认为实在寒酸、难以敷用,私下里又送了四百金。
二
曾国藩对两个儿子更是爱之深、责之切。在赴天津办教案之前,他预留了一篇遗嘱,中有这样的话: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诗》二首录右。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抄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漫无限制。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在两江交卸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其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存养之道多疏,后来辗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沅叔扶助之力。我身没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季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甫、季洪两弟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澄侯、沅甫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或许是因为曾国藩历经了人世沧桑,对儿子与对诸弟的教育理念不尽相同。在一如既往强调勤俭、孝友,教导二子进德、修业的同时,曾国藩屡屡告诫他们不要热衷于入仕做官、科举考试,要不忮不求,读有用之书,习有用之学。
曾纪泽和曾纪鸿未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仍然一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次次铩羽而归,最终连举人都未能考上(曾纪鸿被特赏举人)。不过,在曾国藩大办洋务的氛围中,兄弟俩在洋务之学方面都得以登堂入室、成名成家。
在那个八股取士的特殊时代,曾国藩因八股晋身,他的两个儿子偏偏没有一个是考进官场的,竟然都是靠自学而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果不是曾国藩有着超凡的魄力和远见,如果不是曾家教子有方,曾纪泽和曾纪鸿兄弟二人怎么会取得如此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