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总有好办法:一本书搞定孩子成长中的关键心理问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LESSON 5 第五课 抓好这五点,孩子很聪明

上一节介绍了零岁到两岁儿童认知发展的精细时间表,家长们了解了小宝宝的大脑是如何运作和思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两岁的儿童大脑的认知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我们把零岁到两岁的儿童大脑认知水平看作手机中的老人机,那么两岁到六岁这个阶段,儿童认知能力则直接升级到智能机。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个时期叫作前运算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发展出各种新技能,带给父母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孩子比之前聪明多了。这一节,我就给家长们讲一讲,智能机版本的孩子到底在哪些地方变聪明了。

1.发展出符号功能

两岁以下的孩子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在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想要拿到它的时候,如果你把这个东西拿走,不让孩子看见,并且用一些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孩子很快就想不起自己刚才要什么东西了。这是因为两岁前的孩子对任何事情的关注和记忆都非常依赖线索,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看到或摸到这个东西才行。

但是智能机版本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哪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刚走到屋子里面可能就会大声喊“我要吃冰激凌”。但是他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根本就没有看过任何人吃冰激凌,也没有看到冰激凌的广告图片,没有任何提示,他还是可以想起冰激凌凉爽香甜的感觉,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孩子认知的第一个功能升级已经完成,这就是符号功能。从此以后,孩子可以摆脱思维对具体物品的依赖,光凭记忆和想象就能对以前看到过、听到过、感受过的东西进行思维加工了。而词语、数字和图像都是孩子们可用的符号,为什么说孩子在两岁以后,他的词汇量、句子、语言的流畅程度会飞速发展,就是因为他们在等着大脑符号功能的成熟。符号功能也让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模仿,并且开始想象游戏。如果他自己去医院打过一次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会自己拿着注射器去给小熊或娃娃打针,这些行为都是他们在努力用符号去构建一个自己心中的成人世界。有一句广告词“大人吃大馒头,小孩吃小馒头,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这是非常符合两岁到六岁儿童的心理特点的。

2.理解同一性和分类能力

第二个重要的认知升级叫理解同一性和分类能力。什么叫同一性呢?就是指孩子们开始知道,虽然人和物品在形式、大小或外观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本质没有变。比如,你把孩子经常吃的小蛋糕换一个新的包装给他,只要他打开一看就知道,这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就算幼儿园老师穿上了海盗的衣服,小朋友们也会想:“你不还是我们的老师吗,别以为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而分类能力意味着孩子们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情进行归类总结,比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都会被他们在头脑里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分类就开始有了是非观念。孩子们会把人分为好的和坏的、善良的和自私的等,这就意味着你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良的家风,这些从孩子三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了。有了分类的能力也意味着你可以和孩子进行谈判,儿童心理学家为什么花费很多力气给家长们讲解,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要使用直接惩罚和制止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在这个年龄,你可以和他们对话,你在日常生活中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吃饭前洗手是很好的事情”“把鞋子放到鞋柜里面是很棒的”,然后让他们判断很多事情的好坏。比如,你可以问孩子“那个小男孩欺负妹妹的行为好吗?”对儿童的教育要先用价值观提前熏陶,然后再进行教育就会轻松很多。

3.初步知道事情间的因果关系

接着,我们来看逻辑能力。两岁半以上的儿童开始逐步知道了事情之间有因果关系,特别是那种连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比如他在草坪上看到一个皮球飞了过来,他会马上往球飞来的方向看是谁踢的。这个时候就是培养孩子们考虑事情后果的时候了,你可以经常给他们说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句式,再利用一些机会进行发问。比如,你可以说“吃东西前不洗手会生病”“把爸爸的书撕烂,爸爸会生气”。有了这样的一些预设之后呢,你有机会就可以问他们“饭前不洗手,你会怎么样啊?”“要是把爸爸的书撕烂,爸爸会怎么样啊?”当然这个时候,孩子对因果关系的认识还非常简单,他们会把一切先后发生的事情都认为有因果关系。比如,有一天孩子被批评了,然后爸爸妈妈在家里吵架了,孩子就很容易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让爸爸妈妈吵架,这样他就开始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离婚,从而出现一些焦虑感引起的怪异行为。

4.同理心的发展

这个阶段还是同理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同理心就是想象和理解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去识别他人的情绪,比如将很多的头像表情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后问宝宝:“你看这个人的心情怎么样,他是开心还是难过呢?”你也可以和他在一起看绘本的时候问他这样的问题:“你看这个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当孩子能够准确识别大多数情绪时,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推理教育了。比如,你可以问宝宝:“你看那个小女孩哭得好伤心啊,你觉得她为什么要哭呢?”“嗯,她找不到妈妈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带她去找妈妈吧。”这就是最基本的利用同理心让孩子决定做什么的训练,也是儿童社交训练所提倡的,让孩子自己思考并决策。

5.数字的概念

这个时期,孩子最后一个认知水平的提升是开始理解数字的概念。一般到了三岁,绝大部分的儿童都可以数数到20以上,并且知道1到10的数字里面谁最大,谁最小,领先一点的小朋友可以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在多数人的认识里,学习数学好像与天赋有关,包括我们认为男孩子的数学就是比女孩子好,有的孩子数学怎么学也不可能学好的,这其实都是偏见。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儿童的计数和运算能力主要取决于这个家庭所处社会的文化和对数学的教学,也就是说,数学好也可以是一种后天训练的效果。一个家庭越重视数学,儿童的数学能力越好。那你可能要问为什么美国学生的数学没有我们中国孩子的数学好呢?难道这么发达的美国对数学还不重视吗?其实,我们中国孩子数学好占了一点语言和文化的便宜。三岁以前,孩子们学习数数,美国儿童和中国儿童的学习表现是一样好的。而到了三岁以后,中国孩子开始学习10以上的数字,比如从11到20,美国孩子就要重新学习每一个名称,eleven、twelve、thirteen等。而中文的数字系统是十进制的,中国孩子学习的是11、12、13,根本就不是一个新的数字,从直觉上就可以判断是10+1、10+2、10+3。这种语言体系对孩子学习数学更加有效,慢慢地差距就拉开了。

说完这些,你有没有发现,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真正对孩子进行正式的有计划的培养,应该从孩子两岁半左右开始。而两岁以前,除了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家长在培养上需要做的可能并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心理学家一直强调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有多么重要了。每次我在讲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特点的时候,总有一个担心,就是害怕我们的父母觉得这一课好像没有给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从整体上了解儿童各个阶段的成长特点比解决单个问题要有意义得多。因为这是你用来制定教育方针的最好依据,如果你已经有这样的认识了,那么我要恭喜你,你的教育理念已经升级到智能机版本了。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