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企业1989-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概观平成这三十年

本书试图从两个角度概述日本的企业及其经营在极具震荡的平成时代的状况。

在第一部分,我们从时间上将这三十年分为三个十年,沿着时间线,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出发来描述日本企业的全貌。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将着眼于处于世界中的日本企业、技术与产业构造、对人的经营管理、对财务的经营管理四个视角所形成的领域,横向从这四个视角来描述平成这三十年内企业的经营状况,每一个视角即为一章。在第八章,我们将综合上述四个视角的内容,对丰田汽车和日产汽车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企业的平成时代经营史进行描述。

在沿纵横两条线详细阐述之前,序章将从宏观经济、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的财务构造三个方面,全面概述平成这三十年日本经济与日本企业的状况。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日本宏观经济的大动向与走势,我们制作了图1。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历年来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在以相当大的振幅反复急速振荡。平成年间,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最高值为1989年的5.4%,最低值为2009年的-5.4%,二者相差近11%。此外还可以发现,两年连续负增长的时期共有两次,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这两次笼罩着整个日本的危机,第一次是日本金融崩溃的危机,第二次是美国次贷危机(本书所指的次贷危机以具有次贷危机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时间为节点)。当然,金融崩溃是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产物,所以在此把危机发生的年份作为分水岭,将第一部分的内容分为三个章节来介绍。

图1 宏观经济动向

在图1中还可以看出,失业率的走势和股市的走势大致是呈反方向的。失业率上升则日经平均指数下降,失业率下降则日经平均指数上升。比起经济增长率,失业率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状况,只是股市的变动要比失业率的数据变化来得快一些。这一点应该可以理解,因为复杂的离职手续某种程度上会延迟失业率数据的体现。另外,图中还显示,日本宏观经济在2011年左右探底后,几乎连续八年持续恢复,失业率逐渐下降,日经平均指数也不断攀升,2017年日本的失业率几乎恢复到了泡沫经济时期的低水平。在2011年后的八年时间里,尽管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并不是太高,但这足以证明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后,处在最低谷的日本经济已经顺利地步入了上升轨道。

图2中,两个事关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走势,清晰地反映了日本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后良好的恢复状况。所有日本法人企业(上市企业及中小企业,但不包含金融业和保险业)的营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力(人均产出附加价值)都在2008年探底后得到了持续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法人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和营业利润率分别在2010年、2013年超越了泡沫经济鼎盛期(即1989年)。到2017年,这两个指标的数字已远远超越了泡沫经济时期的高点。特别是劳动生产力在这三十年间的变化,象征着日本企业的纷乱与复兴。图中的数据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相当低迷,尽管此后由于日本金融崩溃的影响再次陷入低迷,但在美国次贷危机到来前的一段时期则总体向好。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到来,日本法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再次迅速大幅跌落,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则以过去从未有过的速度向上攀升。日本法人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的变化轨迹和实际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轨迹如出一辙,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后的上升轨迹宛如危机到来之前的趋势,反而使得全体日本企业为之一振,变得“精神抖擞”。效率如此持续提升,仿佛将泡沫经济破灭后长期的混乱局面一吹而散。

图2 营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力

本书中所用的企业数据大多出自日本财务省(2001年日本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前为大藏省)的法人企业统计调查数据。这个统计调查的数据令人惊叹地几乎覆盖了所有日本大型企业,尽管针对中小企业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式,抽样数却相当大,要求填报的数据涵盖了从人工费用到附加价值等几乎所有数据。一般来说,由于存在人工费用、附加价值等项目数据,很难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获得,财务省的这份调查数据意义重大。

图3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ROE”)反映经常性净利润率走势的图表。图片显示,股东最为注重的盈利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得到快速恢复,但和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相比还有些许差距。在日本金融崩溃和2001年的美国IT泡沫破裂后至次贷危机到来前的这一段时间里,日本净资产收益率的恢复状况良好。1998年日本金融崩溃后,日本企业自有资本比率的直线上升大概是净资产收益率恢复状况良好的原因之一。

日本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变化显著。在1998年以前,日本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基本稳定在19%的水平,并在1999年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1999年,日本正处在金融危机中,银行突然变得不能依赖了,日本企业立即开始了增加自有资本的自救行为,其结果便是2017年日本企业整体的自有资本比率达到了41.7%。这个水准意味着日本企业的财务构成相当保守,保守到已经让人们不得不考虑是否应该改变现状了。

图3 自有资本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