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贸易船——汉萨同盟编织的北海大商圈
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共计七次,船队有大小船舶200余艘,其中大型宝船62艘。它是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之前规模最大的跨洋航海活动,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大明皇帝朱棣派船队编织他的东西洋朝贡圈时,日臻完善的汉萨同盟正用笨拙的柯克船(cog)架构一个北海大商圈。
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这个所谓的会馆,从13世纪起,先在德语城邦中逐渐形成一个商业联盟,以维护德语城邦沿波罗的海南岸扩展的商业利益。1293年德意志北部的吕贝克(Lubeck)成为汉萨同盟总部所在地,吕贝克法律成为当时的同盟之共同法律。1370年汉萨同盟战胜丹麦,订立《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主要贸易货物为布、盐、鲱鱼、咸肉、粮食、啤酒、葡萄酒、呢绒、羊毛、皮革、牲畜、草木灰、鲸油、木材、大麻、树脂、蜂蜡、弓料、砖、香料、桶板、铁、铜、锡和金属制品,沟通了原料产地与制成品产地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北海或北欧商业帝国。
波罗的海地区最早的商船称为诺尔船(knorr),是一种单桅帆船,船身较宽,也深,是北方最早的风帆动力海船。这种船后来发展成柯克船,12世纪末开始活跃于北欧及低地德语国家。这种单桅船,平底,圆艉,外形肥硕,长宽比为2∶1或2.5∶1,是中世纪以帆为动力的大船典范。
从左往右依次为伊普斯维奇、施特拉尔松德和埃尔宾三个汉萨同盟城市的印章,图案均为柯克船,制作年代分别为1200年、1329年和1350年
早期的柯克船没有使用尾舵,通常是用一对长桨,在船舷控制船的走向。需要指出的是,13世纪之前,欧洲帆船都没有船尾轴舵,目前的考古证据显示,欧洲帆船的船尾轴舵完全脱离于地中海,诞生于大西洋与波罗的海。
欧洲帆船船尾轴舵的历史图像,最早出现于英格兰伊普斯维奇(Ipswich)1200年的城市印章中。这个海港小城紧邻伦敦,1200年5月国王约翰授予它第一份宪章,该镇新成立的政府设计了这个城镇印章,图案是一艘载有城堡的战船。此船与当时伊普斯维奇商人所使用的小型沿海船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早期的柯克船。这一印章的价值是,其船尾部有一个船尾轴舵,它是已知欧洲第一个有船尾轴舵的船的例子。此后的几百年里,英格兰人都称它为“伊普斯维奇舵”。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此类有船尾轴舵的柯克船城市印章,并非孤证。德意志北部城市施特拉尔松德(Stralsund)1329年的城市印章、波兰埃尔宾(Elbing)1350年的城市印章,都以有船尾轴舵的柯克船为图案,有的还绘出了长长的舵柄。这些以柯克船图案为城市印章的城市,都是汉萨同盟城市,可见柯克船当年的先锋性和重要性。
我特别注意了14世纪地中海船画中的尾舵。在1332年的威尼斯名画《圣徒尼古拉从国王船上盗取粮食的神迹》中,看到的仍是一对船舷舵。14世纪的宗教画已注重写实了,画家从现实中取景融入神话之中,那几艘国王的运粮船应是有所本的商船。稍晚些的14世纪70年代,表现海上救难的宗教画上,可以看到地中海帆船开始用标准的船尾轴舵了,说明此时真正的船尾轴舵已在欧洲普及了。
1962年德国人在疏浚不来梅河道时发现一艘柯克船的残骸,此船大约制造于14世纪80年代,为目前能见到实物的年代最早的柯克船
柯克船是后来的克拉克帆船的祖先。克拉克帆船出现之前,柯克船就是近海运输最好的货船。有别于维京瘦长的桨帆船,柯克船短、宽、平底,也被称为“圆船”。这种船型提高了船的稳定性和船舱容积,其封闭的甲板能保障坏天气时舱内货物不致泡水。后来,柯克船成为英格兰和德语城邦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进行贸易的主要船种。
13世纪末,汉萨同盟的柯克船已经有了统一的标识,都挂长长的三角旗,并以不同的色彩表示它们属于什么城邦,如,贝吕克是红色与白色;汉堡是红色;罗斯托克是灰色、白色和红色……这幅画是1497年的吕贝克与汉堡签订的“航运法”封面画。画中描绘的船就是汉萨同盟的主要海上运输船——汉萨柯克帆船,船桅上都飘着长长的三角旗。1962年,人们在德国北部港口不来梅疏浚河道时,发现一艘柯克船。考古专家认定:它应是14世纪80年代的柯克船,船长23.5米,宽6.20米,深3.5米,排水量约130吨;船壳由数片外板交叠铺成,是搭接结构;船底是橡树的平接板,5根强力甲板梁突出船体外,以加固船体;龙骨长15.6米,用以加固船底,船底中部几乎是平的;主要船材是橡树,这是北欧较好的船材,受到船匠们的青睐。
资料显示,1386年,柯克船在吕贝克有846艘,汉堡为598艘。为了护航,汉萨同盟的柯克船常常要装备军事力量,船上装有投石器及弹射器,石头是此时重要的攻击性武器。为了投射得更准、更远,船加高了艏、艉楼。晚些时候,柯克船又演化出船桥(指挥作战的甲板),并使用轻型旋转炮。1991年,瑞典南部马尔默附近的斯卡诺(Skanör)港外,发现了一艘保存完好的柯克船遗骸。这艘船大约于14世纪90年代在德意志北部的梅克伦堡地区建造,它的甲板上发现了至少4座中世纪火炮,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装备有火炮的商战两用船。
1400年后,柯克船的尺寸有所增加,船总长达30米,宽8米,吃水3米,排水量约280吨,这已是搭接结构柯克船的载重极限了。
注意,这里讲的“排水量”都是后世的推算。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欧洲海船根本没有容积和载重量的科学计算标准。
15世纪初,欧洲主要海上贸易品之一是酒类,英格兰就用装多少酒桶来表示船的容积,并依此收税。如果一艘商船能装100个酒桶,就叫作100吨。这个“吨”,据说来自用木棍敲打酒桶数数时发出的声音“Ton”。但“吨”也非当时统一的计量标准,荷兰人就以船甲板宽度计算船的容积。为了少交税,当时的荷兰产生了一批甲板很窄的“大肚子”商船。以船的排水量计算其载货重量,是更晚些时候的事情。
排水量理论很早就诞生了,它就是阿基米德定律:一个物体所排开水的重量等于这个物体的重量;也就是说,一艘舰船浮在水面时的重量,就是这艘舰船的排水重量。具体到商船与战船,这个排水量就更复杂一些。大体可分为轻载排水量、标准排水量、正常排水量、满载排水量、超载排水量。通常人们说的排水量多是指船的轻载排水量。
15世纪后半期,北欧人才采用欧洲南部的平接法造船,应用平接法的柯克船越造越大,最大的排水量可达400—500吨。不过,采用单桅横帆的平底柯克船,只适合固定的近海航线,更远、更复杂的跨洋航行还需要进行新的改进,历史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葡萄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