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精编版(全3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坚守人民本色 永葆家国情怀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浴火重生,从此开启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从1949年到2019年,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绘就了一幅又一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画卷。70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70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我们既有踏上复兴之路的欢欣与惊喜,更有执着于实现中国梦的追求与担当和阔步行进在新时代的憧憬与希望。

回望新中国走过的这70年,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共和国同心同向、风雨同舟,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这不仅是这所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学校传承至今的光荣传统,更是这所以人民为本的大学80余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从陕北公学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共培养了近30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卓越人才,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可以说,从这所学校走出的一代代人大人,不仅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忠实见证者、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

1937年,毛泽东在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时写道:“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从延安到北京,走过80余载办学历程,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上的红色基因已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一道,熔铸进了每一位毕业生的血脉深处。

他们之中,既有不怕牺牲、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家,也有追求真理、潜心治学的专家学者;既有直面百姓疾苦,求索改革之路的政界精英,也有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商界翘楚;既有志愿付出、为公共利益奔走呼号的道德模范,也有心怀梦想、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体认现实,又憧憬未来,他们实事求是,又满怀理想,他们富有激情,又不失理性,他们不虚与委蛇,不沽名钓誉,他们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坚守信念,他们承载的是人民,穿越的是时代,经历的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每年仲夏,一勺池畔湖光依旧,一张张满是收获喜悦的面孔定格在毕业照上,宣示着又有一批人大学子完成了从在校生到毕业生的身份转换。毋庸置疑,毕业生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学校育人成果与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一所大学之所以拥有令人尊敬的社会声望和历久弥新的蓬勃生命力,主要源于其培养出的毕业生为国家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对中国人民大学这样一所有着“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美誉的学校而言尤为如此。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精编版》,遴选精编了自本丛书1987年成书以来收录的200余位中国人民大学杰出校友的专访,旨在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并以此展现一代代人大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使命担当。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尽访校友,但收入本书的部分校友,确足以勾勒出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群像的剪影。迈进新时代,我们相信有更多的人大人,将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把个人的生涯与历史的嬗变、时代的发展融汇到一起,勇担时代使命,砥砺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竭的人大力量。

郑水泉于明德楼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