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家天下

要正确理解中国古代司法的处境还得从“家天下”说起。马端临曾说“盖家天下自夏始”(《文献通考·封建考六》),据说中国五帝时实行的是“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即官天下(又称公天下),大禹的儿子启废除了禅让制,直接继承其父亲的王位建立了夏朝,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家天下”的政治传统。这就是所谓的“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汉书·盖宽饶传》),“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適;若適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从西周的封建时代进化到秦王朝开启的专制时代,家天下的政治格局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因为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而日渐被推演到极端化的程度。秦始皇就让人在碑文中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宣示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全归他所有。刘邦也把天下视作自己的“产业”,他曾在未央宫前殿当着群臣的面揶揄其父亲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史记·高祖本纪》)引发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汉哀帝时拟拜龚舍为太山太守,先准备让龚舍到县衙大厅上拜受印绶,而龚舍以“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县官”(《汉书·龚舍传》)为由在自己家中接受了诏书,上路就任。对于中国古代的君主,诸葛恪曾界定说“帝王之尊,与天同位,是以家天下,臣父兄,四海之内,皆为臣妾”(《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天下皆是皇帝的家,天下的人民和财产皆是其产业的思想贯穿于专制中国始终,后来司马光就以“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财皆其有也”来批判当皇帝还想私藏财产的愚蠢做法,说“此匹夫之鄙志也”(《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1]

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的情况下,天下只是君主一人之天下,国不过是一家一姓之国,天下安危当然就系于君主一人,[2]而君主对作为自身产业的臣民当然具有任意支配和处分的权力,拥有专断的生杀予夺大权,即“明王之所操者六: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管子·任法》)。而臣民对君主必须“畏之如雷电,敬之如明神”(《魏书·张普惠传》),对其绝对尽忠尽孝,对君主的决定即使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