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数据中心管理要求
我们谈数据中心的管理要求时,要从数据中心是做什么的、被谁运营和管理、管理时要做些什么、运营和管理的价值是什么等四点展开来谈,这四点对应的是数据中心的职能定位、运营主体、工作范围和服务价值。
1.3.1 职能定位
数据中心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融数据与计算为一体,是企业用来存储、计算、传递、加工、展示数据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以下6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1.实现数据汇聚
将企业不同来源的数据采集汇聚一直是数据中心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使用数据需求的变化,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也在不断遇到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在工业4.0和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下,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更好地采集和汇聚生产制造设备的实时数据,从而为实现精密化的生产控制提供条件,就是数据中心面临的新挑战。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根据需要全面采集、汇聚和存储所有的数据是数据中心必须完成的基础职能。
2.推进数据融合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仅仅把企业的数据收集上来存好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数据的可用性,需要对汇聚过来的各专业数据进行关联,并根据一定的数据主题进行整合,从而具备快速支撑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数据中心还需要根据数据的业务特性抽象出数据融合维度,通过数据指标、数据标签等形式实现数据的跨域融合,可以让业务人员理解和直接使用,提升数据中心的受众范围和对业务的支撑力度。
3.促进数据流通
数据中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建立数据中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数据中心作为企业内数据的中转站,这除了要求数据中心能够汇聚数据以外,还要有提供数据交换和分发的能力,将一份数据分别提供给多个需求方。数据中心的这种能力逐步演变,现在已经成为数据共享开放的职能,也是大数据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
4.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中心除了要实现数据汇聚和融合,还要为公司内部的业务部门和外部的合作伙伴提供灵活、按需的数据服务。数据中心通过整合企业数据资产和相关系统资源,并通过接口、报告、订阅等多种形式的数据服务,为公司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支撑,为公司进行数据对外合作变现提供资源。
5.构建数据应用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中心作为一种集约化生产平台,将这些技术与数据结合并应用,将产品、需求、互动、数据、感官、工具等融合起来,以用户为中心,聚合多方智慧,不断构建数据应用和产品,促进公司大数据应用产品的蓬勃发展,以便捷的方式解决用户问题,实现数据价值的有效释放或全面变现。
6.构建数据生态
数据中心可以横向汇聚企业外部数据,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等维度实现数据的整合,以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新商业模式的探索,提升企业的综合市场适应能力。通过数据与新商业模式的双重融合,影响企业所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多赢的深入合作,并进一步带动产业链相关的外部行业,拓宽合作范围,逐步形成让企业发展“游刃有余”的数据生态环境。
1.3.2 运营主体
数据中心的工作并不是在数据中心落成以后就结束了的。相反,建设落成只是开始,在未来的时间里,只有通过持续的运营和管理,才能让数据中心真正发挥其作为新基建的基础支撑作用。
这个时候,承担了数据中心运营和管理职能的团队和组织,就是数据中心的运营主体。在数据中心的不同阶段,数据中心运营主体的组织形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1.数据存储中心阶段的运营主体
在这个阶段,数据中心刚刚建立,一般还没有正式组建专门的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团队,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工作也是数据库运维方面的偏多一些,真正承担工作任务的可能就只有零星的几个运维人员,有的还是兼职,甚至无法称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2.数据处理中心阶段的运营主体
在这个阶段,数据中心的使用量逐渐增多,虽然需求的服务形式主要是指标、数据集、接口等基础服务形式,但需求量也达到需要配置专门团队进行管理的程度。这时在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团队以后,数据中心才拥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运营主体。但此时被配置用来管理数据中心的团队,一般还是从技术部门分派来的人,整个团队的组织架构也还是在技术部门编制下。
3.数据应用中心阶段的运营主体
在这个阶段,数据中心开始承接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建设的需求,并且成立专门的机构,用来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营和管理,这个机构终于可以从技术部门相对独立出来,并且以数据应用建设的工作为纽带,逐渐建立起与业务部门等内部其他部门或虚拟团队组织的常态化联系,数据价值与业务价值进一步结合,成效逐步显性化。
4.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的运营主体
在这个阶段,参与运营和管理数据中心的运营主体将不再局限于技术部门的人,而是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也参与进来,共同组成紧密结合的数据中心运营团队。整个团队站在公司的全局视角,以数据为工具,以服务为目标,从后台走到中台和前台,引领整个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建设活动。
1.3.3 工作范围
与运营主体一样,在不同的阶段,数据中心的工作范围也会有所不同,其中,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的工作范围是最全面、最完备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采集和汇聚数据
数据中心对公司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统一存储,将企业独立采购或独立建设的各种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接入到数据中心,打破数据孤岛,同时对数据进行整合和汇总,为生产、运行、营销等业务的高效管理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
该工作范围存在阶段: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应用中心、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2.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
数据中心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数据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研究,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加强对数据操作的管控和防范,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常态化的管理,提升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让数据消费者在使用数据的时候,获取到的业务数据是完整的、一致的、准确的,并且保证数据不会轻易地被篡改、泄露或丢失。
该工作范围存在阶段: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应用中心、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3.挖掘数据价值
数据中心持续推动数据的创新应用,推动数据与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将深度融合的成果进行推广和使用,盘活沉睡的数据,让数据不断发挥作用,让真正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产品,提高数据的利用水平,给企业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该工作范围存在阶段: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应用中心、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区别在于不同阶段的价值挖掘程度不同。
4.管控数据成本
数据中心的数据成本管控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企业建设数据中心要耗费很多的资金成本,数据中心基础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需要成本、数据的收集需要成本、数据的存储与计算等都需要成本,所以数据中心要管控好这些耗费的成本,避免成本和收益之间出现极度不平衡的现象。
该工作范围存在阶段: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5.建设数据人才队伍
数据中心一方面不断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供给可以源源不断;另一方面结合数据应用创新需要,积极引进数字化行业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吸取外部的经验和知识,为数据中心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该工作范围存在阶段:数据应用中心、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6.制定管理制度规范
数据中心通过持续制定和修订数据中心运营与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围绕数据中心运营所开展的众多管理工作内容,系统性地提出管理的原则、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举措,并构建与管理要求和举措对应的管理流程,从而指导数据中心运营和管理工作规范、专业、持续、有序地开展。
该工作范围存在阶段: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1.3.4 服务价值
数据中心的服务价值是相对于数据中心的使用者来说的,使用者是数据中心服务的直接接收者,其对数据中心的使用需求会驱使数据中心提供相关服务;而数据中心主动规划自己的服务供给体系,可以反向促进使用者需求实现体验的提升和需求量的增长。
数据中心向使用者提供的服务越完备,数据中心产生的价值就越大,使用者从数据中心获取的利益和收益就越大,数据中心的服务效能也会随之提升。反之,服务越不完善,数据中心的价值也越难体现。
数据中心服务体系的完善,是随着数据中心历经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应用中心再到数据运营服务中心四个阶段,一步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数据运营与管理活动。
所以说,数据运营与管理活动的目标就是,让数据中心作为服务提供的直接窗口,通过各种运营和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做好服务工作,提升自身价值,进而有效地支撑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
数据中心运营与管理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1.提升用户体验
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提升用户体验,就是要把握数据的准确性、多样性、价值性,扩展业务视角,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服务体验。
对于企业来说,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就是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而数据中心是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人们社会需求的“辅助器”。基于数据中心,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层次分析和发现目标客户人群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从而构建或者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企业外部的这些消费者、数据中心的使用者,在享受到了便捷的、智能的、优质的服务后,也会更主动、更深入、更持续地提供个人信息到企业数据中心,让企业在获得其数据后,为其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这样数据中心就可以基于用户数据,利用对用户的了解,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以及用户和数据中心之间的黏性。
2.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中心应立足于数据中心管理运转现状,持续研究其管理和运营效率是否可以提高。
在数据中心建设前期,可能很多工作都是通过大量的人力投入而取得的,人工监控、操作、分析和问题处理的工作量相对较高。那么从管理和运营上,就要研究和思考,如何通过工具自动化的手段来实现本来是人工实现的众多工作目标,从而加大各类工具的研发、使用和推广,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维护效率。
例如在数据产品运营方面,当前用户满意度如何,界面是否方便阅读和使用,新功能是否有效,产品现有功能是否稳定,用户行为是怎样的,这些光靠人工和经验是远远判断不了的,要通过相关的工具和埋点,收集相关信息,刻画每类乃至每个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反馈,洞察这些行为背后的规律。这样通过打造工具和监控数据,优化和提升相关的数据产品,从而提高数据产品运营的效率。
又如在研发、测试和运维方面,思考和研究数据中心所打造和维护的系统、客户端可用性是否有保障,出现故障的情况多不多,各个模块之间是否畅通,操作性能是否敏捷快速。数据中心可以通过合理的数据埋点,勾勒出全链路的产品服务质量,打造相关研发、测试和运维监控工具系统。
3.为公司创造收益
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要帮助企业创造收益。创造收益可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更合理地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发现业务机会,创造新的商业价值,提升效益和增加收入。
数据中心掌握着全公司的业务运行数据,不但包括正常的业务数据,还包括待销毁和归档备份的数据,可从比业务视角更全面的角度挖掘和分析客户、交易、数据分布等信息,为业务决策和业务洞察提供数据参考。
对于企业内部的使用者而言,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的价值简单概括来说就是“降本增效”。数据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的使用者采集和汇聚内、外部的数据,供给高效的数据服务,最终帮助其提高决策水平甚至拓展新的业务机会。
4.提高技术支持能力
一个公司的业务甚至一个行业的变革,有些时候是靠技术的变革驱动的。如今,很多先进的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都是需要数据的滋养和哺育的,数据中心由于独特的“数据集中地”的优势,可以布控和掌握这些专业的、先进的技术。将技术优势与数据生产要素结合,转化为成果和生产力,从而提升全公司的营收水平、提高全公司的运行管理水平,让数据中心创造大量的服务价值。
5.强化组织人才支撑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推进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将科技力量运用和落到实处离不开优秀的技术人才,强化组织人才支撑这一价值目标是行业的共识,也是数据中心管理过程中一直注重的内容。
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是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服务价值,服务体现在数据中心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才能促进服务能力的提升,进而创造数据中心更广泛的价值。
这样,在实现了数据中心的科学管理、良好运营后,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把公司的业务做好,帮助企业在数据的支持下,将整个数据产业做大,构建数据的生态圈,发展企业的数字经济。
[1]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