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员论文选(第十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时代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农工党为例

◎孙文彬

农工党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农工党山东省第七届监督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济南市天桥区政府副区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40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学员。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这就对民主党派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加强与提高。本文以农工党为例,对农工党换届后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主党派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农工党 问题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这对我们参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加强与提高,事关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事关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壮大。因此,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特别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突出、群众拥护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战略性、基础性课题。

一、农工党换届以来的基本情况

2017年,农工党各级组织也都完成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换届工作,实现了组织上的顺利交接,而且通过交接达到了继续保持三个不变:政治方向不变、特点不变、优势不变。要把农工党老一代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延续过程,动态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优良传统是包括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的,长期政治实践的总结,是弥足珍贵的精神与政治财富,是共同的政治理想。

从组织建设上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的党员人数为16.2万,总人数在各民主党派中排名第5位。2017年农工党全国的发展率是5.57%,净增率是5.02%。全国党员超过1万人的省份有3个,分别是江苏(12399人)、广东(11137人)、浙江(10434人)。就行业分布而言,全国党员医药卫生领域的党员比例为55.9%,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党员比例为2.5%。作为主体界别的人口领域,我们还没有从事人口战略研究比较权威的党员专家。

山东省有农工党员6237人,在全国30个省级组织中排名第11。目前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人大代表9人,省政协委员39人,省政府参事3人,省级特邀人员5人,在人大、政府、政协任厅以上干部24人,处级干部123人,其中在政府各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实职的处级以上干部81人。现有泰山学者9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目前,我省党员中医药卫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主界别占57.21%,其中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占1.39%。

在这次农工党换届后,我们都充分意识到,要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要怀有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强烈愿望,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因此,农工党中央也明确提出,加强组织建设,要着眼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完善制度设计,编制《农工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发展规划》,同时结合各省级组织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我党需求和要求的五年或十年规划。值得指出的是,在农工党十六大陈竺主席的报告里,更是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党”的发展战略。

二、当前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党外后备干部数量储备不足

对后备干部是分类管理,一是主体界别类的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二是综合类包括政府部门、经济界、新阶层人士等方面的人才。在此次换届中暴露出后备干部不足的问题,归纳原因有三个:一是存量后备干部年龄老化,主体界别中各大公立医院中层骨干慢慢变成老专家,综合类的科级、副处级干部很少跨到正处级,年龄优势变成年龄限制。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行政级别、事业单位编制等,都对未来的干部培养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存量党员中因被提任补进后备人才库的不多。三是增量后备干部较少。主体界别中特别是各级公立医院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以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专业方面的旗帜性、领军性人物不多,而这方面人才在早期几乎被我们搜罗一空,之后,公立医院这块农工党主界别“自留田”变成各党派逐鹿的“中原”,分流现象显著。综合类的人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高等院校,既没有先发优势,同时又因党派间竞争激烈,发展有限。所以总体上进的少出的多,动态管理下的后备干部库储备呈不足状态。

(二)党外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机会不多

在培训方面,省、市各级组织的培训班大多是时间短,满堂灌,存在重工作轻个人成长问题。各级中共统战部组织的党外领导干部、代表人士、骨干党员培训班,也存在分配名额不多的问题,而且很多干部的党派工作都是兼职,与繁忙的本职工作一冲突就无法参加培训。锻炼方面则以从事参政议政、党务工作为主,挂职锻炼、换岗交流等锻炼机会不多。在这次学习班上,我们就发现,大多数同学也提出相关问题:学习培训不足,特别是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不足。我们参加的这次中央社院的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培训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培训机会,通过高层次的政治培训,理论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对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外干部进行了全面系统化的深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党外后备干部推荐力度不够

一是由于客观及自身素质的主观因素影响,在政府部门任实职的党外干部被提拔任用的机会不多,党派缺乏有效的推荐措施,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政治安排问题。以我省为例:17个地市中,有13个市委会,1个工委、1个筹委、2个总支。13个市委会中,有10人进入市级领导班子。未能进入领导班子者原因在于:有2人因级别问题,1人因超龄,1人因身份问题(体制外)。2个总支里,有1人是近期解决的区级政协副职,另外1人还是因为级别问题。

再以我省某市为例:6个区总支,加上1个支部,只有区支部主任担任区人大副主任,6个总支无一个副区级领导干部。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市(省会城市区总支)主委自身条件不够,随着干部任免条件越来越严格,副市、(省会城市)区级要求体制内正处,只有2位任正处实职,却只担任了区工商联主席;二是其他党派符合要求的人选多,其根源在于发展党外代表性人士无规划、不均衡。政治安排不平衡会影响党派的影响力,影响党派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专职干部职业发展路径问题。党派机关的专职干部人手少,工作要求却越来越高,党派机关也有不少处级干部,但是学习培训机会少,交流锻炼平台少,升职空间存在“天花板”,长此以往将对党派机关建设和发展产生制约。

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后备干部人选的培养,应从其入党时期开始,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再经过一定时间进行角色积累,经历不同岗位的角色完善期,最后进入最佳显现状态,更好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旗帜性作用。培养一定要创新方式,让有为干部脱颖而出。对民主党派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不能搞平衡照顾,要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制定近期、中期、长期培养计划,坚持个性化培养,适时调整目标要求,在学习培训、实践锻炼、提拔使用上要照顾同盟者利益,在民主党派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创新选拔方式,如采用“公开选拔”“公开提名、多轮推荐、差额选拔”“多轮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等选拔方式,变原来的“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有韧劲、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一)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发现储备

一是在组织发展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渠道,大力发展优秀人才,保持足够的人才储备;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有意识让一部分优秀党外人才留在党外。可以尝试在市直部门中层干部、乡镇街道行政领导中物色人才,建议统战部门全面平衡各党派,提前将年富力强、“两高两有”的代表性人士分别推荐到各党派,为选拔党外干部提供“源头活水”。二是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建立一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后备干部队伍,及时补充,保证质量。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筛选,对一些本职业绩一般、参政议政能力不强、群众认可度低、对党派工作缺乏热情的人选要及时调整,积极吸收各方面条件优秀、有潜力的年轻党员,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数量足、结构好、活力强的发展态势。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提升基层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为民主党派吸收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培养锻炼

一是注重学习培训,大力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在党内,可通过担任党内职务,加强党务培训,鼓励他们在专题调研、建言献策、特约监督、社会服务等履职实践中锻炼;在党外,要加强与中共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密切联系,积极推动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强化基层工作实践,弥补党外干部行政岗位历练不足的“短板”。民主党派成员多是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但成长渠道比较单一,大多缺乏一定层次行政岗位的锻炼,特别是正职岗位的历练。民主党派成员担任领导职务一般具有两种情况,一是从较低的基层岗位进入较高的领导岗位;二是从专业技术岗位进入到政治、行政领导岗位。由于角色跨度极大、实践锻炼不足,民主党派一些新任领导干部往往需要在领导水平、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方面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教育,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同时要根据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特点,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推动各种实践锻炼形式制度化;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实践锻炼基地的建设,通过任职、挂职、多岗位交流等途径,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全面提高其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结合党外干部不同的成长规律,通过合理的梯队建设,通过合理的轨迹设计,帮助党外干部平衡发展。年龄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使党外干部充分把握好每个阶段,帮助他们尽量缩短每个阶段的成长时间,让他们在最佳的成长年龄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在选拔推荐

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对于后备干部选拔的标准、原则、程序、培养及使用要有全面而详细的制度,把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做法延伸到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二是加大后备干部推荐力度。首先,要积极推进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推荐安排的规范化、制度化,减少随意性。党委要出台一些硬性的规定,切实做好民主党派干部的推荐安排工作。其次,要把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当地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干部安排配备过程中,全盘规划,统筹安排。要积极通过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定期就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按照“共同规划、共同培养、共同推荐、共同考核”的原则,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再次,对于确定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主要领导要经常予以关心,经常沟通、交流、帮助,重点扶持,全程培养。加强与所在单位的联系,有计划走访,就后备干部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与所在单位党委进行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并把他们参加党派各项活动的情况反馈给所在单位,多方发力,提高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推荐的成功率。

(四)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使用

要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选任机制,加大考核力度,畅通干部上下渠道。对那些长期待在领导工作岗位上,工作实绩平平或无所作为的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实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实行实绩考核末位淘汰制或问责制,腾出岗位,为有激情、敢担当、善团结、谋发展的优秀民主党派年轻干部创造选拔条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优秀年轻干部的作用。

总而言之,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应以发现人才为重点,培养人才为基础,用好人才为关键,解放思想,创新管理,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参政党,巩固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和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农工民主党西安市委员会课题组.党外后备干部岗位匹配性培养方式途径研究[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4:47-51.

2.喻晓钢.新时期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纪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颁发10周年[J].前进论坛,2015,3:10-11.

3.徐玉发.以换届为契机加强地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建设[J].前进论坛,2017,6:50-51.

指导教师:胡国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