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2015年是我国实施博士后制度30周年,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实施博士后制度的第23个年头。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博士后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开拓前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博士后制度的实施,培养出了一大批精力充沛、思维活跃、问题意识敏锐、学术功底扎实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博士后群体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实施博士后制度,已成为培养各学科领域高端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博士后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的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社会科学博士后工作方面承担着特殊责任,理应走在全国前列。为充分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工作成果,推动中国博士后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在2012年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以下简称《文库》),迄今已出版四批共151部博士后优秀著作。为支持《文库》的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累计投入资金820余万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累计投入160万元。实践证明,《文库》已成为集中、系统、全面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优秀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为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扩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将共同努力,继续编辑出版好《文库》,进一步提高《文库》的学术水准和社会效益,使之成为学术出版界的知名品牌。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人,在人才,在一批又一批具有深厚知识基础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创造性工作,努力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名副其实的一支骨干力量。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所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自觉担负起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神圣使命,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上,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积极传播正面声音,正确引领社会思潮。

第二,始终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做学问。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人从事学术研究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拿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科研成果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做实学问、做好学问、做真学问,为人民拿笔杆子,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谋利益,切实发挥好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神圣职责,也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

第三,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在对时代问题、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中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增强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推动解决问题。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

第四,始终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实践是理论研究的不竭源泉,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实践,理论研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当代、立足国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把是否符合、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和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标准。要经常用人民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

第五,始终坚持推动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艰巨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责无旁贷;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同样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努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作出贡献。要积极投身到党和国家创新洪流中去,深入开展探索性创新研究,不断向未知领域进军,勇攀学术高峰。要大力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力求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文风清新,力戒言之无物、故作高深、食洋不化、食古不化,不断增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动之中,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既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了大有作为的重要舞台。衷心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能够自觉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时代共奋进、与国家共荣辱、与人民共呼吸,努力成为忠诚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学问家。

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任

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