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思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虽然公有制经济在主要经济指标中的比重下降,但是,它在资产总量上仍然保持着“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力并没有下降

公有制经济在经营性总资产中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这给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根据一项研究的估算,2012年公有制经济资产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资产比重依然保持在50%以上,达到50.44%;在第一产业中,保守估计也占到86.56%。三个产业加总后,公有制经济资产总量为258.39万亿元,占全社会经营性总资产的53%[4]。从2004年到2008年再到2012年,公有制经济资产比重变化趋势表明,公有制经济规模变化趋于稳定,这不仅是政策使然,更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进一步地,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在各个指标中的比重。虽然我们难以量化这种影响力,但从下属一组事实中,仍然可以看到其强大的力量。

事实之一:国有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承担着很多重大使命。这类作用是无法用数量指标来精确衡量的。例如,国有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本上囊括了历年国家科技创新一等奖。“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蛟龙号”正式应用于深海研究勘探、4G移动通信技术投入商业运用、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等,都是国企带来的荣耀。在诸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国有企业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国有企业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实施国家全球经济战略的任务。尤其是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勘探等,经济规模要求很高,进行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当前还只能主要依靠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2010年中国企业有54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到42家,央企30家;2013年,中国企业达到89家(不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到82家,私营企业仅7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

事实之二:公有制在金融领域中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33.6万亿元。其中,明确属于公有制经济的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和中、农、工、建、交等5家大型银行以及农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这些银行的总资产就达85.85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4.25%。证券公司当中国有股份占据着绝对优势,总资产达1.72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略大,达到8.29万亿元,其中主要的仍然是国有大型保险公司。可以说,三大金融行业总资产中公有制经济资产总数超过金融业总资产的60%,应该不存在任何悬念[5]

事实之三:在广大农村,以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户经济在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方面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第一产业创造的GDP只占全部的10%,但其吸纳的就业人数远远高于这一比重。2013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依然超过30%,达到31.40%,而如果将农村其他就业人口作为第一产业就业的服务人员或第一产业派生的就业的话,那么第一产业实际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0%以上。此外,除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传统的集体经济外,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产值只有52.17万户和0.72万亿元,到2013年分别达到98.24万户和1.89万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88倍和2.6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