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效应
编者荐语
当我们初出茅庐,或是企业初创时,往往都会有高远的理想和抱负。但是,长期下来,最终真正有较大成就的人和企业,总是凤毛麟角。因为不管是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发展,都没有那么容易,往往都面临着各种阻力,都需要用尽全力,并长期坚持。
如何看待个人或企业的成就、如何面对个人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如何揭开在个人或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影响的要素或自然规律,这些问题对个人或企业的理性发展至关重要。
基本释义
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是指要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当飞轮转速达到某一临界点后,虽然你只用较小的力气,但飞轮依旧会继续快速转动,并且飞轮一旦开始高速运转,即使外界出现较大阻力,也很难使它在短时间内停下来,飞轮能凭借自身的动能克服较大的阻力维持运转。
飞轮效应告诉我们,在我们刚开始做某一件事情时,可能都会觉得很困难,而且进展也非常缓慢。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一旦过了临界点,高速发展就会变得很轻松。
理论延伸
飞轮效应的反面——“死亡循环”
从理论上来说,其实企业的发展很简单,只需要有清晰的战略思路,然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将企业推上高速发展的轨道。这就是飞轮效应的体现。
然而,为什么很多企业听起来不错的战略最终都失败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它们本身就没有可信度,无法使参加者建立起信心;二是领导者和执行团队不够坚定,一旦遭遇意料之外的挫折,就开始怀疑既定的方向和战略,马上调整方向和战略,而不是进行很好的反思,继续坚持下去。
以上所说的就是飞轮效应的反面——“死亡循环”。陷入死亡循环的企业,往往在改革刚开始时都有一个很美好的初衷,唯一缺乏的,是没有足够的执着去实现飞轮效应。它们往往是凭着一种短期的狂躁的热情去推动变革,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在狂躁的情绪中,它们的战略是不坚定的,它们在面临困难时就不断更换战略,不断更换领导者,不断更换团队,甚至不断更换方向,于是这个企业就进入了“死亡循环”——它们总在飞轮还没有转动起来之前,就急于重新转动另一个飞轮,于是它们推动的每一个飞轮都没有转动起来;最终,它们精疲力竭,完全绝望,彻底放弃。
管理启示
想象一下,有这样一个巨大的飞轮,直径100米,重100吨,这个飞轮就是你的企业,而你的任务是把飞轮推动起来,而且推得尽可能快,也就是你要带领团队将你的公司运转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轮子是静止的,所以你们必须使出全身力量,让飞轮开始转动,但是你们不可以放弃,必须继续使劲推。一段时间之后,轮子好不容易转动了第一圈,这时你们已经很累了,但是你们选择继续坚持,两圈、三圈、四圈、五圈……这时轮子转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最终,在某一点,在你说不清的某一点,你感觉你们已经不用费什么力气,轮子就可以随着惯性快速地旋转了。此时,你们的力量没有增加,但是轮子的速度却依旧飞快。
人的发展或者企业的发展,就像是这个飞轮。整个过程非常漫长,在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发展得那么的艰难,让人感觉看不到希望,随时有坚持不下去的感觉,但是越坚持到后面,就越轻松,最终一定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旦开始了,也就成功了一半。这说明每一件事情在开始时都将面临很多困难,我们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另外,在人类行为学上,有7天形成一个习惯的说法,即如果我们坚持7天重复做某一件事情,那7天之后,我们就形成了做这件事情的惯性,整个身心机能都会习惯性地重复做这一件事,不会有心理排斥和行动上的畏难情绪,事情也因而变得简单和容易,我们甚至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
在企业发展中,我们还会经常面临企业的改革,或者推行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如何有效推动企业的改革?如何顺利推行新的制度?在此,飞轮效应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著名连锁企业克罗格公司的总裁、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曾运用飞轮效应,使公司的5万名员工接受他的改革方案。他没有试图一蹴而就,也没有打算用煽情的演讲打动员工,而是组建了一个实干高效的团队来“慢慢地但坚持不懈地转动飞轮”,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证明他的方案是可实施的,也是会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刚开始,员工们都抱着观望想法,持有怀疑态度,甚至阻挠新方案的实施。但是之后员工们看到了吉姆越来越多的成绩,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改革充满信心,并加入改革的行列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改革做出贡献。当改革推动到某一时刻时,改革的“飞轮”基本上就能自己转动了,吉姆和核心团队也不用再在这项改革上花太大的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