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空间穿越的猜想
乘风的鸟,顺水的鱼,虽力有不逮,下可击水三千里,上可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之行为,好为人之志向。
后来人也做到了,人无翅可飞,无鳃可游,无轮可行万里,人善假于物。
人善假于物,是在遵守已经熟知的客观规律上,利用客观规律而做到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熟悉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善假于物,是科学的进步的最大关键,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而这关键于太空,人力之浩瀚,人智之浩海,尚如金字塔不能露一尖,宇宙的规律,运行的规律,人大致尚处在被动观察阶段,这是由于太空与人类适宜生存环境有着太远的距离(犹如海洋里的生物了解陆地上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法则)。
对未知的探索,要么先行后知,要么先知后行,前者莽撞,往往以最大代价;后者靠推理,而推理的前端,是假设,是猜想,猜想之前,当为人本性之好奇驱使下的疑惑,如果人丧失了某方面的好奇心,那么那个领域的研发便也会更加的困难。
面对诡异的一幕,洪来不及多想,面对诡异的一幕,镜也无空多想,倒是月殒依靠强大的运算能力,迟迟的不肯放弃,那种一闪而逝的灵感,如果不放弃,那么可能会抓住些什么,但是如果放弃,那可能永远的错过。
人类文明上万年,人类近代文明却才三五百年,这一万年的客观条件类似,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是以人类世界日新月异。
洪的母舰在瞬移的光过程中,所有电子设备都是失效的,人工智能也是,他们像是被人从一个地方瞬间拿到了另一地方,若不是周围环境突变,是很难察觉的,望着越来越近的木坦星,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吸力越来越强。
月殒的感觉类似,不过,它的系统及硬件有着诸多的不同,她感觉像是突然被晃了一下,便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
有一点,超级计算机也算不明白的事,那便是惯性。太空摩擦力小,在快速移动与快速静止的过程中,势能转换是如何实现的,难道真的有虫洞之说?
月殒一边躲着障碍物,也试图着再次膨胀体积减缓‘下坠’的趋势,一边配合着镜对自身动力转向系统的修复,又一边计算着刚才的诡异现象。
计算在虚拟数据屏幕里叫做解析,月殒的技术算能力可服务60亿第二世界玩家,若是配些辅助系统,计算能力又可增加一倍,这点多任务处理,高并发,多线程,对她不是难事。
在不断的推算演绎、模拟中,推翻了种种可能(大概一万三千五百六十一种),剩下三种主流假设,三种主流假设又虚拟出三百六十六种不同场景,这些场景论真实感,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但是这是推测的模拟,并不是真的发生的,只是无限接近于现实,无限接近于真相。
第一种主流模拟,磁力搬运,就是靠人磁场,从一个地方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种可能性,是目前科技研究的主流方向,原因是太空里空气稀薄,摩擦力几乎为零,而万有引力引力无处不在,只要找到万有引力的规律,只需改变自身磁场的强弱,那么也相当于在太空汇总拥有了一条条快速高速通道。
第二种主流模拟,是虫洞理论,这种理论有点像任意门,一张纸,蚂蚁从一面到另一面,若是只沿着面走,那么距离总是不近的,但若是在脚下咬个洞,那么便能轻易的在两面之间来回传说;这是个比喻,也是一种理论,但这种理论的假说成立基础便是,空间必须是一纸两面的属性,但本书作者更倾向于另一种模拟虫洞示例,球洞理论,虚拟图类似,地源星南北极磁场示意图。
第三种主流模拟,运动相对伦,即我不过去,而是你过来,由于太空空气稀薄,如果磁力再出现变化,他们没有动,而是整体环境突然移了位,也可理解为,不是他们靠近了木坦星星,而是木坦星已然靠近了他们,这种情况看似,匪夷所思,却有很大的可能性(太空中,所有物体的磁力引力皆具备相对稳定性,而人造的却对其而言却不是)。
人活在地源星上,而地源星以250公里每秒在宇宙里狂奔,而人类完全察觉不到,惯性也是相对于地面环境,如果地源星突然停止,人会不会因为因为惯性而造成灾难,这种可能会有很多猜测与模拟,但终猜不到最终结果。
此外主流研究方向,还有量子纠缠,许多科学依据是人类探究的极限,而不是这个是世界存在的极限,量子纠缠只揭露了其中冰山一角,已经让世人又兴奋,又恐惧。
光年是人类为认知速度提供的一个参考标签,而光的速度相对于人类人的认知已经很快了,但相对于宇宙速度来说,不值一提。
时间产生于空间距离,产生于空间传播媒介,传播媒介越快,我们所看到的景物与所感受到的时间越是接近。
人的感知很多是依靠视野完成的,而视野的呈像又离不开光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星辰,是许多年前的星辰,有些他们此刻,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五官四肢百骸,是天生的感官,而这只是对这个世界感知,认知的起点,除此外,科研及生命科学中,人类相继又研发了更加直接的感知功能,比如人机接口,把探测,感知,呈像,声音等直接作用在人的感知神经里。
人看到了肉眼所不能识别的颜色,听到了耳朵所不能听到的声音,人机接口扩大了人类的感知范围,包括微观,还有宏观的,这很重要。
以往人类发现,普通人从生到死的开发程度不足10%,这里除了生理需求需要留白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体器官的限制。
苹果电脑连接在普通显示器上,也只能显示普通显示器的效果。
月殒的演算悄无声息,不要以为,月殒分不清轻重。
月殒虽然拥有自己的人工意志,但也承担着人类构建框架的影响,探索未知,探索太空,一直都是沉埋在人工智能体系中的潜在‘思想’,太空中许多探测器,有去无回,他们最大的作用,无论遇到多大的危机,都会把探测到的,处理,加工,传播回地源星。
这种行为,看似自主,其实必然,对于她,类似于人对命运的感知,月殒同样把数据,传播向火垣星和地源星。
洪母舰上的人工智能感受到了密密麻麻的数据波动,虽然不是很清晰,却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引起了共鸣,一条条数据翻滚,是在接收,也是在进一步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