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
【概述】
咯血主要是血自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或痰液。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其中肺结核所致咯血者,需参照肺痨辨证论治,也可见于心力衰竭、血液病等;至于温热病中的风温、暑温所致的咳血,则参照温病辨治。
【主要病因病机】
1.外感风热燥邪化火灼伤肺络。
2.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木火刑金伤及肺络。
3.热病伤阴,虚火上炎,损及肺络。
4.劳欲伤气耗阴,气阴不足不能摄血,或久病伤及肾阳,阳虚寒凝,瘀血阻络,血不循络。
【辨证注意点】
1.辨别虚实寒热
仔细询问患者咯血的病程长短、诱发因素、血色血量、痰色痰量、咳嗽剧烈与否以辨别咳血的寒热虚实。
2.咯血必须与吐血相鉴别
3.注意排除肺痨所致的咯血
对于咳嗽痰中带血的患者,必须警惕肺痨的可能,故均需进行痰中找结核杆菌、胸片检查。
【辨证思路】
一、咯血首先应分清外感与内伤
二、内伤咯血当辨寒热虚实之不同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徐某,男,54岁。1986年3月17日初诊。咯血已10天,血色鲜红与痰相混,有时满口鲜血,出血量较多,但难以估计。咯血每于夜间发生,性急多怒,口干燥,舌黯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咯血诊断。
本患者咯血10天余,色鲜红,且与痰相混,故咯血诊断明确。
第二步:区分外感与内伤。
此患者咯血已10天余,无明显发热、头痛、鼻塞、咽痛等表证,故感受风热燥之邪的可能较小,且有性急多怒、口干燥、苔黄、脉弦之肝火之象,故当属内伤咯血。
第三步:内伤咯血应分寒热虚实之不同。
根据患者咯血、性急多怒、口干燥、舌黯红、苔黄、脉弦数,当属肝火上炎,灼伤肺络。
第四步:做相关检查。
应予痰中找结核杆菌、痰培养加药敏、胸片、胸部CT等检查以明确咯血的病因。
第五步:治疗。
由于此患者为肝火上炎,灼伤肺络,故治当泻肝清金,凉血和络。
处方:生蛤壳(先煎)10g 青黛(包煎)5g 生地黄15g 白茅根20g 花蕊石(先煎)10g 淡秋石(先煎)10g 枇把叶(包煎)10g 藕节炭(包煎)10g 黄芩10g 黑栀子10g 茜草炭(包煎)10g
(自编医案)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王某,女性,56岁。2018年1月5日初诊。经常晨起咳嗽,咯吐黄痰,1周前不慎受凉后咳嗽加剧,时时咳痰,色黄黏稠,咳吐不畅,恶风,夜间发热,昨起痰中带有鲜红色血,咳甚则胸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检: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C反应蛋白56mg/L,胸片示:右中下肺支气管扩张伴片状影。证属:素有痰饮蕴肺,近复感风寒后肺气壅塞,失于宣肃,痰热内蕴,灼伤肺络。治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处方:桑叶9g 桑白皮12g 黄芩12g 浙贝母12g 金荞麦15g 芦根15g 桔梗6g 前胡9g 鱼腥草15g 瓜蒌子12g 陈皮6g 白茅根15g 藕节12g 生甘草3g
服7剂。
二诊:药后咯血由鲜红色转为少许黑色,痰较前减少,体温转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予金荞麦片与橘红痰咳液共服善后。
按语:患者素有痰饮蕴肺,复感外邪,痰热壅盛,肺失宣肃,肺络灼伤,为临床较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外感引动内邪,治取清金化痰汤合用清热凉血止血之品。虽本次咯血之势得以控制,因患者素有痰饮内蕴于肺,待血止后当以益气补肺,宣肺化痰为宜,以防旧病复燃,可以六君子合三子养亲汤调治为妥。
二、常用中成药
1.燥热犯肺
润肺膏、金果饮。
2.肝火犯肺
丹栀逍遥片、舒肝片(颗粒)。
3.阴虚肺热
生脉饮、百合固金丸、川贝枇杷膏。
4.阳虚血瘀
右归丸、利肺片。
三、经验方
1.百合汤(《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早期咯血。
组成:野百合12g 蛤蚧粉(包煎)9g 百部9g 麦冬9g 天冬9g 白及15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2.泻白化血汤(《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清热泻肺,化瘀止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组成:桑白皮15~20g 地骨皮10g 甘草5g 花蕊石(先煎)15g 三七粉(吞服)3g 血余炭(包煎)10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3.三黄花蕊石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组成:大黄(后下)10g 黄连10g 黄芩10g 降香12g 花蕊石(先煎)12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